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颐和园座落在北京海淀区城西北20公里处,是中国现存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一家皇家园林。

万寿山

    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全园约分四大景区。最东边的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之处。中国万寿山前名叫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称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也是全园中最高大的建筑物。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佛香阁前的东侧,有转轮藏和高达9.88米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宝云阁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外观像木结构,通体是蟹青冷古铜色,重40.4万斤,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从佛香阁沿着石阶上去,便是万寿山之顶。正中有一座琉璃阁,名为智慧海,雄踞全园最高处,成为鸟瞰全景的最佳地点。

    最北部的后山叫后湖景区,虽然建筑较少,但林木郁郁葱葱,山路曲曲折折,优美恬静的氛围和前山的华丽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后山后湖俗称苏州河。后山一组具江南特色的苏州街和西藏建筑。对比强烈,却又各显妙趣。后山的东端,有眺运斋和被称为“园中之园”的谐趣园。眺远斋地势较高,面对墙外的街道。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尤其是南部的前湖,烟波浩渺。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六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三岛上还有形式各不同的古典建筑。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从颐和园正门东门进入公园,这里共有5张门孔,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据导游介绍这三个字为光绪皇帝的手迹。中间台阶上嵌砌的二龙戏珠云跖石,据说是从圆明园安佑宫的废墟上移来的,雕刻精美生动,是清乾隆年间的作品。有人讲,这东正门只有慈禧太后的辇乘,可以从该门的中路进入园内,其余的辇乘、轿子不能由正门而进。门外两侧的铜狮子是乾隆帝兴建清漪园时代的遗物,造型别致。

    进入东宫门,迎面见到的便是仁寿门,门庭南北两侧各有朝房九间,是军机阁部、九卿值班房。仁寿门前的巨石有3米多高,因来自江苏太湖,故称为太湖石,起点缀作用。

    传说龙生九子,狻猊是九子之一,能辨忠奸善恶,所以把它放在殿前。这些兽龙头、鹿角、狮尾、牛蹄、全身鳞甲,并生有避火纹。狻猊原为一对,放在圆明园内,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坏了一只。

    再往前走,便是太平水缸供防火之用。抗战时,日本侵略者将它运到天津,企图运往日本。抗战胜利后从天津运回。

    龙凤鼎是铜制的,背部有孔,供烧檀香用。点上檀香后,烟从龙口、含喙中逸出,使满室生香。

    仁寿殿原名勤政殿,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0年重建,更名仁寿殿。两边的南北酸殿、仁寿门外的南北九卿房,构成了颐和园内政治活动区,是慈禧和光绪进行内外活动的场所。

仁寿殿

    在仁寿殿中间的一个高台,叫地屏床,前、左、右三面有台阶上下,地屏中间设有屏风、宝座、御案,宝座后两侧还有掌扇。御案两侧设有角端,地屏床的三面还放有鼎炉和鹤灯。宫殿采用了灰瓦卷棚顶,院中又缀以山石松柏,并建有花台,使它具有浓厚的园林气息。屏风由紫檀木雕成,顶部雕有金色闹龙九条,中间镶嵌的玻璃镜面上,刻有226个不同写法的红色“寿”色。宝库也由紫檀木雕成,椅背由九条闹龙组成,是慈禧和光绪皇帝朝会大臣时的座位。龙是皇帝象征,数字九,是个位数中最大之数,所以九龙和九位数表示皇帝至高无上。

