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把额驸和丰杀了,人心大快,都说是死有余辜啊!这和珅呢,可把刘墉恨的牙根儿痒痒。暗下决心,嗯,碰准了机会治不死你刘罗锅儿——我死不闭眼!整天在屋里是搜肠刮肚,想主意憋着算计刘墉…… 刘墉这工夫干嘛呀?也没闲着,在家里忙着写折子呢。又要参谁呀?谁也不参。这回不是参人,是准备奏明圣上,免去赋税,开仓赈灾。因为灾情太重啦。山东不是旱了吗,可直隶又涝啦,直隶就是现在的河北。今年的雨还特别邪行,连日下雨。往年是夏末秋初,阴雨连绵,山洪爆发,河水猛涨才闹水灾哪。今年是春雨呀。按说,开春下雨是好事啊。麦苗儿返青,播种庄稼,来点儿雨多棒啊。常言说,春雨贵如油嘛!可是什么事情,全有个限度,物极必反。下太多了,也不行。今年这雨是打一开春就下,下起来没完……,这回甭说贵如“油”了,连“醋”都不如啦! 远的地方不说,连北京城外的各县都沟满壕平啦。地里的麦子,甭说返青,全泡烂了根儿啦。这回倒好,秋后甭收麦子啦,等着收蛤蟆吧! 老百姓食草嚼叶,苦不堪言哪。刘墉正为这事儿,在书房写折子呢。哎,张成进来了: “启禀中堂,府门外有几个老乡,求见您。” “噢,嗯……好,让他们进来吧。” 照理说,刘墉是当朝一品,汉中堂、文华殿大学士,老百姓找不着他呀,够不上话说呀。哎,刘墉这个人哪,跟别的官儿不一样,别看他官儿挺大,可没架子。老百姓不找他,有时候他还找老百姓去聊天呢,这叫体察民情。赶寸了,也替老百姓说上几句话,当然,这也是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可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官儿不多,所以老百姓敢找他。 今天是为什么事啊?不是闹水灾吗,庄稼是指望不上啦,得想法儿生活呀,这几个老乡就把家里养的小鸡儿,拿到城里头卖,换几个钱过日子。可进城一看,嗬!这“税”真够狠的!进城要“城门税”。上税吧,还不够税钱,不上税吧,进不了城,鸡卖不出去,回家也没辙。没法儿活呀!愁得这些老乡直哭……。 后来,大伙儿一想,光哭有什么用啊,干脆,找刘中堂去。前年,中堂去过咱们县,说过,要遇着什么为难事儿了,让找他去。这回,咱们去请中堂给想个主意,对,走! 哎,众人就来到了中堂府。刘墉一瞧: “众位乡亲,找我有什么事儿啊?” 大伙儿说:“中堂大人,我们那儿遭灾啦,涝啦,春雨连绵,可劲儿下呀,庄稼全泡汤啦!没法儿办哪,可一家老注要活着呀,我们弄了点儿小鸡儿进城来卖,这税……实在太重了,上不起呀。您老给想个主意,把这税全给免了吧!” 刘墉说:“唉,乡亲们,税收的事情,不归我管哪。” “中堂,您不管收税,可得管管我们哪,难道说,您能眼看着我们大伙儿饿死吗?” 刘墉一听:“嗯?税,至于那么厉害吗?” “哎呀,中堂大人,您老是不知道哇。就这城门口儿的老爷,就惹不起呀。‘进城税’就不得了呀!” “哎,怎么哪?” “唉,别提啦,进城税,五个大子儿。不管大人小孩儿,有一个算一个,全要。人进城得上税,东西进城也得上税。比方说帽子,戴在脑袋上算帽子,要拿在手里……那算东西,就得上税!那天,我进城,走进城门口儿那儿,人多一挤,鞋掉了,我捡起来磕打磕打,刚要穿,坏了,这得上税。怎么?鞋在手里拿着哪!” 嘿!刘墉这个气呀! “好吧,我跟你们去看看。” 这是私访啊,不能穿朝服,就这一身儿吧。紫花儿布裤褂儿,山东皂鞋,白布袜子,又戴了个草帽儿,跟着这几位老乡,就奔城门口儿啦。 到那儿一瞧,守城门这俩兵丁,挺眼熟,细一瞅,认识!谁呀?一个是讨人嫌(陶仁贤),一个是胎里坏(邰礼怀)! 有人问了:这俩人,不是给和珅抬轿子的吗?怎么跑这儿看城门来啦? 是这么回事儿。前边儿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刘墉卖枣》的时候,不是把和珅的轿子折过来了吗。