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1957年10月28日公布

序号

名称

地址

保护理由

1

故宫 东城区
明、清皇宫,明永乐四年(1406)创建,明、清两代迭有修缮改建。宏伟壮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表现明、清宫廷建筑的特征。

2

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东城区东长安街
明、清皇室的祖庙,明永乐十八年(1420)创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建,清修。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3

皇史宬 东城区南池子
明、清宫廷的档案储藏所,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清修。

4

国子监 东城区国子监
元大德十年(1306)创建、明改建,清扩建,元、明、清国家太学的旧址。建筑壮丽,国内仅此一处。

5

孔庙 东城区国子监
元大德六年(1302)创建,明、清重修并扩建。除曲阜外,这是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孔庙。

6

东岳庙 朝阳区朝外大街
元至治二年(1322)创建,明、清重建。殿宇宏大,保存元代和一部分明代建筑法式,内有赵孟頫道教碑,极珍贵,现仍完整。清朝建的琉璃坊雄伟壮丽,是北京很少有的。

7

智化寺 东城区禄米仓
明正统九年(1444)建,保存明初建筑的完整风格,佛像、彩画、转轮藏等艺术价值极高。

8

雍和宫 东城区雍和宫大街
康熙三十三年(1694)创建,为清雍亲王府(胤祯),雍正十二年(1734)改寺,建筑壮丽,殿宇崇宏,内中珍贵佛像很多。

9

钟楼 东城区地安门鼓楼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清乾隆十年(1745)重建。古代的报时台,元、明都市建筑的重要体制之一,全部用砖石建成,不用一木,为北京南北中轴线的终点。

10

鼓楼 东城区地安门大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嘉庆五年(1800)重建。古代的报时台,元、明都市建筑的重要体制之一,并为元大都城的中心,是北京城市发展史的实物资料。

11

社稷坛(中山公园) 西城区天安门西
明永乐十九年(1421)建,后迭经重修和扩建,社稷坛保留明代规制,拜殿并为原来建筑,至今已五百余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12

中南海 西城区西长安街
中海金、元(十三世纪)开辟,南海明初(十五世纪)开辟,楼台殿阁在建筑上具有特殊风格。

13

北海、团城 西城区三座门大街
辽、金(十一世纪)开辟,现存元、明建筑遗制及清代建筑物,殿宇崇宏,为历代帝王别苑,名胜古迹很多。

14

景山 西城区景山前街
明永乐年间(十五世纪初)建置,清扩建。景山是明初皇宫里的镇山,所有建筑物和附属文物,是故宫体系内的一部分。

15

大高玄殿 西城区三座门大街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明清皇室的私庙,建筑精巧。

16

天坛 崇文区天桥南大街东
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明、清改建和重修。规模宏大,形制特殊,在建筑艺术上有很高的评价。

17

天宁寺塔 宣武区广安门外
辽(十一世纪)建,为北京现存极精美的古塔。

18

颐和园 海淀区
金(十二世纪)、元(十四世纪)、明(十五世纪)皆有开辟,现存为清代建筑物,建筑宏伟,为全国少有的园林胜景。

19

静明园(玉泉山) 海淀区
金(十二世纪)开辟。北京名迹之一,后山清代密宗摩崖造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0

觉生寺(大钟寺) 海淀区
清雍正十一年(1733)建,寺内有明永乐二年(1404)的巨型铜钟,内外铸华严经全部八十一卷,体积高大,铸造精巧,是北京现存的最大铜钟。钟楼建筑雄丽,形制特殊,为适应大钟而建。

21

十方普觉寺〔卧佛寺〕 海淀区聚宝山
唐代(八世纪)的古庙,元代(十四世纪)开山扩建,明、清多次改建。它的平面布置,沿袭唐、宋时代的伽蓝七堂制度,在北京一带是很少有的。殿内神像及铜制巨型卧佛,塑造精美。

22

碧云寺 海淀区香山
元至顺二年(1331)创建,明正德年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建金刚塔。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后殿现改为孙品山纪念堂。

23

大正觉寺〔五塔寺〕 海淀区
寺内五塔系明成化九年(1473)仿中印度式金刚宝座塔建成,塔上浮雕梵像、梵宇、梵宝、梵花、狮、象及飞马诸像,活跃逼真,为国内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塔。

24

大慧寺 海淀区
明正德八年(1513)建,清修。寺内大悲殿是标准的明代建造物。殿内大佛两旁的明代塑像极精美。

25

慈寿寺塔 海淀区阜外八里庄
塔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须弥座四壁雕塑金刚像,作法细致,为明代单层多檐式塔的极重要的范例。

26

卢沟桥 丰台区
桥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正统间(十五世纪)重修,清康熙间(十七世纪)重建,是北京最古老的一座大石桥,北京名迹之一,石栏刻狮数百,神态各异。

27

镇岗塔 丰台区长辛店永岗村
金代(十二世纪)的遗物。塔九级密檐,第二层起,每面残存砖制浮雕佛像,古朴生动,是一座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古塔。

28

西山八大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庵、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 石景山区
各庙保存明代(1368?644)、清代(1644?911)建筑行式,又遗存一些明代的精美塑像。

29

法海寺 石景山区模式口
明正统四年(1429)建,大殿壁上存有明代完整壁画,艺术价值极高。

30

冰川擦痕 石景山区模式口
为数十万年前的冰川遗迹,是华北罕有的科学实物资料,尤其是北京史前期的重要发现。

31

十三陵 昌平县
明(1403?644)建,各陵建筑宏伟,而形式不同,表现出明代建筑形式的演变。

32

云台 昌平县居庸关
元(十四世纪)建,券门石刻及门洞内石刻刻有大小佛像,汉、藏、蒙、梵、西夏文五种文字的经典,在佛教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的价值。

33

魏太和造像 海淀区五塔寺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造。是北京现存最古的造像,像及刻字尚完整。

34

潭柘寺 门头沟区罗缑岭
晋(三世纪)创建,金、元、明重建,清扩建,是北京最古的庙宇,大殿崇宏,尚存明以前建筑形式。寺内有金代石碑、石塔。北京名迹之一,并为北京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35

戒台寺 门头沟区马鞍山
唐武德五年(622)创建,辽建戒台,明、清重建。现存坛基雕刻精美,可能是明正统年间(十五世纪)所建。千佛阁清建,高峻宏伟。寺内有辽碑、辽代经幢及有名的古松等,其它名迹很多。

36

土城 朝阳区、海淀区
元代大都城墙遗址,元至元四年(1267)创建,是北京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1979年8月21日公布

编号

名称

所在地

保 护 理 由

1

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广场
1976年11月24日动工,1977年9月9日落成,是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革命大厦。

2

双清别墅
海淀区香山
毛主席在1949年3月到11月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毛主席在这里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南京政府向何处去?》等重要文章