    在座位的后面,掌扇是宫延陈设,上面缀饰孔雀翎羽,由宫女举着,是仪仗的一种。到清朝时则固定在座架上。角端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独角怪兽。传说它日行18000里,精通四方语言,所以常在君王左右。实际上这对景泰蓝制的角端,是一对熏香用的铜炉,腹中燃点香料,香烟从张大的口中吐出。既是装饰品,又美观适用。鹤灯为点腊用的大烛台,共有12只,是造型精美的景泰蓝制品。九桃铜香炉是清代乾隆年间铸造的燃点檀香用的香炉。桃表示长寿。百蝠捧寿图全幅只有一个大寿字,用蝙蝠作陪衬。蝠与福谐音,以此衬托“寿”字,象征慈禧多福多寿。从图上有慈禧的大印来看,似为慈禧所书,据考证是由翰林院加工描写而成。插屏是清代乾隆年间制品。制作方法是用朱漆涂在楠木胎上,共涂漆80至90层,待漆晾干后再雕花纹,屏上镶有象牙和翡翠等珍品。大镜子镜框用红木雕刻而成,据说这面镜子是瑞典的赠品。桦木银狮是桦木树根经过加工雕刻成的一对狮子。它的形态生动逼真。点缀插屏是清乾隆年间制品。屏上是湖南省洞庭湖的风景。它是用翠鸟的羽毛粘贴而成,这种羽毛永不褪色,虽然历时200余年,但是颜色仍很鲜艳。

    太平景“象”与太平湖象征天下太平,万事如意,船上有八仙过海。八仙持剑的是何仙姑、持宝花篮的是韩湘子、持宝笛的是蓝采和、持拐杖的是张果老、持宝葫芦的是铁拐李、持宝扇的是汉钟离、持阴阳板是的曹国舅、持专为镇通的是神狮的吕洞宾;五字登科、五子夺魁等图象,象征大吉大利、吉祥如意和清王朝统治的一片繁荣景象。

    漆宝蓝大花瓶陈设在乐寿堂的后套间内,共一对,是日本仿造中国蓝泰蓝工艺制造的,这种工艺品叫“七宝烧”,是大臣们从日本带回来献给慈禧太后的礼品。

   德和园东门外的寿膳房,是清朝慈禧太后的御用膳房,有8所大四合院,100多间房屋,占地8000多平方米,作为个人膳房规模之大举世罕见。有关资料记载,慈禧每天饭费是60两白银,当时可买大米7000斤。所以民间传说:“帝后一席饭,农民半年粮。”真是恰如其分。为慈禧炒菜、做茶食点心和做奶制食品的厨师共有120人。就以1894年为例,慈禧为了在颐和园内庆祝60岁生日,共花去白银540万两,还在南方织造了10万匹彩绸,光是在仁寿殿前支搭一座彩棚,就用了17000多匹,并从紫禁城的西华门到颐和园和东宫设置60段点景。可见其封建帝王的生活何等豪华奢侈,挥霍无度。

长廊

     长廊中间所有长廊长728米,共有273间。“廊”在中国园林中形式多样,有游廊、曲廊、爬山廊等形式。廊一般都依附于其它建筑物而存在。这条长廊别具一格,在它的枋梁上绘有8000多幅山水、人物、花鸟彩画,变化无穷,故又有“画廊”美称。这条长廊是颐和园中最负盛名的建筑之一。慈禧70岁生日时,大臣们进贡的礼品中有麻姑献寿人物一对,比真人还高大,是景泰蓝制品,在同类工艺品中,独一无二,陈设在排去殿内。

佛香阁

宝云阁

     清代乾隆年间用巨石垒起佛香阁。佛香阁台基20米,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铁梨木大柱子直贯到顶。佛香阁不仅是颐和园的标志,而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品之一,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铜桌安置在“宝云阁”内。铸造于1755年,共用414000斤铜。据档案记载,铸造后,为了磨光表面,仅挫下的铜屑,就多达5000斤。可见工程规模之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工艺水平。

    迈步东堤,这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是一座形若彩虹的十七孔桥。从中间一孔向两边数去都九孔。“九”在古代被认为是“阳数”,只有皇帝才能用。十七孔桥长150米,西端与南湖岛相连接。东桥头,有一座八方亭,叫廊如亭,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亭类建筑中最大的一座。

     站在离岸不远的知春亭,可以纵观全园的景色,从这儿向西望去,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西堤和玉泉山为中景,绵延起伏的群峰为远景,山外有山,景外有景,说这里的湖光山色如画,毫不夸张。