和珅呢,又换了顶新轿子。后来一琢磨,嗯,都是这四个轿夫,给我捅的漏子。没事儿你们惹罗锅儿干嘛呀?这会儿,就不提他让撞的了。一堵气,把四个轿夫全换了。这俩小子没辙啦,花钱运动了这么个差事,守城门来了。可是恶习难改,照样欺压百姓。 刘墉一看,嘿!真是“庙”上不见,“顶”上见(道教传说中,朱岳大帝的女儿称碧霞元君,她的庙,俗称为“顶”),在这儿又碰上啦! 把草帽儿往下拉了拉,混在出城的人群里,这俩小子也没认出来,刘墉出了城啦。出城走了十几步,往路边儿一站,盯着城门口儿…… 工夫不大,来了一位,挎着个蓝子,要进城: “站住!干什么的?” “给老爷请安,我进城卖几个鸡蛋。” “进城啊,拿税钱来!” “回老爷话,我这儿就这么四十多个鸡蛋,进城卖了,换点儿油盐。您看,这还没卖呢,哪儿有钱哪。” “没钱哪,那好办,留下十个鸡蛋吧。” “老,老爷,您开恩吧!” “少费话!留不留?不留,有意抗税,加罚一倍!” “别,别价!我留鸡蛋。上税,我上税!这十个鸡蛋,给您搁哪儿啊?” “搁哪儿?嗯……你把帽子摘下来,搁里头。” “啊,这……” “怎么着?!” “哎,哎,搁帽子里头,搁帽子里头……” 没法子,不留帽子,一会儿又加税啦! 卖鸡蛋的刚进城,又来一位,挑着两个木桶。 “站住!干什么的?” “回老爷的话,我进城卖点儿鱼。” “卖鱼?得上税。没钱是不是?挑大的,留两条!” 又过来一位,胳肢窝夹着一匹布。 “站住!噢,进城卖布?好,扯两丈!” 又过来一位,这人,一身破烂儿,满脸油泥,手里拿着俩牛胯骨,又叫“合扇”,还叫“哈勒巴”,是个唱数来宝,要饭的。 刘墉一瞅,心说,嗯,这回行了,这要饭的身上,除了虱子,就是虮子,看你们俩让他留下什么。 “哎,站住!干什么的?” “回老爷话,我是穷家门儿的。进城讨口饭吃。” “噢,穷家门儿的。嗯,要进城,没钱上税。这样吧,你唱段数来宝,听听。只要把我们哥俩唱喜欢喽,就让你进城去!” 刘墉一听,嘿!真是“雁过拔毛”啊?!要饭的,没钱,来段数来宝?!好嘛! 就瞧这要饭的,把“哈勒巴”一打,唱上啦: “合扇一响往前走, 眼前来到城门口。 两位老爷城门站, 穿着打扮真好看。 戴缨帽,留小辫儿, 手里拿的是折扇儿, 不扇屁股扇脸蛋儿!” “嗐!你,你这叫什么话呀?好模样的,干嘛单要饭哪?” “叫老爷,别生气, 只因乡下闹水淹了地, 阴雨连绵民遭难, 颗粒无收没法儿办。 穷人我才要了饭!” “噢……怎么样啊?” “您二位,守城门, 查捐、收税是财神。 又有势,又有权, 又捞、又搂不费难, 望求老爷赏点儿钱!” “噢,要到我这儿来啦?!进城里要去,滚!”(脚踹状) 哎,给踹进去了! 又过来一个卖菜的,挑着俩大筐: “站住!什么菜?哟!荸荠、白花藕,嗯,不错,都挺鲜灵。好吧,每样全留点儿!” 又来了几位进城卖小鸡儿的。 “卖什么的?噢,小鸡儿,这可是活物儿。嗯,数一数多少个,税得加倍!一个鸡,上十个大子儿的税!” “啊,老,老爷,老爷,您多恩典吧。我们实在是上不起税呀!老爷……” “上不起呀,哈哈哈(笑后猛收)回去!” 哎,给轰回去啦! 跟您这么说吧,不论进城卖什么,他们都得留点儿,是什么全要,一会儿的工夫,弄了一大堆啦。 正这时候,来了个推小车儿的,是个空车。刘墉一瞧,嗯,这回我看你留人家什么。空车! “站住!干什么的?” 这位一张手,托着两摞钱,十个大子儿: “老爷,这是我——人和车的税钱。” 这俩小子,看了看钱,又看了看车: “嗯,行了,别上税啦!” 嗯?刘墉纳闷儿啦,怎么这位不让上税啦?往下再一听,把刘墉愣给气乐了。 “行了,别上税啦!” “谢老爷恩典。” “别谢啦,把这堆东西给我们推家去!” 啊?嘿!全有用啊?! 刘墉是越看越生气呀。就过去了。 “站住!干什么的?” 刘墉呢,不理他们,照直往城里走。 “嗨!说你哪,戴草帽的,回来!” 刘墉假装听不见,还往前走。胎里坏这小子火啦。追过去一伸手,那意思是要把刘墉拽回来。 “嗨!我说……” 本想说“我说你哪”。