3

鲁迅故居
西城区阜内大街西三条
鲁迅先生1924至1932年间住的地方。《华盖集》、《野草》等许多重要文章在此写成。

4

毛主席故居
东城区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巷8号
毛主席1918年第一次来京的住处,在此居住期间,毛主席组织了湖南留法勤工俭学并开始研读马列主义。

5

李大钊故居
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多年的住宅,居住期间积极进行了革命活动。

6

陶然亭、慈悲庵
陶然亭公园
毛主席、周总理、李大钊等同志在1920年至1923年间进行革命活动的地址之一。

7

长辛店“二七”革命遗址
丰台区长辛店大街
长辛店工人进行革命斗争的地址。祠堂口一号是当年的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刘铁铺是“二七”大罢工的指挥部。

8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顺义县焦庄户
1943~1948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群众创造的打击敌人的地下长城,全长约32华里,地道内设有瞭望孔、射击孔、七个暗堡和大炮楼、指挥所等。

9

古观象台
北京城东南泡子河
建于明正统年间,五百多年来,此台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观察资料,向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现存大型天文仪器,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德、法等帝国主义洗劫我国历史文物的罪证资料。

10

牛街清真寺
宣武区
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始建的回教建筑,是中国建筑形式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实物。

11

恭王府及花园
西城区
曾为清恭亲王奕訢(咸丰帝之弟)府邸,故名。堂院建筑精美,花园布置得体,曾被人称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12

西黄寺
朝阳区安定门外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建,顺治时为西藏第五世达赖喇嘛所建立的住所,寺内清静化城塔是为纪念班禅六世在此病故的清代单体建筑艺术的杰作,具有汉藏印艺术形式相融合的特点。

13

圆明园遗址
海淀区
由明代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组成,清代屡次扩建,是举世闻名的园林。1860、1900年遭帝国主义洗劫烧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例证。

14

南堂
西城区宣武门内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此建经堂,清顺治七年(1650)扩建,历来是北京天主教教区的主教堂,也是反动的宗教侵略中心,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15

东南城角角楼
北京内城东南角
明建,建筑形式特殊,明清城防设施和城楼建筑的独特例证。

16

正阳门与箭楼
天安门广场南面
正阳门是明清内城南城的标志,与箭楼同为天安门广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7

琉璃河商周遗址
房山县董家林一带
发掘中发现有当时的居住区、古城墙和墓葬区,并保存了几座奴隶殉葬墓和车马坑,地下遗存丰富。对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18

万佛堂、孔水洞
房山县坨里
孔水洞壁有隋唐同代的刻经和雕像,洞上的万佛堂内壁满布石雕佛像,附近山上并有辽砖塔。孔水洞,是北京最大的地下水泉之一,对研究隋唐宗教艺术和水文变迁,均有参考价值。

19

窦店土城
房山县
是我市保留较完整,遗迹较多的一座古城(战国到西汉),对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20

银山宝塔
昌平天寿山东
有塔七座,五座为金代墓塔,二座为元代墓塔,均为密檐实心,建筑秀丽挺拔,雕造装饰精巧,是研究佛教艺术和砖石建筑的重要参考资料。

21

燃灯塔
通县城
辽建明修,高约四十五丈,十三层密檐,建筑结构和塔上精美的佛像雕刻,均有艺术价值。

22

法源寺
宣武区宣武门外
唐贞观十九年(645)在此建悯忠寺,明正统二年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更名法源寺,保存有研究唐史的重要资料。规模宏大,解放后,亚洲宗教界代表人物曾在此集会活动,在佛教国家中有一定的声誉。

23

大觉寺
海淀区
辽建,清康熙、乾隆时重修,寺内保存许多文物。自然风景瑰丽,向为游览胜地。

24

先农坛
宣武区永定门大街
古代祭山川、风云、雷雨之建筑,是北京五坛之一,有一定历史价值,重点保护观耕台、庆成宫、太岁殿、神仓、蚕坛等处。

25

良乡塔
房山县良乡镇
塔为五级楼阁空心式,高大雄伟,是良乡的重要名胜古迹。

26

团城、演武厅
海淀区
清乾隆时练兵之地,厅西实胜寺内的石碑,用汉、满、回、蒙四种文字精刻,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

27

德胜门箭楼
北京城西北角
与前门箭楼,是仅存的两处研究古代都市布局,城防设施的实物资料。

28

万寿寺
北京西郊
明万历五年(1577)始建,清乾隆时两次大修,寺分中西东三部,楼阁建筑、假山堆石与紫竹院公园连成一片,可作旅览区。

29

白云观
广安门外
相传是唐天长观旧址、金、元、清重修,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由数进四合院组成,是研究道教的实物资料。

30

孚王府(九爷府)
朝内大街
清初建筑,因道光时曾为宣宗第九子奕譓(孚郡王)的府邸,故名,建筑严谨规整。

31

历代帝王庙
阜内大街
明嘉靖年建,明代祭祀历代帝王之地,是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原有建筑保存完整。

32

景泰陵
海淀区
明代宗景泰帝的陵寝

33

文天祥祠
东城区府学胡同
为纪念抗元英雄文天祥的祠堂,明代建祠。祠内还保存有匾额及石碑等。

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5月24日

 

顺序

名称

地址

说 明

1

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 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 一九二四年底孙中山先生北上来京直至逝世的住地。逝世前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总理遗嘱》。原有四合院和花园保存基本完整。

2

原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西城区新文化街 鲁迅先生曾多次在此讲学,院内有“三?一八”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

3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丰台区长辛店镇 原京汉铁路侨工局赞助下的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旧址。一九一八年在此举办过留法勤工俭学学习班。

4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海淀区圆明园“九洲清宴”遗址内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李大钊等同志带领爱国学生,工人和各界人士在天安门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举行示威。段祺瑞下令开枪,四十二人遇难。一九二九年北平市政府在此纪念碑。

5

滦洲起义纪念塔 海淀区温泉 辛亥革命滦洲起义烈士的衣冠冢,有纪念塔、碑刻等,一九三七年四月落成,同年五月在此举行国葬典礼。

6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石景山区八宝山 革命先烈和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陵园。墓区内有任弼时、瞿秋白等革命先烈墓。骨灰瞻仰厅里存放着朱德、董必武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骨灰盒。

7

李大钊烈士陵园 海淀区万安公墓内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李大钊同志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一九三三年,中共河北省委发动北平市民于四月二十三日公葬李大钊烈士于万安公墓。一九八二年,中共中央决定在万安公墓内建李大钊烈士陵园。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烈士及其夫人的灵柩移葬于园内。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主持举行了陵园落成典礼。

8

报国寺及顾亭林祠 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 辽创建。明成化二年(1466年)重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字亭林)曾寓居寺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何绍基、张穆等人集资为顾建祠。

9

柏林寺 东城区戏楼胡同 元至正七年(1347年)创建。明正统、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原建格局保存完整。

