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枣树见过曹雪芹和徐志摩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魏谦

  ■曹雪芹在小石虎胡同结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敦敏、敦诚,也是在这里开始构思他的毕生之作《红楼梦》

  ■徐志摩火热的激情和不羁的个性,让他在既有的社交圈子里发起了以石虎胡同7号为俱乐部的聚餐会,后来演变成为著名的新月诗社

  北京的胡同多,趣味和讲头也多,经常在一个名字背后就隐含着一段历史、一种传说。在西城,有两个石虎胡同,顾名思义就是胡同中原有石虎雕像。如今“石虎”早已不见踪影,倒是从胡同中走来的人物颇有来头,称得上藏龙卧虎。单说小石虎胡同,就曾经有曹雪芹和徐志摩留下过重要足迹。这条胡同东起横二条,西至西单北大街,全长199米,明代称石虎胡同,后因比另一条石虎胡同短小,为作区别,于1965年改名为小石虎胡同。

  胡同路北有一座三路多进的大院落,在明代是常州会馆,清初成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额驸(驸马)府,雍正三年又改为右翼宗学。传说这个院子是北京“四大凶宅”之一,纪晓岚曾描述过这所房子:“阅年既久,故不免有时变怪,然不为人害也。厅西小房两楹,曰‘好春轩’,为文达燕见宾客地,北壁一门,横通小屋两极楹,童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

  曹雪芹在宗学府当了十年的“邻曲”,并在这里结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敦敏、敦诚。他们咏诗挥墨,高谈雄辩。曹雪芹也是在这里开始构思他的毕生之作《红楼梦》。周汝昌说:“院里的一株枣树,应该‘见过’曹雪芹的。”周老说的这棵古枣树,今天仍矗立在北院内,它高10米,干周长2.8米,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树龄,被称为“京都古枣第一株”。近年来多次呼吁保护名人故居的著名学者舒乙先生告诉笔者,在“蒜市口十七间半”被拆之后,小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府已经成为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没有争议的生活遗迹了。这座宗学府在民国期间更易为蒙藏民族学校,李大钊曾在古枣树下,向进步青年宣讲革命理论。

  古枣树院落隔壁的石虎胡同7号是民国年间有名的松坡图书馆外文部,其前身是大学士裘曰修府第。松坡图书馆是由蔡锷将军命名,主馆设在北海,梁启超任馆长。徐志摩从剑桥留学归国后暂居在石虎胡同7号,他在胡适等人的帮助下,担任了松坡图书馆外文部的英文秘书。

  与曹雪芹和敦敏、敦诚兄弟结友不同,徐志摩的社会结交更为广泛,当时的社会正时兴私人俱乐部式的周末餐会,像徐志摩这样的中产阶级,特别是从西洋归来的留学生甚为活跃。当时常来这儿参加聚会的有胡适、陈西滢、林徽因、林语堂等作家文人,也有梁启超、林长民、张君劢等社会名流,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徐志摩那时刚失去林徽因,感情遭遇挫折,加上他认为自己的才干派不上大用场,事业上的不顺心也是有的,但诗人永远有诗人排解忧愁的方式,他火热的激情和不羁的个性,让他在既有的社交圈子里发起了以石虎胡同7号为俱乐部的聚餐会,每两周聚餐一次,作诗叙旧之余,徐志摩还经常表演京剧、昆曲,为宾客助兴。聚餐会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演变成为著名的新月诗社。

  徐志摩曾经这样描述“新月沙龙”的设施布置,“房子不错,布置不坏,厨子合适,什么都好……有舒服的沙发躺,有可口的饭菜吃,有相当的书报看。”他还写下《石虎胡同七号》一诗纪念那段生活。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志趣附体于庭院中的一景一物,写“藤娘”、“槐翁”、“棠姑”间的情意,写它们和睦得像一个家庭。诗作还表现出一种多愁善感的情怀,为一颗落花惆怅,为一片落叶叹息;夜深人静时,望着月儿西斜滑落,内心的孤独不时袭来。诗人赋予庭院以人的性格和情感,用极具诗意的、童话般的语言勾勒出恬静释然的生活情境,在闹市中辟出了一片精神上的世外桃源。

  曹雪芹、徐志摩,一个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人物,一个是中国近现代诗歌的开创者,他们都曾蜗居在小石虎胡同中,度过了人生、事业的低潮期,并最终迎来了各自的创作巅峰。如今,西城区在建设“六大功能街区”,西单现代商业中心区的建设定位十分清晰,注意挖掘商业区内的文化遗产及历史遗存,关系着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也决定着地区经济建设的品级,对后代子孙也算是有个传承和交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6 , Processed in 1.07818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