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原名崇国寺,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为元丞相托克托故宅。明永乐年间曾赐予靖难功臣姚广孝。明成化壬辰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重修,改名护国寺。该庙因为座落在西城(西四北护国寺街),所以老北京人称之为“西庙”。 该庙共有正殿三座,旁殿八座。千佛殿内供有托克托夫妇以及姚广孝的泥塑像。但因年久失修,到了三、四十年代,殿堂坍塌,几成废墟,仅存弥勒殿和最后一层的楼阁及两旁的配殿。 相传原来西城的庙会在西四广济寺,因广济寺修缮,临时迁至护国寺。这里地面广阔,容纳摊位多,所以事后并未迁回原地。 护国寺与隆福寺、白塔寺、土地庙、花市等五大庙会由来已久。清康熙年间是五大庙会鼎盛时期,甚至原有的报国寺等大型庙会竟被其取代。 护国寺原为旧历逢七、逢八开放;自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为阳历逢七、逢八开放。每届庙会期“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燕京岁时记》)因此,城乡游人摩肩接踵,甚至在定阜大街一带清王府邸居住的贵族妇女也来此光顾 护国寺庙会从兴起至解放前,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历经沧桑,情况逐渐变迁,因时而异。现仅介绍晚清时护国寺庙会的几个片断。 前清时,弥勒殿相当于厂甸庙会的火神庙。所售之物主要有三项:一是零星古董,诸如:朝珠、手串、小铜佛、铜镜、鼻烟壶之类;二是花梨、紫檀、镶有大理石心的罗甸的硬木家俱;三是练武、狩猎用的腰刀、剑、弩、铜吹筒等物。当时翎子张的腰刀摊,颇引人注目。 天王殿未塌前,殿内有辛记等的玉器摊、首饰摊(多是两把头上的装饰品)十多个。经常有“衣香犹带御炉烟”的贵族妇女到此猎奇。“值当意之物,一诺千金,不吝其价。” 殿外附近的摊子则卖些仿古文玩。(工艺品)烧料的烟壶儿、烟袋嘴儿、帽正儿、仿大明宣德的青花盖碗等,摆的满目琳□,美不胜收。尤其是云林斋的字画与这些文玩一配,显得格外风雅。另外,德丰斋、冰玉斋的京装绢扇,作工精细,一直受到妇女们的青睬。那时,旗族妇女梳着大两把头走在街上,手执这种团形绢扇遮着太阳,别有一番风度。 殿廊下,有古今中外的书籍、字帖、拓本,有时市面上买不到的“孤本”、“珍本”,这里有时倒能碰上,而且价钱不太高。因此,也吸引了一些文人墨客。 东西碑亭历来是书亭、画亭。这里不但有慈善家施舍治病偏方;还有善信弟子散发《玉历至宝钞》、《灶王经》、《太阳经》一类的善书,春节期间,这里挂满了《富贵有余》、《耗子成家》的年画,任人选购。 碑亭前,有百本张,同乐堂等卖唱本。他们把一些木刻、石印版的唱本夹在粗小线上,然后将小线拉在亭柱上,以招来主顾。后来,又出现了一些外乡人背着蓝布包袱到此卖唱本的。他们多是席地而坐,边唱边卖。有的拿一副竹板,有的只捡两块瓦片,敲打起来,唱什么《继母娘打孩子》:“光绪坐龙楼,福如水长流,四海民安乐,禾谷根苗收。有一件新闻事,出在了景阳州。”唱几句吆唤两声“一个大一本,两大一本!”如果没人买就又接着唱下去:“离城四十里,地名叫刘家沟,此人姓周,名叫周振楼。年少好行善,补路把桥修,修下了二儿,一个女娇流。”如一旦有人买,马上停下来,招待主顾。这种生意获利极微,故自称为“要饭的买卖。” 庙会上的戏曲、杂耍生活气息很浓,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有个别节目未免有些低级、庸俗。 晚清,西庙曾出现过驯兽表演,所谓“看海豹”。出现过大型马戏、杂技。但主要还是以撂地玩艺儿场子为多。