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乡村御医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乡村御医

  圆明园北边有个小村叫安宁庄,安宁庄有个禹文锡大夫,是世代医家。他家门首有一块泥金匾,案头上摆着一部二尺多高的医书——《东医宝鉴》。

  这些东西,听说还有些来头呢!要想知道根底,就得从禹文锡的爷爷禹会元说起。

  光绪二十八年秋天,慈禧太后得了一种怪病,吃不想吃,睡不想睡,不拉不吐可肚子疼。太医院的御医大夫开了好几个方子也无效,真急坏了满朝的文武大臣,派人遍访名医。

  当时,安宁庄有个禹会元大夫,排行老五,人称禹五先生。这禹五先生能耐可大了,精通人兽两医之道,乡亲们有个三灾两病的找他,他都是有求必应,并且分文不取。他不指望靠这谋生,只是当成一种消遣,积善成德。

  禹五先生有个姨表弟,是醇王府的孙总管。孙总管见醇王载沣那几天老念叨慈禧的病,就把禹五先生推荐给他。载沣禀报给慈禧,慈禧马上传令,让载沣把禹五先生带进宫来。禹五先生上了宫中派来的轿车,进了西华门,穿堂过院来到内宫,两大溜大官儿正跪在那儿给慈禧请安。禹五由两名太监陪着,进里去给慈禧号脉。他手指一按慈禧的脉络,不由得轻轻“哦”了一声。这一声把西太后吓了一跳,问:“哦什么?”禹五道:“老佛爷龙体不安,全在‘口’上。”

  西太后一听,不由得暗暗点头。原来这病确实是她嘴馋而引起。不久前,庆亲王奕■孝敬了一筐京东清水蟹,她吃爽了口,多吃了两个,岁数大了,又着了点夜寒,消化不良,吃的东西全窝在胃里了。

  禹五先生提起笔来开方,用的药再简单也没有了:牛黄半分,巴豆半粒,焦麦芽三两,糊小米一两,■(左‘石’右‘朱’)砂半分。三剂。

  李莲英把方子拿到门外,交给御医韩一斋。韩一斋接过来一看,心中暗暗叫绝。原来慈禧这病,御医们也全清楚,但是谁也不敢用牛黄、巴豆这些大寒的药。性命悠关,谁敢下笔?弄不好,人头落地,满门抄斩,没个不害怕的。这禹五不懂得宫中这些禁忌,就按给平常人治病一样开了这方子。韩一斋想:不开这些药,太后的病断难治好;开了这些药,太后的病许能好得快点。万一有个好歹,有禹五担责任,要杀头也是杀他的头,管他呢!于是说了声:“可用。”就派人照方抓药去了。

  不一会儿工夫,药熬上来了。一剂药下去,立竿见影,过一个时辰,慈禧便传净桶;两剂吃完,肚子便不再疼;三剂药过后,西太后就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叫李莲英传膳。又过了一天,西太后便能穿鞋下床,临朝议事了。

  西太后的病好了,派人把禹五叫到跟前,问他:“你治好了我的病,要多少钱?”

  禹五微微一笑,说:“家中粗茶淡饭,凑合够吃了。”

  西太后一听,眉毛一扬,心想:你还跟我要价呀!就说:“那你说,你要什么官?”

  禹五又回答说:“我是两榜进士出身,御笔钦点外用,当过滦平知县。天下寒士十载寒窗,一举登科,反不如那‘捐班’的。现在贪官污吏多如牛毛,我一个芝麻小官,职卑权微,无力扭转乾坤,又不能随波逐浪。幼年启蒙,房师有训:读书人不为良相,则为良臣。因此我告病闲居在家,既不能医国,便广读医书,遍访名师,矢志医民。老佛爷您想想,我无方治世,能要官吗?”

  西太后一听,立时把脸一变,露出杀机:“好你个狗胆包天的禹会元,你这不是在诋毁朝政,讥讽我治国无能吗?”正要下旨把禹会元斩了,话还没说出口,肚子又疼了起来,捂着肚子,直喊“哎哟”。原来,西太后那病还没好利索,这肝火一攻,又犯了。站在一旁的载沣想:“真要把禹会元杀了,太后的病又没人治了。”忙跪下奏道:“太后息怒。这禹会元顶撞太后,罪该万死。可他一死,太后您的病一一”

  这时,西太后也醒过了神儿,就做了个顺水人情,说:“我也没说杀他呀。我是说想不到他这个人,还真有点儿倔脾气。”又转脸对禹会元说:“好吧,你一不求财,二不求官,那我就替你扬扬名吧!”

  禹会元又给慈禧开了第二个方子。

  慈禧病好后,提笔给禹五写了“御医国手”四个字,送内务府制成金匾,还从太医院里挑了一套《东医宝鉴》送给他。为的是收买人心,和禹五拉近乎,再有什么疑难病症时好去找他。

  就这样,“乡村御医”的名字就在清河一带传开了。

禹文锡 讲述

彭哲愚 杜玉宽 整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29 , Processed in 1.08859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