10

广化寺 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 元创建。明万历、清咸丰年间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原建格局保存完整。

11

护国寺金刚殿 西城区护国寺街 元创建,初名崇国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时改名护国寺。是京都名刹。解放后,对遗存的金刚殿进行过修葺。

12

都城隍庙后殿(寝祠) 西城区成方街 元至元七年(一二七○年)创建。明重修。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庙毁,又修复后殿及仪门。现仅存后殿,是研究元代大都城地理方位的重要遗迹。

13

广济寺 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 金代西刘村寺旧址。明天顺年间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改名“弘慈广济寺”。现尚保存原建格局,为我国佛教界的重要活动场所。

14

东四清真寺 东城区东四南大街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初名礼拜寺。景泰元年(1450年)敕题“清真寺”。万历七年(1579年)重建。寺内保存有珍贵的伊斯兰教经书和文物。

15

火德真君庙(火神庙) 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在元代庙址上改建而成,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形制和布局。

16

隆安寺 崇广区广渠内白桥大街 明景泰五年(1454年)创建。之后屡次重修。现存殿宇、戏台等建筑是清代遗物,整体布局较严整,内有明、清碑刻等文物。

17

黑龙潭及龙王庙 海淀区温泉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在潭旁敕建此庙,后屡次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尚完整,有明、清碑刻多座。

18

地坛 东城区安定门外 又称方泽坛,是明、清两代祭祀地祗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现为地坛公园。

19

日坛 朝阳区朝阳门外 又称朝日坛,是明、清两代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现为日坛公园。

20

月坛 西城区南礼士路 又称夕月坛,是明、清两代祭祀夜明神(月亮)的地方。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现为月坛公园。

21

沿河城与敌台 门头沟区 地处门头沟区狮子沟沟口,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为加强北京防御,明万历六年(1578年)修建沿河城。现存城门一座,城西存敌台两座。沿河城至洪水口一带尚存万历初年构筑的敌台十六座。

22

万里长城北京段 密云、怀柔、平谷、延庆、昌平、门头沟 北京地区内的长城,绵延近千里,保存较完整。这段长城大多构筑在高山峻岭、悬崖陡壁上,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著称于世。

23

广济桥(清河大桥) 海淀区清河镇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创建的三孔联拱实心栏板石桥,是明代皇帝谒陵和通往塞北的交通要道。一九八二年决定迁建于小月河保护。

24

后门桥 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 元始建,初名万宁桥,木构筑。后改为石筑。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为元代大都城内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元代北京漕运的实物。

25

永通桥及石道碑 朝阳区八里桥 俗称“八里桥”,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建。为三孔联拱实心栏板石桥。桥下河道两旁有石水兽四只,雕刻生动。义和团运动时这里曾是战场。桥东有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御制通州石道碑”一座,记载自京师至通州修筑道路的情况。

26

朝宗桥 昌平县沙河镇北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建,为京师通往明陵的大石桥。全长130米,七孔联拱实心栏板。桥北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立“朝宗桥”碑一块。

27

琉璃河大桥 房山县琉璃河镇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建成。为九孔联拱实心栏板大石桥,是北京现存少数明代桥梁之一。

28

普度寺大殿 东城区普庆前巷 元太乙神坛和明南城洪庆宫遗址,清顺治初年改建为睿亲王多尔衮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又改建为玛哈噶喇庙,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修,次年改名普度寺。大殿建筑宏伟,形式特异。

29

福佑寺 西城区北长街 清圣祖玄烨在紫禁城外的避痘处。雍正元年(1723年)建正殿,后改为庙宇。一九一八年毛泽东同志来京时,曾在此居住。后为班禅驻北平办事处。解放后为班禅驻京办事处。

30

嵩祝寺及智珠寺 东城区嵩祝院北巷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帝为蒙古活佛章嘉胡图克图在京修建的宗教场所,名嵩祝寺。寺院规模宏伟,建筑轩昂。其西部与智珠寺毗邻,原有古建大部保存。

31

宣仁庙 东城区北池子 清雍正六年(1728年)建,祭祀风神的地方。主体建筑保存完整。

32

凝和庙 东城区北池子 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祭祀云神的地方。原建筑基本完整。

33

昭显庙 西城区北长街 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祭祀雷神的地方。现仅存大殿。

34

吕祖阁 西城区新华街 供奉以吕岩(洞宾)为主的道教庙宇,是北京现存少数道观之一。规模较大,整体布局和建筑物尚完整。

35

西什库教堂(北堂) 西城区西什库 曾是北京最大的天主教堂。原在府右街北口(蚕池口),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迁建于明代的西什库旧址,俗称“西什库教堂”。
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1990年2月23日公布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说明