当时有仓儿、王麻子的两个相声场子,以即兴表演,临时抓哏为特长招徕听众,由于内容不太文明,所以听众多系男人,妇女自觉地不去观赏,偶有妇女站脚,他们便说:“老太太,我们这儿不说人话,请您上那边看耍狗熊的去吧!”鸭蛋刘的戏法是叫座的买卖,那时讲究演什么吞长虫、吞宝剑、吞针、吞火、掏肠子埋起来,然后树个大旗杆等惊险、离奇的节目。 当时,还有许多用白土子或大白在地上画个圈当场子的,谓之“画锅”。最吸引人的是大个王的太平歌词。他不是光唱《庄公劝善》、《韩信算卦》之类的传统段子,还自编与时事有关的新段子,如:《义和团火攻西什库》、《抢当铺》等 最招小孩喜欢的是拉大画儿,也叫西湖景。有的搭起布棚,挂一张大画儿,不能拉,里头有个男扮女装的人,边唱边扭。镜子是鱼鳞玻璃,往里一瞧,仿佛有十好几个人。也有的在竹架上设大木箱,内设“八大篇”,外设活动走线,拴着锣鼓,卖艺的一拉,“此不□咚仓”,叫作“元年儿领空”,不论什么画面,都是那一套死词儿,除了《小寡妇上坟》就是《刘大人私访》,通常在开始时,先拉个序幕:“往里瞧,这第一片,来到了苏州大街你观上一观,一条大街长十里,招牌幌儿挂在两边,钱庄、当铺两对过儿,茶楼酒馆紧相连。路南有座美人书寓,画栋雕□好门面,楼上坐着听书的客,跑堂的过来又把茶端,有几个倌人会弹唱,怀抱着琵琶定准弦,开口唱得是马头调儿,然后改了太平年。有张生来游寺,小小的红娘把信传。这么张玩艺瞧了个到,哎……(七不□咚仓),拉起一张您再慢慢观哪!哎……(七不□咚仓) 在这里做买卖、耍手艺的采用各种新奇的办法,招徕顾客。 卖料烟袋嘴的手持小铁锤“用力”往货样子上砸,边砸边向过往游人喊道:“咱这货就是结实,不怕砸、不怕打……”偶一失手打碎了,他便找撤说:“我为的是叫大家看看这茬儿……” 卖剪刀的为证实货的钢口好,竟用一把样品刀往燧石上打,打的啪啪冒火星儿,大喊:“您瞧瞧咱这刀的钢口!” 卖布头的以天津口调大声吆唤道:“买来吧买来吧! 天津卫,刚下火车的!关了门儿的货底子……” 卖首饰的拿着一只镯子喊道:“买过的知道,戴过的认得!露出铜来给我拿回来……” 更有甚者,粘盘子、粘碗的李九儿,用学驴叫、狗叫、群狗打架的办法招引游人。 晚清,在这里卖野药的极多,经营方式也很特殊。 有个老头,头戴毡帽盔儿,帽下掖一块纸,当帽沿儿,拉着一头脖子上带有铜铃的小黑驴儿,驮着一些药匣子,下边挂着大字布围:“天元堂黑驴眼药”。人少时采取游动贩卖的方式边走边卖,如果人多拥挤,就在配殿廊底下停下来,而且把患者表示鸣谢,给他挂的布匾亮出来。从远处望去,好像土地庙。 仁义堂孟家则拉个练武的场子,卖“百补增力丸”先耍一场飞叉,等把人招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时候,他才开始卖药,喊道:“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 金回回是在塔院出摊卖膏药,他与那些拉场子卖艺,自称:“小弟是从镇江来”的卖药者迥然不同。他是在现场升起火来,坐上油锅熬药,往一块块红布上摊,公开“修合”。招人围观。自称是:“修合众人见,存心有天知!” 还有一种卖虫子药的,搭个兰布棚,内设大长案子,摆出百八十瓶用酒精泡着的人体寄生虫,大半是人们所说的“混屎虫”(蛔虫)。据卖药的说,这都是吃了他的药打下来的。 除了卖成药的还有卖草药的,什么旱三七、苦果、龙爪□等,屡见不鲜。 小孩转糖抓彩也是这里常见的买卖,尤其是春节,特别兴旺。 在二院西配殿廊下,挂着一副绢裱大画,上端书三个大字“道德心”。下边画出十五个大格,每格各画《西游记》一景,如:《高老庄》、《流沙河》、《五庄观》、《盘丝洞》、《宝象国》等,每景标志着得糖若干块,多的百块,少的数块。缝一布袋,内装小竹牌,标有西游各景,让人们抓了后对号领奖。做买卖的还要以唱代替吆唤。例如:“三道儿钱,三月三;唐僧取经上西天,路过九妖十八洞,好难过的火焰山。”以吸引一些小孩来抓彩。这种转彩的相对说来,比较公道。 