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京师.五方杂处之地,但就婚俗而言,大体相同。先有媒婆说合,尔后双方互相打听,最后到命馆合婚.开出龙凤帖。 北京自元、明、清建都以来.已成为五方杂处之地。清朝入主中原后.满洲风格传到北京,仅以北京婚俗而论,有满洲旗人风俗、蒙古族人风俗、汉军旗人风俗、本地汉人风俗、乡间风俗、京西特有风俗.其婚俗大体相同。 京城婚俗是有媒妁的。所谓媒妁.只是男女两家的亲戚故旧,来往穿插.十指露经,爱亲作亲,决不是专任“媒婆“的才能说亲。北京为人作媒.俗称“喝冬瓜沥”。喝冬瓜汤并不容易.先要留心记住某家某家郎才女貌,然后到男女两家去说.来往路道,费功夫.赔本钱,是没有丝毫报酬的。说得男女两家都有—二分同意,然后过“门户帖儿”。帖上裁明家长姓名、官阶、所属旗分、新郎职业等简略履历。之后两家要分别打听.打听的内容是:男家家道如何?新郞是否要强?有无恶嗜暗疾?女家家教如何?姑娘容貌怎样?是否娴静?会不会女红?打听的内容表面是如此,里面却包括意义很深。例如女家只有一女.养得娇惯,男家却上有两层公婆,中多妯理姊妹,下多子侄,此亲便不能作。 男方主妇择吉日即去女家探视,主要是查询是否与自家门当户对,是否与自家条件相应相等,其主要家庭成员的官职地位、财产状况等。其次才是姑娘的德才和容貌。总之,上层府第总是重在“天恩祖德,功名富贵”一般门户则主要是看女方家庭名声,家产是否殷实,有无生计,从事何种职业,姑娘品貌是否端正,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操持家务。过去讨媳妇的标准,有要求女方“上炕一把剪子(会做针线活),下炕一把铲子(会做饭菜)”的说法。 女方父母长辈亦有相姑爷之说.一般都是在了解了姑爷的身世(历史)德才之后.在媒人的陪同下,到约定的地点进行相看,有带着自己女儿的,也有不带的。同时,相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是明相.多在家中会见.甚或举行洒宴,相见时,媒人可予正面介绍,老丈人等可以正面问询情况,甚至半真半假地出题考试,让姑爷答对。有的则是暗相,小户人家往往约在某某庙会上,大户人家则多约定戏院,总之,以游览娱乐等形式与姑爷会面,一般多不惊动对方。主要是看看相貌是否端庄.身体有无残疾等。甚至还有的男女双方约定一个共同时间,在媒人的陪同下.隔街相互一视即妥。这样,不过仅仅是走个形式而已。 打听合适后.便通知媒人相看,此时男女双方尚不知就里,只凭两家尊亲至亲相看,绝没有对相对看,互通款曲的。相看合意后,互换“年庚小帖”.各自到命馆合婚。以男女九宫排出上中下三等婚姻.开出合婚八字帖(即龙风帖)。即便是“下等五鬼婚”,只要不妨不克就可以作亲。至于男女属相冲犯,什么“白马怕乌牛”.“羊兔泪交流”之类,是不会有的,如有的话那连婚都不必合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26 , Processed in 1.09305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