1 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 清、民国 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59号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其校址原为乾隆帝四女和嘉公主府空闲府第。当年,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接受康、梁的变法主张,实行新政,开办京师大学堂为新政措施之一。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现建筑保留有原属于和嘉公主府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筑和民国年间建成的数学系楼及“西斋”十四排中式平房,是我国近代成立的第一座最高学府。“五?四”运动前,共产主义读书会小组在此成立,是早期介绍和宣传马列著作的活动地点。
2 白浮泉遗址――九龙池、都龙王庙 元创建,明建 昌平县化庄村东龙山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当时大都(北京)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昌平龙山白浮泉,做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该段运河(白浮堰)建成,世祖赐名为“通惠河”。明永乐年间曾两度修复通惠河,并于此源头处修建了九龙池。池壁以花岗岩石砌成,龙首均为汉白玉石雕成后嵌入石壁。都龙王庙建于龙山顶,明清时,因“祈天祷雨-----最为灵感”而负盛名。庙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正殿及配殿等建筑组成。院内有明、清修庙记事碑五通,记述当时祈雨、修庙的经过。九龙池与都龙王庙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以及古代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
3 大慈延福宫建筑遗存 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03号 道教建筑,明成化十七年(1481)赐建,以奉天、地、水三元之神,又称三官庙。现存有东路的正殿、后殿以及部分西配房。正殿三间,歇山黑琉璃瓦顶,梁架斗拱等保留有明代建筑特征。明间神龛及藻井保留完整,雕刻精细,除龙头有损,大部保存完好。该建筑遗存,是研究元、明之际北京城市变迁的重要实物。
4 定慧寺 海淀区阜成路定慧寺113号 初名善法寺,后改名云惠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赐名定慧寺。该寺在明、清两代属京西名刹。现保留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明代建筑风格。并保存有明正德、万历,清康熙、乾隆敕谕碑记等五块。寺内松柏多株,以松抱槐和皂角树而独具特色。
5 承恩寺 石景山区模式口街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10-1513)。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后殿,仍保留有明代建筑特点。在天王殿稍间内壁尚存四幅壁画,绘有云龙及人物,反映了明代壁画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6 红螺寺 清修 怀柔县红螺山 创建于唐,初名“大明寺”,后更名为“资福寺”。金、元、明、清,几经修葺,曾为京北地区名刹。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基、藏经殿及后殿、东西配殿,共分四进院,带东西跨院,格局保留完整。
7 三官阁过街楼 门头沟区琉璃渠乡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创建,光绪年间重修。楼为东西向,形状如城楼,正脊两端为卷龙吻,仰首腾龙造型别致,脊中为象驮宝瓶。楼下有过街券洞,洞外东西额为“带河”、“砺山”,两旁青石刻有“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等楷字。该过街楼是研究京西地区琉璃烧制业和古代建筑琉璃装饰艺术的实物例证。
8 东城区西堂子胡同25-37号西合院 东城区 由多组院落构成的中型四合院建筑群,格局基本完整,院落中间穿插有长廊、假山、花园等。其中25号院三进院落,宅门与正房以抄手廊贯通,正房内留有清式楠木雕花隔断,精巧别致。此宅原为清末名臣左宗棠所用。三十年代,国画家、清宗室溥雪斋曾购得此斋,在此居住。
9 东堂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 本名圣若瑟堂,原属葡萄牙耶稣教会,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光绪廿六年(1900)毁于火灾,三十年(1904)重建。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仿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立面比例严谨,墙面砌工讲究,砖石雕刻细致。为北京地区著名天主教堂之一。
10 亚斯礼堂 东城区后沟胡同丁2号 基督教美国卫理公会教堂建筑群。清光绪廿六年(1900)毁于火灾,廿九年(1903)重建,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基督教会建筑。现存大门、礼拜堂、牧师楼及其它附属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面,属美国近代折衷主义风格。
11 原燕京大学未名湖区 1919―1926年 海淀区北京大学 该湖区主要建筑有:校门、科学实验楼、办公楼、外文楼、图书馆、体育馆、临湖轩、南北阁、男、女生宿舍、水塔及附属园林小品等。整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手法,结合原有山形水系,注重空间围合及轴线对应关系,格局完整,区划分明,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工艺精致,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传统形式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的一项重要创作,具有很高的环境艺术价值。
12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1911―1933年 海淀区清华大学 现存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有三部分:(一)1911―1912年建造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等;(二)1919―1925年建造的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局部)等;(三)1931―1933年建造的生物馆、化学馆、图书馆(扩建部分)、气象台、校门、机械馆、电机馆,以及明、善、静、平、新“五斋”学生宿舍。这批早期建筑反映了西方近代学校建筑在中国的演变过程,建筑风格具有典型价值,艺术水平较高,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比较优秀的建筑作品,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3 北京大学地质馆旧址 1931年 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音少数设计作品之一。平面、立面均为不对称式,体形随功能要求变化,总体造型明快简洁,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方“现代建筑”的优秀作品之一,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4 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 1928年 西城区教场胡同2、4号 原为法国天主教仁爱遣使会所属两所中学。现存教室楼二栋,礼堂一座。砖木结构,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立面三段划分,红瓦坡屋顶,红砖清水墙嵌以石料装饰。比例严谨,工艺精致,是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内典型的教会学校建筑。
15 潞河中学原教学楼 清、民国 通县潞河中学 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1917年与汇文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后,更名为私立潞河中学,是闻名华北地区的著名中等学校。潞河中学校园占地广阔,建筑布局疏朗,现存重要建筑有卫氏楼、谢氏楼、文化楼、潞友楼、学生宿、食堂等,属近代美国折衷主义风格,一部分建筑带有中国传统手法,整体环境艺术价值较高。
16 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 清、民国 丰台区南苑机场 原为清末北洋陆军常备军第六镇司令部驻地。1922―1924年为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之陆军检阅使署。1937年“七七事变”时为中国陆军第二十九军指挥部。现存建筑有:影壁(近年复建)、大门、卫兵室、 “师司令部”及四排居住、办公用房。这组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在近代史上也有重要的纪念价值。
17 北京饭店初期建筑 1931年 东城区东长安街 民国时期北京城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大型旅馆。砖混结构,近代欧洲折衷主义风格。它与1954年兴建的西楼、1974年兴建的东楼和1988年兴建的贵宾楼,既有风格上的差异,在总体构图上又有所呼应,带有典型的时代风格,具有保留价值。
18 十方诸佛宝塔 朝阳区王四营乡 俗称延寿寺塔。坐北朝南,高约三十米,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塔座高约两米,拱型门洞,上方题额“十方诸佛宝塔”。塔心呈圆锥形,直通第八级。时代特点突出,有重要的保存价值。
19 古崖居遗址 延庆县张山营乡 据考证,此崖洞为辽、五代时期“奚人去诸部”所凿。穴居洞群分为前沟、后沟两部分,开凿于沙砾花岗岩石山坡上。前沟山坡为东西走向,岩石剖面的穴居洞口毗邻,呈自然石窟村落状;后沟亦东西向,阁状洞群布满整个山坡。这处遗址,是北京地区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古崖居洞穴,它对于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产及生活情况提供了佐证,具有重要的保留价值。
20 番字石刻 密云县番字牌乡 刻于乡北弧山的阳面。刻工利用山石的不同平面,刻下了大小不等的若干组番字,字句的中间和末尾还刻有奇特的符号。另外,在乡医院东坡的巨石上也刻有番字。据考证,这些番字有梵文、蒙文、藏文等,其内容为佛教“六字真言”经文,是研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

 

