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明确危改与保护的政府责任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军(北京城市史研究者)

  北京市政府11月17日成立“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危房改造专家顾问小组”,聘十位专家作“危改高参”,立志于保护与危改的双赢(据《北京日报》昨日报道)。在北京古城已留存不多,危房问题又亟待解决的关键时刻,此举意义重大。

  应聘专家均为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界的知名学者,出任“高参”之前,许多人重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7日考察北京供暖工作时的路线,看到危房区里众多家庭艰难的生存状况,有人落泪了。温家宝总理指出,解决好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得到了专家们的强烈响应。也正是明确了危房改造中的政府责任,才有了“危改高参”的登台和“双赢”口号的提出。

  毫无疑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关系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1990年北京市在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时,提出危改要与古都风貌保护相结合,与住房体制改革相结合,与新区开发相结合,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政策设计尽可能周全,可在实际操作中,却过多地倚重了房地产开发。造成的后果今天已能看到,62﹒5平方公里的北京旧城,目前已被拆除逾半,连同公园和水面在内,保留较完整的历史风貌空间已不足15平方公里。在房地产开发单纯追求资金平衡甚至是高额回报的情况下,旧城内的建筑密度越来越高,房屋面积已是近郊区的6倍,超负荷运转,并引发全市性的交通与环境问题。由于拆迁政策向开发方倾斜,又使许多市民从“盼危改”转为“怕危改”,城市拆迁矛盾频频出现。

  此次担纲顾问的十位学者多为旧城保护的“强硬派”,他们以“危改高参”的身份出现,已能表明,没有哪一位保护者会要求把四合院之“危”作为遗产来继承。而如何让新老北京走出目前的“两难”困境,历史的使命已摆在决策者面前。

  作为北京城市肌体的四合院民居,近几十年出现大面积的衰败发人深省。上世纪50年代初,旧城内的危房只有5%,可到1990年却陡增至50%.为什么在和平建设时期,在经济总体保持增长甚至是突飞猛进的时候,房屋的质量却迅速跌落了呢?其中,固然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先生产、后生活”时期对住宅建设的严重忽视,固然有长期的历史欠账一时难以扭转的窘境,但根子还需从住宅制度本身找起。

  近年来已有学者提出,危房改造绝不只是房子怎么盖的问题,如果产权不明晰,产权人对自己的权益缺乏信心,又会有谁来爱惜自家的房屋呢?过去的住宅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关键在于产权清楚,市场流通,“流水不腐”。可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大量合法的私房被不合法地占用,问题至今未获彻底解决,产权人又哪来热情修缮房屋呢?而目前的拆迁又多是行政强制性行为,又会有谁来购买和修缮房屋呢?不正视这一现状并对症下药,民众的力量就难以发挥,危改就永远是政府的包袱。

  城市的动力正蕴含在广大的民众之中,实现保护与危改的“双赢”概莫能外。如何修补政策缺失,保障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如何激发市民爱家护家的热情?如何创立完善的产权与市场体制,复兴城市自然生长的机制?如何在延续古都生命的同时,给危房区里的弱势群体送去真正的温暖?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神圣的政府责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22:01 , Processed in 1.08238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