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香山脚下话旗营旗营中的教育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白鹤群

旗营中的教育

  清政府自顺治入关以来,深深知道,满洲仅有22万军队,如何能牢牢控制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做到御外、安内。所以,清政府对八旗子弟兵的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一方面要秉承祖上国射尚武遗风,一方面要不断地吸取汉族的中原文化,为此,康熙三十年,九卿议准立官学,要求“京师八旗子弟,十岁以上者,各佐领于本佐领内选优长者各一人,对幼童教习满书,满语,将此学称为‘义学’”。

  京西香山脚下外三营都有官办义学,圆明园护军营的镶黄、正黄、正白、镶白四旗在适中之地立官学一所,设教习二人;正红、镶红合立学舍一所,设教习一人,正蓝、镶蓝两旗因驻地较为分散,各设学舍一所,各设教习一人。外火器营官学设在西门外,与官厅、校场设置在一起。

  健锐营所属八旗各有各的学房,只收本旗子女来学房读书,有的文章讲,满族妇女是不读书的,这是错误的。满族妇女幼时不但要读书,稍大后便要学女工,否则长大后无论是入宫或嫁人总不能什么都不会,否则老家就会让人看不起,说这孩子小时没教养。

  各旗学堂大小、设置、室内结构、资金拨用基本是大同小异。学堂多为二间或三间,学堂外屋搭着一个自南而东、而西的三面大土炕,土炕上摆放着一排排的长炕桌子,桌子旁边就是些本旗的学生,这些孩子盘腿而坐,口中念念有词,初学者为老三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里屋是先生工作的地点,他一天到晚都盘在炕上抽着长杆大烟袋,烟袋锅是黄铜的,呈亮。因为全旗的孩子都在一个学房里上课,所以,学生年龄大小不等,学识不一。一般初学的启蒙老三篇由大师兄、大师姐来教,而年纪大一些的学生才由先生来教。

  学堂的先生可厉害了,被先生打过手板的学生根本就不用数,光数没挨过打的就行了。先生打学生这份冤理没法讲,回到家里和爸爸奶奶说时,家里人可不护犊子,都是说先生对。一句话,打的有理,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怎么能成才呢?

  学堂里十分重视毛笔字,炕八仙上放着红模子和笔墨,有好事的在旁边给学生示范,这些帮忙的先生多是本旗或本营的笔帖式,字写的极漂亮,当旗营笔帖式除领俸银、禄米外,还是品官呢!

  那时候上学不用书包,都在旗营子里,上下学用不了三五分钟,一块方青包布着放在胳肢窝下就行了。

  旗营学堂上学十分枯燥,一天到晚都是背、念、读,尿尿时都要排队,按顺序来,每次外出只能出去一个。一次,三条的恩喜外出尿尿,在墙缝里逮个大蛐蛐,半天不回来,等他回来的孩子都尿裤子了,而里屋的先生盘着腿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直到尿裤子的孩子大人找来了,先生才知道。当然,第二天恩喜一到学堂头一件就是主动爬在板凳或炕沿上,一阵劈啪,屁股又得红半天。

  旗营学堂“享受”所谓“三节两寿”制度。“三节”是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两寿”是孔圣人的生日和本旗学堂老师的生日。除春节放冬假外,其余那两节,两寿只放一天。每逢过三节两寿,学生的家长都要给先生送上礼品,或糕点,或几吊钱。当然,孔圣人和老师生日最为重要,孔圣人寿诞时,老师亲自带领全体学生一块布置孔圣人牌位、摆供、点烛、焚香,三跪九叩,叩完头后,老师将供品拿出一部分分给众学生当场吃掉,然后 一挥手,放假回家。

  老师过生日可不一样,老师是活着的,不用什么供品,那天,每个家长都做好一种热菜,备好酒、肉、米面和各种熟食,待时间一到,老师正中坐定,众学生三叩头后,老师讲一通好好读书的利益后,大家七手八脚将酒菜摆在平时描红模子的炕八仙桌上,师生一顿海吃,只要老师把打卤寿面吃了,寿诞大礼便宣告结束,学生便可“开笼放鸟”在营内外自由飞翔。

  旗营里的学房中的老师除教书外,还讲对联故事、诗词故事。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是老师讲的《乾隆下江南》、《永庆升平》、《岳飞传》等,但《水浒传》是绝对不让营子里的人看的,这本书中的造反精神和占山为王的做法不适应营子里忠君的旗丁们看的。

  在旗营里的学堂学习五、六年后,老师会把学习好的学生推荐到健锐营的小学房。健锐八旗仅有两所,分别设在健锐营的左右两翼,这些学生是从八旗的旗学堂中选拔出来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左翼小学堂在镶黄旗南营,右翼小学堂在正红旗下营。

  清末,在光绪年间,这两座小学堂改为左右翼知方学社,当时有学生80人,有四个班。

  宣统初年,各旗小学堂一律纳入正轨,正式称为某营某旗初等小学堂,而原设在营中的左右翼官学堂也合并了,成了高等小学堂,校址就在正黄旗北小营西侧的健锐营八旗高等小学。所有学生都必须经过考试。民国期间称为“京师西郊公立第三高等小学校”。而各旗的小学堂则改为“京师西郊第三至第十小学校”。以上学校,均收健锐八旗的女孩子。昔日八旗高等小学依存,今为香山小学。

  民国成立以后,健锐八旗中的俸银、季米断断续续,旗营里的人们生活急骤下降,出现了不少上不起学校的学生,正在此时,民国初年时被袁世凯命为国务总理的社会大慈善家熊希龄老先生在香山兴办了慈幼院,慈幼院在收养京畿受难儿童的同时,香山八旗的许多贫困子女也到慈幼院上了学,此事家父至今还津津乐道的叙说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16:37 , Processed in 1.08820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