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说明

1
军调部1946年中共代表团驻地
1946年
东城区东安门大街 1号 建于三十年代初,原为日本侵华战争时华北驻军司令宅邸。19464年1月10日,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签订“停战协定”时,该处曾是中共代表团驻地。现存主楼是五十年代按原状重新修复的,建筑平面呈“T”形,主体二层,中部三层,仿古式建筑。
2
宛平县人民抗日战争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
1946年
门头沟区斋堂中学 纪念碑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为方形重檐四门塔形建筑,总高度为8.75米,下部有四个券洞,券洞中嵌石碑,碑上书有碑名和467位烈士姓名及出生地。
3
白乙化烈士陵园
1984年
密云县石城乡 白乙化同志为丰、滦、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1941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1984年,密云县县委修建了白乙化烈士陵园。陵园入口建6米高石牌坊,正书“白乙化烈士陵园”,背书“民族精英”,园内有用汉白玉雕成的烈士半身塑像,塑像后有四块汉白玉屏风刻有烈士生平传记。陵园北部山上为白乙化同志牺牲也。
4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墓
民国
密云县古北口镇 1933年3月,东北军和十七军将士同侵华日军激战于长城古北口镇。战斗结束后,当地居民收殓中国军队阵亡将士遗体360余具,合葬于长城脚下。墓前竖立石碑,碑书“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5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1939后
门头沟区马兰村 1939年夏至1940年夏,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设于马兰村一组四合院内,共有瓦房十间,该组四合院保存完好,为冀热察地区抗日战争纪念地。
6
淳亲王府
东城区东长安街4号 清康熙帝七子允佑府邸。1901年,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后,曾改作英国使馆,建有英式楼房,是本世纪初期建筑。王府建筑现存仪门、正殿、翼楼、后寝及配殿等,保留完整。其北侧原为清翰林院址,南有一御碑,原有嘉庆新皇帝临幸翰林院题诗碑。
7
孑民堂
1947年
东城区北河洞大街甲83号 原为清乾隆大学士傅恒之宅第旧址,孑民堂全称孑民纪念堂,系北京大学为纪念蔡元培先生而建。两进院落,南有垂花门,正殿五间;有月台、东西配殿各五间;后院七间后堂,东西有配廊。
8
日本公使馆旧址
1886年
东交民巷23号 该建筑地上一层,木屋架,正立面七开间,大门两边连续拱券外廊,大门上作三角山花,并雕精美图案。
9
日本使馆旧址
1909
东城区正义路2号 现存主楼及大门。主楼地上两层,主楼立面为欧洲古典式,做工精细。大门二层,立面三间,中间为砖券大门,用砖作简洁线角。大门两边用粗大壁柱装饰,立面不对称,用券廊和柱廊结合。
10
英国使馆旧址
1910年前后
东城区东长安街14号 以淳亲王府清式建筑为中心,四周分布建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和西洋古典式的楼房建筑。大门为两层三间门楼,立面用砖作简洁线角和拱券图案。
11
意大利使馆旧址主楼
1910年前后
台基厂大街1号 现存门房和主楼,大门作三间拱形门廊;主楼地上两层,内部装修富丽,现保存完好。
12
比利时使馆旧址
1910年前后
崇文门西大街9号 现存五栋建筑,主楼为英国都铎式风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立面用砖作出三个城堡和雉碟组成的山花。四栋配楼对称布置,为乡村别墅式。
13
法国使馆旧址
1910年前后
东交民巷15号 现存中央喷水池及大门和四栋配楼,大门用砖作出壁柱和拱券。四栋配楼对称排列,为法国乡村别墅式,木构两层,有木外廊,也有砖作连续券廊。
14
奥地利使馆旧址
1910年前后
台基厂头条6号 建筑物为西洋古典式,立面大门作两层外廊,檐上用三角山花突出重点,两边转廊,现保存完好。
15
正金银行旧址
1910年
正义路4号 地上两层,地下一层,西洋古典风格,砖石立面。内为木结构,外饰坚固豪华,用花岗石做台基、壁柱、隅石、窗套和壁龛,转角中心设三层铁皮穹顶楼,作工套和壁龛,转角中心设三层铁皮穹顶楼,比例严谨,作工精细。
16
花旗银行旧址
1914年
东交民巷36号 大门为两层爱奥尼柱廊,立面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建筑物三层,地下一层,为西洋古典式,外观坚固厚重,现保存完好。
17
法国邮政局旧址
1910年
东交民巷19号 建筑为砖木结构,以壁柱突出大门,连续券作窗。顶部用三角山花和矮墙作女儿墙,并有中国式砖雕、清水砖墙,现保存完好。
18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1917年
东交民巷34号 建筑物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下层用花岗石拱券窗作基础,上层用爱奥尼式壁柱,并用隅石、花岗石窗套和女儿墙加强立面,现保存完好。
19
圣米厄尔教堂
1904年
东交民巷甲13号 建筑物为哥特式风格,清水砖墙,内部为木结构,立面为三个尖顶钟楼,用尖券、壁柱、玫瑰窗和壁龛装饰,作工精细,现保存完好。
20
法国农业银行旧址
1922年
西交民巷50号 建筑物地上两层,立面用花岗石装饰,大门入口作柱廊,内装修豪华,现保存完好。
21
西城区富国街3号四合院
  曾为清初明降将祖大寿宅邸,中轴线有府门三间,过厅三间,正厅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垂花门和后院相连,后寝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建筑格局是清代官僚住宅的典型布局。1769年重修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校。现保存基本完整。
22
涛贝勒府
西城区柳荫街27号 地处恭王府之西辅仁大学之北,原系清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府邸,清末改涛贝勒府。坐北朝南,街门东向,格局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正殿、配殿、后寝、后罩房等共四进院落;府西有花园,园内有过厅、正堂、花厅及六角亭。
23
万松老人塔
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1号 金、元时期,名僧万松行秀禅师,会在京西仰山栖隐寺等庙刹出任主持。元初,中书令耶律楚材奉其为师。南宋淳佑元年(1246年)万松老人圆寂后,时人建塔以示纪念。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均奉敕修葺。现存塔身为1927年由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为八角九级密檐式,高约16米。
24
平绥西直门车站旧址
1909年
西城区北京北站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所建。有站房、站台、机车库及员工宿舍等。是现存京张铁路站场设施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处。其中站房(现北京北站候车厅)建筑为西方古典风格,是研究中国近你铁路发展史和建筑史重要的实物例证。
25
劝业场旧址
1914年
宣武区前门廊房头条 该建筑是近代北京第一幢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内部纵深方向设三个大厅,四周为三层回廊,设开敞式商店,内装饰豪华。临街立面为巴洛克式,大门入口处作西洋柱式门罩,二楼和三楼用壁柱、窗套和阳台装饰立面,檐上作女儿墙。
26
谦详益旧址门面
宣武门珠宝市街5号 建筑物为木结构两层,一层西洋古典柱将立面分成三部分,各设拱券门,二层铁栏外廊,墙上用壁柱和出檐装饰,顶作女儿墙,立面复杂,现保存完好。
27
瑞蚨祥旧址门面
1901年
宣武区前门大栅栏街5号 始建于1893年,1900年被焚后重建,二层砖造,木屋架,店前有洋式铁皮顶罩棚,立面壁柱装饰,两边为半圆看面墙,墙上雕花鸟图案,现保存完好。
28
祥义号绸布店旧址门面
宣武区前门大栅栏街1号 建筑物地上两层,木结构,立面用铁栏做铁花装饰,上盖铁雨棚,雨棚下挂铁花眉子,作工精细,现保存完好。

 