    昆明湖占地面积3300多亩,约占全园面积的3/4。湖水碧波荡漾。在这里可以看到湖上的三座大岛;对面的南湖岛、西部湖中的团城岛、西南面的藻鉴堂。这种一水三岛的园林布局,来湖于中国古代海上有蓬菜、方丈、瀛州三仙山的神话。清漪园修建了15年,清代有个叫顾春的人,在一首词中写道:“碧瓦指离宫,楼阁玲珑,遥看草色有无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蒙。湖水自流东,桥景垂虹。三山秀气为谁钟?武帝旌旗都不见,郁郁蟠龙。”据记载,清漪园也是乾隆和大臣们举行诗文酒会的地方,以地面的三层大戏楼最为著名。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7年慈禧太60寿辰时在怡春堂遗址上改建的,共用白银160万两。

     清代光绪时重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13处,并用百间游廓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所有建筑都围绕中间的水池展开,循廓前进,一步一景。园内西北角有一人造山泉,引来后湖的水,淙淙潺潺,从绿竹中流出。这种小桥流水的景致,再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园内主体建筑涵远堂,是慈禧太后在谐趣园内的便殿,供她游览时休息之用。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枋写着“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庄子和惠子的一段辨论知不知鱼乐的故事。

     颐和园成功地运用了“抑景”和“借景”的手法,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为背景,把玉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从园中西眺,人们会感到,山外有山,景外有景,层次分明,一望无际。这大概就是成为世界遗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颐和园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在颐和园史料中,我们见到了这样的记载:颐和园金朝时(1115-1234年),“海陵王”完颜亮于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今北京)后,就曾在这里兴建了金山行宫,是北京西山八院之一。到了元朝(1271-1368年)金山更名为瓮山。传说早年有一位老人,曾在山上挖得一只石瓮,因此得名。瓮山的前方,原有一片由泉水汇聚成的湖泊,称瓮山泊。元代著名水利家郭守敬,主持开发了西山一带的水源,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并将瓮山泊的水引到城内,对当时北京城内的用水和沟通城内与郊外的水上交通起过一定的作用。明代又在湖边建立了许多寺院和亭台。其中,明弘治七年(1494年)助圣夫人罗氏所建的圆静寺最为著名。后皇家在这里建好山园。1464年清延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瓮山行宫”。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园的规模已达到鼎盛时期,乾隆帝为了给母亲祝寿,用圆静寺旧址建成大报恩延寿寺,又于乾隆十六年(1751)将瓮山改名万寿山,并根据汉武帝在长字(今西安)昆明池练水师的故事,将疏浚后的西湖(即金代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


 

东堤十七孔桥

昆明湖上的玉带桥


 

     游人来到这里,好象步入江南三月的西子湖畔。昆明湖南端的绣漪桥以北湖水中,有一取名凤凰墩的小岛,史书记载:“绣漪桥北湖中园岛,上为凤凰墩”;“渚墩学黄埠,上有凤凰楼。”西堤“景明楼”以东,是烟景学潇湘,模仿洞庭湖“岳阳楼”的春和景明风光。西堤水岛,烟柳画桥,将湖分为三个水域。明代有个诗人文徽明在游昆明湖后,在诗中写道:“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万寿山、清漪园与畅春园、圆明园及玉泉山的静明园、香山的静宜园当时被合称为“三山五园”。清漪园北面由文昌阁到西宫门有围墙,它的东、南、西三侧以昆明湖水为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等建筑。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漪园的珍宝被洗劫一空,园林中的大部分建筑被烧毁,除铜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幸存外,成了一片废墟。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为了享受,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和园。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工程才基本结束。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专用的避暑的地方。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出逃西安,颐和园又遭到一次洗劫,文物陈设被掠一空,许多古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慈禧从西安返回后,1902年下令重修。1924年清代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颐和园被辟为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过去的皇家园林,回到了劳动人民的手中。古老的颐和园经过不断修善,面貌焕然一新,现园中主要殿堂,均按清末原状陈列,有“博物馆公园”之称,并已成为国内外游人,特别是北京市民游览和休息的场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1.08581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