有的仅仅摆一小筐,筐上插两根竹竿,架一铁丝,穿着许多小纸片,上面已用白矾水写好“得糖××块”,多者百块,少者数块。抓彩的可任意撕一纸片,往水盆里一放,就可以看到得奖数目。 还有的小贩摆出各种奖品,诸如玩具、茶壶、茶碗之类的用具或食品。在木桩子上挂一圆盘,一拨可转,上边设指针,盘上画成格子,每格标出奖品名称。一个大钱拨一回,转盘,停后,指针指在哪个格的线上,即可得到所标奖品。如轮盘停后,指针正指线外,则什么奖也不得,只象征性的给两块冰糖子儿。谓之“没白没票”。 最缺德的莫过于搞投球人格的,一些耍手彩儿的小贩们专蒙骗小孩。他们用木板钉一小橱,后背双层,成一斜坡,内有拦钉,从上口可将玻璃球投入,任其滑下,下边设若干格子,每格设不同奖品,如:皮球、转花筒、口杯、不等。另空三格,谓之“白票”。凡参加此项转彩的,几乎百分之百地落入空格。这时,便有与之同伙的假充游人,到此转彩投球,每投五个球,就有三个球落入大彩,以引诱顾客再次上当受骗。 至于套圈,大约是民国以后的玩艺儿。其大致可为两类。一种是远距离的摊子,摆的东西十分阔气,近处有各种泥娃娃,中间的是纸烟,磁火柴盒、镜子,后边是玩具大鞍车,最后是几个至十几个一落的饭碗(只套上最上边的就算数),让顾客在一米以外的地方去套。再一类则是小摊子光套纸烟,所有的纸烟一合一合地就摆在人们的脚下,旁边立一牌,上书“不准哈腰”,叫人们站直去套。这样,藤圈有弹力,往往套上了还要折回来,人们往往可望而不可及。 清代,庙会上常见的儿童玩具都是民间手工制品,但别有一种艺术风格。例如:哗楞棒儿、货郎鼓儿、婆婆车、击木、长虫变八卦、小孩钻罐子、七巧图、□官图、万花筒、吹筒箭、泥骰子,骨牌、小弩弓、宝盒、苍蝇笼、鸽子窝、琉璃泡儿、西湖景、瓦锅子、屁帘风筝、大鞍车、排子车、小沙燕、布老虎、胖小子、泥人、泥马、模子、假胡须、鬼脸儿、大头和尚度柳翠、木刀、木枪等。春天、有专门卖屎□螂拉车(纸糊小轿车)、屎□螂人的。春节期间是玩具行业的旺季。例如:三尺至五尺的大糖葫芦,用小糖子一刷,上边插上小彩旗。从两个风轮(也叫轱辘),到五十个风轮以上的风车;大小不等的扑扑登儿、琉璃喇叭、空竹、地轴儿…… 清末民初,庙会上常见的“又吃又玩又哄孩”的儿童零食,花样极多。 用小“蒲包”装的小炸食。每包有像手指肚大小的桃、石榴、苹果形的炸食十数枚。 用玻璃管装大米花,两头包裹彩纸,谓之“霸王鞭”。 此外,用杏干泥压成的酸“皮带”、以山里红泥压成的带画的果丹皮、玉米花、大米花合成的米花球、米花糕。糖块更是多样化。螺丝糖、桂花(三角、菱形)糖、冰糖子、薄荷凉糖、沙板糖、梨膏、变色球、泡泡糖等。 春深时节,小青水杏上市,用一根小细秫□棍裹些小糖子,谓之“蜜”,与青杏一起卖给小孩们,谓之“杏儿醮蜜”。夏天,用杏干汤、酸枣汤泡了“淀儿粉”,谓之“玻璃粉”、“桃脯”。冬天,用次山里红不去核煮成“胡子糕”;比较高级些的是,煮玫瑰枣儿和用大红干、柿饼、藕片泡成的果子干。这后两者,也受成人们喜爱,成为北京特有的食品。 护国寺西廊下北口太平胡同为狗市。专卖哈巴狗,也叫“狮子狗”、“巴儿狗”,它比一般养的“笨狗”个头小,身长约一尺左右,短腿长毛、大眼、嘴盔子很短,两耳下垂。颜色有黄、黑、黑白花、黑黄白三色的。脖上系一小铜铃,驯顺可爱。饲养人还教会它许多玩艺儿,如就地打滚、跳跃起来用嘴接食物、用前腿作揖欢迎客人等等。前清时有值几两至数十两银子一只的。民国以后,有值银元几元至数百元一只的。买主多系富人。 另外,护国寺庙里庙外(护国寺前街)有奇卉、悦容等十多个花厂。专售鲜花,春日以果木为胜;夏日以茉莉为胜;秋日以桂、菊为胜。冬日以水仙为胜。庙门前及西门内陈列鲜花甚多,香气袭人。确是“生香不断四时花”。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5 05:36 , Processed in 1.09487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