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卢沟”之名早在唐代就已有了。卢沟河一名桑干河,为古水之一支,源出于山西马邑(今山西朔县)北的雷山,流入北京后至京西经八大处的卢师山之西,自得水名“卢沟”。因其水浑,又有小黄河、黑水河之称,还因其河经常泛滥,河道迁移不定,“水雷奔云泄,意左趋左,意右趋右”,故称“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河道总督于成龙整治卢沟河,疏浚河道,并筑长堤,改名永定河,“卢沟”之名遂废。 那么“卢沟”之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在《新唐书》中有:自桑乾水底(抵)卢思(师)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欲通遭至卢沟桥。《新唐书》是宋代的书,成书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嘉祐五年(1060年),由欧阳修、宋祁编撰,但书是记唐代的事,可以说至少在唐代已有”卢沟“之名了,但还没有实物的证据。 关于卢沟之名的来历至少有三个说法,(1)如《新唐书》所说,因桑乾水抵卢思台而得名,卢思即卢师,清《日下旧闻考》;卢师山以神僧得名,师隋末居此山,能驯二龙子,这就是八大处最负盛名的“大小青龙施雨”的传说。八大处原有清凉寺,旧名卢师寺,寺有碑,为明景泰五年(1454年)刻,清道光二年(1822年)重刻,由如幻南浦老人撰的《重修镇海禅寺记》曰:“昔有僧名卢。自江南来,寓居西山之尸陀林秘魔岩———”,“相传隋仁寿中,师从江南棹一船来,曰:船止则止。船至崖下止,师遂崖居———”,再“西三十里卢师山,相传为隋沙门卢师驯伏青龙之地。以唐书考之,当即卢思台,师乃思之误”。桑乾水即卢沟河(见《北平古今记》),可见卢思台因卢师得名,卢师应是卢思。此为一说。 (2)桑乾水自雁北黄土高原奔腾而来,水湍急,深邃,水色黑浑,“卢”字有一个意思是“黑色”,《书·文侯之命》:卢弓一、卢矢百,传黑也。所以北京当地人也以黑浑称作“卢”,此乃河以卢沟得名之一说。 (3)(宋)范成大《石湖集》十二“卢沟”诗注:此河,宋敏求《番记》:谓之芦菰,即桑乾河也。公呼卢沟,依此言卢沟乃芦菰之音转。“卢沟”乃因河畔丛生的芦菰而名,菰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河畔、池沼。 其后的很多史料、诗文中也都提到过卢沟河,如(宋)张舜民《使辽录》,过卢沟河,伴使云,恐乘桥危,以车渡极安而速济。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过卢沟河,水极湍急,燕人每候水浅深。等等。 但以上皆为后人所撰,附会传说,尚不足以为凭。但最近笔者在一方新出土的唐“云麾将军李神德墓志”中却看到了目前关于卢沟河名称最早的实物依据,李神德墓志刻于唐玄宗开元甘六年(738年)距金代建卢沟桥要上溯400年,志文中刻有李神德与夫人张氏合葬于“幽府城西南叁拾里福禄乡泸沟河西鹿村西北百步平原”的记载,明确提到了至少在开元年间已有卢沟河的名称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16 , Processed in 1.07567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