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名 称 年 代 地 址 说 明
1
清河汉城遗址
海淀区东升乡朱房村 为战国至汉代时期遗址,东临朱房村,南临清河,周长约2000米。现西、南城墙大部分保存,北、东城墙残迹可辩。发掘出土了大量兵器、农具,是现存距北京城区最近的汉代古城遗址。
2
蔡庄土城遗址
战国
房山区南尚乐镇蔡庄村 城址建于台地上,地表有大量的红、灰夹砂陶片。北临拒马河,东西墙各长450米,南墙长270米,墙高4米,宽12米。是北京地区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的古城遗址。
3
团河行宫遗址
大兴区黄村东 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为清代帝王到南海子游幸狩猎或到晾鹰台阅兵驻跸之所。占地26公顷,以大小两个湖泊为中心,建有宫墙。现存建筑有御碑亭、翠润轩等,其余只有残基。南、北侧土山尚保留有古柏126棵。
4
上宅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平谷县韩庄乡上宅村大兴庄乡北埝头村 包括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上宅遗址位于泃河北岸,现存3500平方米。北埝头遗址位于洳河南岸,面积5000平方米。上宅、北埝头遗址属于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遗存,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5
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
平谷县刘家店乡 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清时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后毁于战火。丫髻山为北京著名的"五顶"、"两山"之一。现保存有碧霞元君祠、回香亭、紫霄宫等建筑遗迹以及大量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碑刻
6
岔道城遗址
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筑城,隆庆五年(1571年)重新加固并在墙外包砖。城为不规则长方形,依山势而建,东西长449米,南北宽185米,城墙高8.5米。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军事据点和驿站。岔道城紧邻八达岭长城,现保存尚好。
7
老山汉墓
西汉
石景山区老山东南麓 由墓道、甬道、椁室、黄肠题凑、内、外回廊组成。墓室呈长方形,可分为前、后室,南北长16米,东西宽13米。出土了漆案、丝织品等一批珍贵文物。老山汉墓是近20年来北京地区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考古价值。
8
田义墓
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 田义墓占地0.6公顷,以精美的明代石刻闻名。现保存的遗迹依山势顺次建有门楼、石像生、华表、棂星门、碑亭、享殿、寿域门、石供桌、墓碑、宝顶等。
9
伊桑阿墓石刻
房山区岳各庄乡皇后台村 伊桑阿是清满洲正黄旗人,顺治朝进士,授礼部主事,康熙时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墓东西向,现已无存。墓前存有雕刻精美的华表、碑、石狮、五门石枋等石刻。
10
东城区帽儿胡同5号四合院
东城区帽儿胡同5号 房屋皆为硬山合瓦鞍子脊,额枋上绘有苏式彩画。墀头等处的砖雕十分精细,部分门窗还保留清代样式。是一座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保存完好四进院落的四合院。
11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5号四合院
清--民国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5号 大门一间,倒座房五间,合瓦清水脊顶,过厅后为垂花门。二进院正房明间有一硬木雕花落地罩,中为月亮门,四周刻有梅竹,十分精美。是一座保存较好的三进院落的四合院。
12
东城区东棉花胡同15号院及拱门砖雕
民 国
东城区东棉花胡同15号 原大门已拆除。二门为砖雕拱门,金刚墙以上均为砖雕,上刻花卉走兽,顶部栏板雕有暗八仙图案。整个拱门上的砖雕,布局严谨,凹凸得当,其做工之细,刀法之精,实属罕见。
13
东城区前鼓楼苑胡同7、9号四合院
东城区前鼓楼苑胡同7、9号 大门一间,倒座房六间。二门为一殿一卷式垂花门。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皆为硬山合瓦皮条脊,四周有抄手游廊相通。三进院有后罩房七间。该院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是一座原状保持较完整的三进院落的四合院。
14
东城区鼓楼东大街255号四合院
民国
东城区鼓楼东大街255号 垂花门两侧看面墙上有形态各异、雕刻精美的砖雕什锦窗。二进院中有一双层六边形汉白玉水池,池中有一华表式喷泉。院北部为一面阔七间正房,室内有硬木雕花落地罩、博古架、隔扇门。后山墙外侧有一砖雕影壁。后院墙上镶有五座长卷式石雕。该四合院内砖雕、石刻、室内装饰均十分精美,做工考究。
15
宁郡王府
东城区北极阁三条 雍正八年(1730年),皇帝封怡亲王允祥第四子弘皎为宁郡王,即建府于此。现府邸大门、翼楼、正殿、后寝、后楼基本保存完整。自建府以来,未经大的修缮和更改,保存了乾隆以前的建筑风貌。是北京现存建筑年代早、建筑规制较高的一座王府。
16
旧式铺面房
清末
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50号 该铺面房坐东朝西,为三间单檐重楼式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首层店堂宽敞明亮,二层楼廊雕镂精美、彩绘新颖,是北京现存的传统铺面房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亦是旧京闹市一处珍贵的商业文化实物遗存。
17
贤良祠
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03号 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碑亭、仪门、正殿、后殿等建筑,东、西两侧另有治牲所、宰牲房及燎炉等建筑。是清政府供祀国家功臣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18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8号 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分设左右两翼宗学,培养宗室弟子,右翼宗学即设于此。1913年蒙藏院在此开办蒙藏专门学校。1923年秋,李大钊、邓中夏等来校开展革命工作,1924年乌兰夫、奎壁、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并在此组建了蒙古族的第一个党支部。
19
三圣庵
清末
宣武区陶然亭北里黑窑厂14号 建筑坐东朝西。山门三间,一进大殿三间,南杂殿三间,北杂殿二间。二进院落主殿为三间楼房,东西杂殿各二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三进院为后罩房,现存七间。南院现有南房十四间,东房二间,每二间设隔墙,原为停棺之房。现保存尚好。
