都城隍庙在沟头城隍庙街路北(即今复兴门内成方街),元佑圣王灵应庙址,后改为大都城隍庙。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天历二年(1330年)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夫人为护国保宁王妃。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清雍正四年(1726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曾几次重修。 该庙山门以内为顺德门,内有钟、鼓楼各一座。依次为阐威门,院内两庑为十八司,正中为大威灵祠供奉城隍塑像,后为寝祠。 都城隍庙是明代北京最大的庙会。是由每年旧历五月十一日祭祀城隍而形成的庙会,后来发展为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日开市。当时,从城隍庙向东,列肆三里。最盛时,绵亘十里。庙会上的货物“人生日用所需,粗精皆备”特别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有名特产和奇珍异宝,也相当丰富。如珊瑚树、走盘珠、犀角、象牙、绫罗绸缎、扇墨古玩、商周彝鼎、秦汉□镜、唐宋书画等等。盈架悬陈,盈箱叠贮。客商不仅来自国内四面八方,还有来自国外的洋商。 清代每年旧历五月初一至初十日,开庙十天。初一日,宛平县城隍出巡,至都城隍庙相会见。仪仗威严,铜锣开道,回避肃静牌,旌旗伞扇,全份执事。以八人肩舆抬着城隍爷,有舍身还愿者,或扮做马僮,或扮成判官鬼卒,或披枷戴锁,扮作罪犯,彳亍而行。还有各种香会相随,如秧歌、高跷、五虎棍之类,鼓镲喧天,边走边练,谓之献神。所经街市,观者如潮。 宛平县城隍驾到时,都城隍庙亦以旌旗执事,香会文场相迎。届时几档子甚至数十档子香会相聚一起,各自表演拿手绝技,把走会活动推向了高峰。及至接进庙后,地方往祭官员人等,马上上香焚表,祈祷城隍爷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善男信女进香者,无计其数。 庙期,百戏杂陈,摊棚林立。尤以卖估衣者为多。据清人德硕亭《草珠一串》载,“滥溅纱罗满地堆,乡里婆娘多中暑,为穿新买估衣回。” 光绪初年,都城隍庙毁于大火。殿堂皆成废墟,所谓各直省城隍像残毁无余,甚至石碑亦皆煅裂。光绪末,仅修复三间正殿,以便春秋祭享。 民国初年时,该庙香火还很盛,而且有为各种原因而许愿、还愿的。有的人把两支胳膊肘下边扎穿,拴上提炉来朝拜;有的男孩则把自己身价“降低一等”,穿上红衣红裤,浓施粉黛,梳上两个小抓髻,扮成女孩,一步一拜或三步一拜的来还愿进香。尽管有信众,有香火,但庙会已废不复举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5 06:45 , Processed in 1.12481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