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庙会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庙会,俗称庙市,是我国城乡特有的一种集市形式。它往往结合佛、道两教的宗教活动进行。每逢寺庙开放的日期,善男信女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在寺庙附近设摊售货,民间艺人也来表演杂艺。久之,便形成定例。   庙会的起源,据说始于古代的“社祭”。社,是祀土神的地方,即古代的土□祠,又叫土地庙,庙会由此而得名。   北京的庙会相传起源于辽代(公元907—1125年),称为“上已春游”。元、明两代,定都北京,庙会进一步兴起,到了清代更为发达。   民国以后,北京商业有某种程度的畸形发展,许多新式商场应运而生,如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青云阁、首善第一楼等,相继创建。那里既有古香古色的东西,又有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而古老庙会上则大部分还是那些传统式的东西。所以庙会生意逐渐衰微,甚至有些庙会停办。但是庙会长期以来就是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形式;庙会上所售的货物,尤其是土特产,便宜实惠,符合当时一般平民的消费水平。庙会上的一些戏曲、杂技完全出于民间艺人的创作,其地方风土情味及生活气息很浓,仍为大多数平民所喜闻乐见,符合当时一般群众的欣赏水平。同时,庙会也为一些贫民(劳动人民)提供了谋生的场地。故此庙会还不能完全为新式的商场所取代。做为节年时令庙会来讲,还有一个群众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的问题,远非当时社会条件所能改变的。所以一些主要庙会仍沿袭旧制,照常举办,直至解放初期。   北京庙会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其一是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这些庙会有的后期香火已绝,逐渐演变成纯商业性、娱乐性的集市。例如: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花市等。在这种庙会上做生意的(包括戏曲、杂技艺人)有少数是固定的,如东西两庙的花厂子,隆福寺的书局,花市的绢花局子,都是座商,就开设在庙里或庙门外的街上。在庙会期间,自然生意兴隆,平日,当可照常营业,不必移动。其次则是非固定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赶庙”的,在几大庙会上来回跑。这都是庙里的大货摊。会期,在庙里两廊、前后院、旁门、正殿等处搭大布棚摆摊营业,卖绸缎布匹的,卖衣服鞋帽的,卖估衣旧货的,卖木器家具的,卖瓷器盆碗的,卖条柳什物的,卖各种风味小吃的……他们都在固定的地点设摊,摆摊的地方是向庙里租的。按月交地盘钱。这些货摊、吃食摊以及戏曲、杂技等摊子,都是一年到头按日子赶到各庙会上去作生意。如初八在护国寺作完买卖,明天初九要赶到隆福寺,那么就在初八下午收市后,把商品全部包好,或是人挑,或是用排子车拉,一定要把货物当天晚上全部运到隆福寺。庙中有下夜的人看守,这样,明天一早就可以出摊营业。还有一些是肩挑小贩,有的有固定地点,有的没有固定地点,在庙的前后门随意营业。这些小贩,有些也跟着各庙的会期来回跑;有的则是住在某一寺庙附近,只是在这一庙会上营业。平日,他便走街串巷叫卖,就不一定到其它庙会上去了。   其二是传统节年或结合佛、道两教祭祀活动循例开放的临时庙会。例如:前门关帝庙、五显财神庙、大钟寺、黄寺、黑寺、雍和宫、蟠桃宫、妙峰山、卧佛寺等。这种庙会的特点是以宗教活动为主的,在此做生意的摊贩,所售物均系香烛、供品以及有关吉祥物。所演戏曲多是所谓“野台子戏”,通常是梨园界“献神”的;各种民间花会也是来朝圣进香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所售商品,日用百货、儿童玩具逐渐多起来,民间艺人到此演出为了营利的逐渐多起来,但仍然不是纯商业性、娱乐性的庙会。   其三是行业庙会,过去各行各业均有祭祀祖师的定例,每年一次。一般都是结合本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善会,同业人员都来拈香致祭,届时,请来香会,表演民间杂戏,为之献神。例如八月初一至初三日崇文门外花市都灶君庙 (厨行);五月初五安定门外极乐林(瓦木行)和三月二十九日丰台花神庙(花农),都有盛大的善会。   此外,有些著名寺庙,历来有定期开庙接待香客的惯例,但并无集市贸易活动,亦无戏曲、杂技演出,虽然可以列为北京游览之胜迹,并不能算是庙会。如《中华全国风俗志》下卷“京兆”部分所列:三月初一至十五日开庙的潭拓寺;四月初一至十五日开庙的碧云寺,均有庙有香火而无集市,故不列入。现仅将前面三类有庙有会(集市)者(不论后来有无香火),其具体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5 08:12 , Processed in 1.11008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