20
正乙祠
宣武区西河沿街281号 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浙江绍兴商人集资,利用古寺旧址建祠堂,供奉正乙玄坛老祖即财神赵公明。正乙祠坐南朝北,临街为九间倒座北房,正中一间辟为出入口,为广亮大门。正乙祠戏楼尺度不大,但布局紧凑,装饰讲究,罩棚只用一个大卷棚顶,在会馆戏楼中别具特色。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戏楼之一。
21
长椿寺
宣武区长椿街7、9、11号 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康熙二十年重建,乾隆二十年重修,以后续有修缮。长椿寺坐西朝东,主要建筑集中在一条东西中轴线上,共四进院落。现主要建筑基本完好,是北京城内少数保存完整的大型寺庙建筑。
22
广仁宫(西顶
明、清
海淀区四季青乡蓝靛厂 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护国洪慈宫"。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改称"西顶碧霞元君庙",又称"广仁宫",是北京著名的"五顶"之一。该庙坐北朝南,建筑有山门、前殿,藏经楼等。建筑格局保存完整,是北京"五顶"中保存最好的建筑。
23
南岗洼桥
明末清初
丰台区南岗洼村南 为五孔石桥,半圆形桥孔。桥体全长44.75米,桥面最大宽9.55米。主孔净跨3.45米。桥墩迎水面呈舟形,桥下河道内铺海漫石。此桥于1994年建设京石高速路时发现,对于永定河水文变化、水系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4
天利煤厂旧址
门头沟区三家店村中街73、75、77号院 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占地约0.35公顷,有房舍73间,大门14个。院落主体建筑、格局保存完好。有精美的砖雕。道光年间为煤厂,是京西煤炭重要的集散地,也是反映门头沟煤业发展的重要实物遗存。
25
双林寺
元、明
门头沟区清水镇上清水村西北 现存辽经幢一座,高4米;元、明时期建筑各一座,悬山调大脊,砖雕鸱吻。梁架使用叉手,是北京地区少有的元代风格建筑。
26
川底下古民居村落
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 民居坐落在山谷北侧的缓坡上,坐北朝南。占地约1公顷,现存院落74个,689间房。一条街道将村落分为上下两部分。民居以村北的山包为南北轴线,呈扇面形向下延展。具有规划严谨、整体建筑精良、装饰华美、巧用空间等特点,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北方民居建筑村落。
27
无梁阁
顺义区大孙各庄镇顾庄子村东 原名玉皇阁,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外观三层,内部为两层,整个建筑没有一根梁柱。阁内绘有壁画,壁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是研究古代民间绘画不可多得的材料。
28
铁瓦寺
房山区河北镇河北村 明代始建,清代重修,坐北朝南。现存山门、东西配殿及铁瓦殿。铁瓦殿呈圆柱状,顶部的六条垂脊、宝珠及瓦均为铁制。铁瓦长0.31米,直径0.13米,共有458块,大部铸有铭文。是北京地区特殊、罕见的建筑物。
29
陈独秀旧居
民国
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 该院坐北朝南,如意大门,正房三间,南房三间,硬山合瓦过垅脊。1917至1919年,陈独秀在此居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30
陆徵祥家族墓
民国
西城区百万庄路8号 陆徵祥(1871-1949年)曾任驻荷、俄公使和外交总长。该墓座东南朝西北,立面仿古希腊神庙,墓室四壁镶嵌着北洋政府首要、各界名流如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溥仪、康有为等五十余人的题词石刻,弥足珍贵。
31
中华圣公会教堂
1907年
西城区佟麟阁路85号 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外形为中国传统风格,其中顶部两座八角亭式的天窗和钟楼独具匠心,是北京地区建设早、规模较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为中国近代民族建筑形式中早期代表之作。
32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
1903年
前门大街东侧 建于1903年,1906年正式启用,直至1958年,一直是北京最大的火车站。车站建筑为欧式风格,现存基本完整。是中国铁路早期车站建筑的代表之作。
33
民国财政部印刷厂旧址
1908年
宣武区白纸坊街南侧 原为清朝度支部印刷局,后成为国民政府的财政部印刷厂。现保存较好的有二号门及钟楼,主工房大楼,三座西式小楼及水塔。
34
粮食店街第十旅馆
民国
宣武区粮食店街73号 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两层,面阔七间,平面呈"日"字型。其中有两个内天井,房间沿天井四周布置,四组楼梯设于厢楼山墙一侧,各楼前廊之间又加平顶围廊连接,形成跑马廊。该建筑做工精细、朴实规整。
35
四九一电台旧址
1918年
朝阳区双桥 始建于1918年,1923年竣工。占地近20公顷,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借款兴建。原有楼房8座,现存7座,均为日式建筑风格,建筑及格局保存完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声音,就是从这里传向世界的。
36
梁启超墓
1931年
北京植物园 墓建于1931年,坐北朝南,占地约0.88公顷,由梁启超之子、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设计。墓主体为黄色花岗岩结构,墓前有八角形石筑方亭一座,汉白玉石碑两通,现保存完好。
37
富育女校教士楼、百友楼旧址
1904年 1929年
通州区通州镇玉带河大街72号 1866年美国基督教牧师富善创建安士学道院,1900年庚子之役烧毁,1904年用"庚子赔款"建教士楼,次年改校名为富育女子学校。共有三座小楼,均为砖木二层结构。百友楼建于1929年,东西向二层楼,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大式作法。
38
鱼子山抗战遗址
1938年
平谷县山东庄镇鱼子山村 1938年八路军第四纵队创建了鱼子山抗日根据地,并在此建立兵工厂、卫生所、供给处。现保存的有兵工厂的猴石南沟遗址、西洞的铸造车间遗址、北洞兵器组装厂遗址以及当年冀东西部地分委、县委领导在此召开会议的崇光门遗址。
39
永宁天主教堂
1902年
延庆县永宁镇阜民街 始建于清末,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役烧毁,1902年用赔款重建。教堂面阔13.5米,通进深26.4米,周围有中式风格配房8间及大门,院内有"诸位信友致命者墓碑"一通。是北京地区最偏远的天主教堂。
40
木化石群
侏罗纪晚期
延庆县千家店乡辛栅子村 分布在辛栅子大约东西400米,南北1500米范围内。以松柏类为主的硅胶木化石,属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左右的侏罗纪晚期,对于研究地质变化、环境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第七批



