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谥号研究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谥号 ,通常情况下是指有一定阶阶地位、社会影响或特殊事迹的人死后,由国家给予的特殊称号。"谥
"字的解释,本身就具有"称"或"号"之义,因此给"谥"的过程及相关规定便称"谥法"。又因人死得谥后,
多称谥号而不再称名字,所以谥法又叫作易名礼或更名典。谥号是中国传统姓名文化的一个部分,谥法则
是中国丧葬礼仪中用以划分生死界限的一个重要环节.谥法的产生,通常有黄帝作谥和周公作谥两说,后
者更有影响。战国时有人假托周公撰成《逸周书·谥法解》,说是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后,将安葬战
死在沙场的众生,乃制谥法,用谥号来概括死者生前的事迹。
    一般是通过谥号所选用的字来概括此人生前的行为。惟人之行为,有善恶之分,所以谥号也有褒贬之
别。做坏事的得恶谥,有功德的得美谥,所谓“行乎己,名乎人”就是这意思。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
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
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
布纲治纪”。“景”代表安家和国,升平盛世。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推翻王莽,削平割据,重新统一全
国并恢复刘汉制度,得美谥曰"光武"。据谥法称"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褒扬之意显然。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
“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幽”表示懒于政事,沉迷女色。而隋朝皇帝杨广,骄奢淫
侈,昏暴无道,故得恶谥曰"炀",谥法云"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贬抑之意甚明。中谥多为同情
类的谥号,如:“憨”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小皇帝刘炳,二岁登
基,三岁送命,能干的坏事充其量是把尿屙在御座上,功业更无从谈起,故得平谥“冲”,取谥法"幼少
在位曰冲"之意。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至迟到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
做法已比较多。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乎谥,没有恶谥。谥号之有善恶,西周共和以后。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
“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就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谥号的字格,通常是一字和二字,唐宋时曾有过单谥为扬而复谥为贬的看法。
    国家给谥的对象,包括帝王、嫔妃、百官以及其他建有功业、树有德行(如节妇烈女、孝子贤孙等)或
卓有学问的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他的谥号一般是在继承者的参与下,由礼官议定,然后在圜丘祭
天仪式上宣布,这就算是由老天给他死去的"天子"加谥。尽管号有褒贬区分,但历代皇帝多得美谥,只有
被篡位或亡国废杀之君,才有可能得恶谥。比较特别的是元顺帝,朱元璋攻进北京的时候,他半夜出城逃
跑,被朱元璋称作顺应天命,故曰顺。还有王朝中期的皇帝如果昏庸无能败坏朝纲朝臣不敢诋毁,就用一
些明褒实贬的称号,比如明朝正德皇帝号“明武宗”,这在重文轻武的明朝就是对他擅自对蒙古用兵的一
种批评,因为正德没有子嗣,所以下一任皇帝对这个称号也没有不满。
    皇后嫔妃、贵妇命妇的谥号,一般都是从夫谥或夫谥再加一字为本谥。前者如刘邦谥"高"、史称"高
祖",故吕后亦谥"高",史称"高后";后者如刘秀的妻子阴丽华,丈夫谥"光武",她谥"光烈","光"随夫
谥,"烈"为本谥,史称"光烈皇后"。此外,皇族内诸王、公主的谥号,一般又在前面冠以所封郡国名称。
如唐高祖女儿有"平阳昭公主"者,"昭"是死后谥号,平阳则是生前封邑。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
如魏安簧王、赵孝成王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
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他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
、三世等等。汉代又恢复了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
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宇: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是谥法大发展的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美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
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唐代以后,为显示皇权特殊,谥号字格有拉长趋势,如李世民谥号为"文武大圣大
广孝"皇帝。此例既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唐宣宗的谥号是18字,宋神宗谥号20字,明太祖21字,清高
宗23字。不过谥号再长,关键还在于最后一字,如清高宗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
明孝慈神圣纯皇帝",我们在《末代皇帝》电影中,可闻太监背诵"纯皇帝"遗训,便是用简明谥号代称已
故的高宗。 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
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
739年)受尊号为“元圣文神武皇帝”。帝后也可有尊号,后来称作徽号。如清代同治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
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椿端佑康颐昭
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等十六个宇。可以说唐朝也是个大变革时期,后期基本没有变化。
    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
行重文抑武,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
”者仅二十人。像我们知道的王安石是王荆文公,欧阳修是欧阳文忠公,司马光是司马文忠公,范仲淹是
范文正公。从此文武百官是国家给谥的主体,但是什么品阶以上才有得谥资格及拟谥程序等,历朝各代不
尽相同。即使有规定,亦可因皇帝特旨而髓时打破,七晶知县效职勤劳可以给谥,九晶巡检没身沙场,也
可以给谥。臣下的谥号,例由礼官拟出经朝廷授予,还允许其他官员驳议和死者家属上诉。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筹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如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
,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其次,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
于“圣裁”。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
的57%左右。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号中还有一种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土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
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高官司司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
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
(陶渊明)等。
    追加谥号又叫追尊,做皇帝的经常给祖宗以及功臣的祖宗追加谥号,有时候给皇帝炼药的方士、哺乳
的奶妈等,也受此"殊荣"。不少人连自己爷爷、曾祖父的名讳也不知道,可有了皇上赐给的谥号后,也像
模像样地供起牌位来。于是砍柴的樵夫、种田的庄户,都有了"安穆"、"庄简"等死后之名。
    和追谥相对应的有夺谥和改谥。夺谥体现了对死者的追加惩罚,如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谥"文忠",但
未久即遭抄家,谥号亦被朝廷"回收",从此非但朝中不闻"张文忠",连"'张先生'、'张太岳'称谓,绝以
为讳"。改谥则有不同情况,如岳飞冤死无谥,到宋孝宗当国时才彻底平反,追武穆,这就是"岳武穆"之
名的由来。后来再改谥"忠武"。据说文武臣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如诸葛亮、尉迟敬德、郭子仪、韩世
忠等皆得此号,这是越改越美。反之如秦桧,卒后谥"忠献",到宋宁宗时,改谥"丑谬",这又是"秦丑谬"
之名的由来。
    民国成立后,谥法随之从国家礼典中废除,但躲在紫禁城里的逊清小朝廷依然时有谥号"赐"赠遗老遗少。如罗振玉死于1940年,溥仪给谥号"恭敏"。另一方面,民间中私谥余绪许久未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32 , Processed in 1.08480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