那“你”字儿还没说出来,刘墉猛一回头,往上一推草帽: “噢,你说我哪?” 这小子一瞅是刘墉,当时就傻了。手伸出去了,可拿不回来了,在半空中直划圈儿,这相儿(学状)。 “啊……哎……这……那什么……中堂大人……您,您好啊?” 刘墉说:“我好,你还抓我?” 胎里坏哪儿敢承认哪,赶紧现编词儿: “不是……那什么,我们……我们这差事太苦,饿得抄蚊子吃哪!” 刘墉一乐:“抄蚊子吃哪儿够啊!再来点儿蚂蚱吧。啊,你们这俩小子,是老虎吃蚂蚱——大小一概搂啊。守住城门口儿,什么都来点儿!” 这俩小子一听,噢,他全看见啦! “回中堂的话,小的不敢,我们这是奉令查税。” 刘墉抬头一看,城门口儿那儿,贴着一张告示,盖着顺天府的大印。这乾隆年间,本来是鼎盛时期。可是乾隆大兴土木,花钱无数,弄得国库空虚。就到处加捐增税,搜刮民财。 刘墉一琢磨,跟这俩小子说也没用。这事儿得从根儿上办。我呀,找乾隆去。回过头来,就跟几位乡亲说了: “你等暂且回去吧,待我奏明圣上,免去捐税。” “多谢中堂大人!” 刘墉回到府里,换好了朝服,等天黑了以后,他说了: “来呀!给我顺轿进宫。” 那位说了,天都黑了,这时候能进宫吗? 哎,别的官儿不行,刘墉行。怎么?他是太后的御儿干殿下呀,什么时候想进宫都行。可今儿刘墉,是单挑这时候进宫的。干嘛呀?他有事——憋着主意,让皇上免捐税哪。 来到宫里,见着乾隆,可没谈朝政,是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聊来聊去磨烦的天可够晚的了。刘墉往起一站,说: “万岁,微臣跟您告假了,我得回去了。” 乾隆说:“哎,天都这时候啦,待会儿天一亮就要上朝了,你别回去了。” 刘墉说:“不是我瞧您困了。” “困了,朕是有些困倦,可是……,再睡,就误了早朝啦。这么着吧,咱俩下盘棋吧。” 俩人摆上棋啦,下着下着,乾隆熬不住了,手里拿着棋子儿,扒在棋盘上就睡着啦。睡到天快亮的时候,公鸡报晓,鸡一叫唤,乾隆醒了。他迷迷糊糊地说了一句: “刘墉,鸡没睡呀?!” 刘墉一听,跪下啦: “谢主隆恩。” 乾隆当时一愣:“嗯?我说鸡没睡,你谢什么恩哪?” “您不是告诉我‘鸡没税’,小鸡儿不上税了嘛!” “啊?!噢,鸡没睡,就是小鸡儿不上税呀?我是说,鸡没睡觉,鸡没睡!” “您多咱说‘觉’字儿啦?君无戏言。您要这回说了不算,往后说什么全不算。” 乾隆赶紧说: “算,算!” 就这样,刘墉把这道税给免下来了。税是免了,乾隆可恼啦。心说,好你个刘罗锅儿啊,你净顾鸡不上税啦,这可不是一只两只的事呀,所有的鸡都不上税了。我一年得少进多少万两银子啊?! “刘墉,朕免去捐税,后宫用度如何开销?我花什么呀?” “万岁,城外阴雨连绵,民情甚苦,我主能缩减后宫用度,发放银粮,赈济灾民,免去捐税,真乃明如尧舜,德厚于天哪!” “怎么着?城外头下雨闹灾了吗?” 其实,城外各县,下雨成灾,乾隆知道不知道?知道!那年月,皇上就是大地主的代表,是吃头份儿,喝头份儿,坐在上边儿充大辈儿!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故意跟刘墉装糊涂。 “刘墉,你说城外阴雨连绵,业已成灾,可城里怎么滴雨不下呢?难道说雨不进城吗?” 其实,这是自然现象。常言说,隔河不下雨,百里不同风嘛!风刮一溜儿,雨下一方啊。甭说几十里地一条马路这边儿下雨,那边儿就许不下。不过,那年也特别,赶寸啦,这雨呀,全集中到城外头下了,城里还真没下。 刘墉呢,他可不这样说: “启奏万岁,您问‘雨’为何不进城啊?这雨不敢进城啊。” 乾隆纳闷儿了:“哎,刘墉,‘雨’为何不敢进城呢?” “万岁,‘雨’进城怕上税呀!” 乾隆一听,嘿!在这儿等着我哪?!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27 , Processed in 1.08743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