一、古遗址(1处)
序号
名 称
年代
地 址
说 明
1
皇城墙遗址
东城区、西城区     皇城墙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按形制要求皇城墙由大城砖砌成,略带收分(通高6米,墙基厚2米,顶厚1.73米)顶砌冰盘檐,上覆黄琉璃瓦。现存皇城墙约1900米。它是皇城变迁的见证和皇城保护范围的重要依据。

二、古建筑(23处)
序号
名 称
年代
地 址
说 明
2
东城区黑芝麻胡同13号四合院
      该院为四川总督奎俊和外交总长顾孟余所居。门内有倒座房十一间,二进院过道房八间半,垂花门将二、三进院分割,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四进院东西厢房各三间。五进院后罩房七间。大门西侧有一路三进院。倒座房五间,过垂花门为二进院,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抄手游廊连接。三进院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一间。院落形制保存完好,尤其是砖、石和木三雕雕镂精细,独具特色。
3
绮园花园
东城区秦老胡同35号四合院     该院曾是清末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宅第"绮园"的花园,民国时园内西部添建了一大型三进院落的四合院,大门一间,倒座房九间,西厢房三间,假山作影壁"绮园"的刻石仍存于上。过厅七间可达二院,正房五间前廊后厦,东西厢房各三间带廊,三院后罩房九间。形成了独特的四合院形制,现假山上仍存有"绮园"的刻石。
4
东城区前永康胡同7号四合院
      大门一间,两侧到座房各三间,大门外有八字影壁。门内北西东均有屏门;东西屏门通两侧游廊。东西两院均有月亮门可达东院(5号),西院(9号),过垂花门可达二进院,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东西厢各三间,游廊连接后房。此宅为清末太监李莲英所建,1949年后徐海东,陈毅先后寓此。院落规整,布局疏朗,门前影壁,院中花园,亭台山榭一应俱全。7号院保存完整。7号院从正房西北部游廊可通西院,北部有敞厅五间,前轩后厦,南部为水池假山亭子,西部游廊与九号通。游廊中的10幅《红楼梦》壁画在北京四合院中少见。
5
僧王府
东城区炒豆胡同77号、板厂胡同30-34号     原由东、中、西三所各四进的院落组成。西路现存广亮大门一间,倒座房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后罩房五间,原有院落形制已变。中路广亮大门一间,门内影壁一座,二进院现存双卷勾连搭垂花门一座,正房三间两侧均带耳房两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周匝抄手游廊连接。此宅是研究该地区地理变迁,王府形制和建筑的重要实物。
6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
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     原为清大学士赛尚阿的宅第。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同治年间,在院内设"同文馆",挑选八旗子弟学习外语,这是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称东所。1875年,西院改建为出使各国大臣留住,也是各部院大臣接见各国大臣的地,称西所。
7
恒亲王府
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     原为康熙第五子允祺的王府,俗称五爷府。后为嘉庆第三子绵恺府邸。现存西跨院,正房三间东西耳房,东配房三间。
8
东城区沙井胡同15号四合院
      该院是大型四合院的东路的三进四合院,大门内有影壁,倒座房五间,二院过厅五间,三院过垂花门及抄手游廊连接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保存完好.从形制看该院是北京四合院中的典型,其布局是研究北京四合院的重要实物。
9
会贤堂
西城区前海北沿18号 是北京八大堂之一,原为清光绪时礼部侍郎斌儒的宅第。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山东济南人在此开设会贤堂饭庄,当年这里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又因有戏台,也是唱堂会的地方。会贤堂占地近3000年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主体建筑已改建成二层楼,面阔十二间,大门门簪上书"群贤毕至"四字。
10
拈花寺
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 明万历九年(1581年)司礼监太监冯保秉承孝定皇太后命创建,名千佛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赐名拈花寺。寺坐北朝南,现有面积6000余平方米,分中路和东西二路。中路依次为一字影壁,山门三间,歇山顶筒瓦屋面,石门额上书"敕建拈花寺",明间石券门,次间券窗,两侧有八字影壁。天王殿面阔三间,檐下单昂五踩斗栱。东西配殿尚存五间,檐下为一斗三升斗栱。伽蓝殿五间,硬山筒瓦调大脊,东西庑房十六间。最后为藏经楼,其两侧有合角楼以及配殿,旋子彩画。东路有六层殿,西路有四层殿,前有方形四角攒尖亭。寺内原建格局基本保存完好,是京城大型佛教寺院之一。
11
雪池冰窖
西城区雪池胡同 是专供皇宫御用的冰窖,每年腊月从太液池、什刹海、筒子河及护城河中取冰贮存,供夏季使用。原有六个冰窖,现存两栋建筑,建筑面积497.50平方米,屋面为黄色琉璃瓦顶。
12
恭俭冰窖
西城区恭俭五巷5号 为清代的宫廷御用冰窖,共二座,坐西朝东,双勾连搭建筑,灰筒瓦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
13
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93号四合院
民国
  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是一座中型四合院。全院共三进,中院有正厅五间,建筑屋面由石板相叠而成,颇具特色,门窗均为砖砌拱券式,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全院建筑格局完整,建筑保存较好。
14
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53号四合院
  原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由五进四合院组成,民国时曾为军阀徐世湘宅邸。广亮大门带八字影壁。第一进院保存有门房、倒座房等,其它几进院落均由正房、东西厢房等建筑组成,所有建筑都由穿廊、抄手游廊和回廊相连。院内保存有石雕多座,大都是圆明园的遗物。二、三进院建筑保存尚好。此院前半部格局保存基本完整,建筑较好,是研究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典型实例。
15
纪晓岚故居
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纪晓岚,清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是清代著名学者。他领衔编纂《四库全书》,并写了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著作。民国时期此宅曾是北京国剧学会和京剧科班社址,1958年晋阳饭庄落户于此。故居坐北朝南,共二进院落。第一进有广亮大门、正房、倒座房,正房五间,七檩勾连搭加前廊一步,南立面为民国初年修缮时建的中西合璧形式装修。屋顶为镂空女儿墙,门窗为拱券形成,上雕精美图案。阅微草堂为二进院正房,五间,前接勾连搭抱厦三间,硬山合瓦屋面。故居内有北京最古老的紫藤萝和海棠树,传为是纪晓岚亲植。现故居平面布局已改动,但主体建筑尚存。
16
花市火神庙
崇文区西花市大街     清乾隆四十一年重修。为神木厂悟元观下院,供奉火德真君。现存前院主殿和东、西配殿。主殿是勾连搭硬山顶式建筑,大脊有黄琉璃双龙戏珠的装饰。
17
上庄东岳庙
海淀区上庄乡永泰庄     清康熙五十九年重修。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以西路为主,西路有殿三进,依此有山门、钟鼓楼(今钟楼无存)、前殿、正殿、后殿。山门造型别致秀丽。三座大殿保存较完整,前殿拱劵有精美浮雕道教图案。庙前有戏台,规模很大。
18
丰台娘娘庙
丰台区长辛店大灰厂     明天启年间重修。今存正殿三间后殿三间,硬山灰筒调大脊,庙对面有戏台一座,从残存建筑可看出原来庙宇范围很大。
19
丰台药王庙
丰台区看丹村     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年重修。现存山门、前殿、后殿和南配殿。
20
北顶娘娘庙
朝阳区亚运村西     是北京历史上著名的"五顶八庙"之一。是北京城中轴线北延长线的一个坐标,有着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对北京城市规划发展是重要的历史实物。
21
无碍禅师塔
大兴区于垡乡里河村     建于至元九年(1272年)。塔六面形,通高10米,塔身六面向内凹进,转角处磨砖凸起,形似框柱。塔身以上为密檐六层。全塔造型和谐大方,刻工简练生动,基本保留原建筑的原貌。是研究金元时期建筑的可贵实物资料。
22
岫云观
房山区琉璃河乡     始建于明嘉靖18年,原为行宫。晚清改名岫云观,专用来收留宫里太监。现存皋殿和五进殿。是研究明代建筑工艺的实物资料。
23
灵岳寺
门头沟区斋堂镇     唐贞观年间(627-649)创建。辽代寺称"白贴山院",元至元三十年(1293)及清康熙二十二(1683)年曾重修,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由山门、前殿、正殿及东西配殿组成。前殿悬山顶,调大脊,面阔9.52米,进深5.9米。正殿庑殿顶,灰筒瓦,拱为一斗二升,带挑尖梁头,内檐斗拱为双昂五踩斗拱,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周带回廊,此建筑有元代建筑法式。
24
白瀑寺
门头沟区雁翅镇     位于雁翅镇淤白村北,白瀑寺史建于辽代乾统初年,寺西有圆正法师灵古塔,建于金皇统六年十月一日(1146)。塔六角实心,下半部为密檐式,上半部为覆钵式。塔身三层密檐,密檐之上双层仰莲承托覆钵,覆钵上置仰莲,再上为十一重相轮,上置镂空铁球,球中插铁刹杆,此塔造型稳重、形制罕见,是金代密檐式塔中的杰作。

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
序号
名 称
年代
地 址
说 明
25
原麦加利银行
清末
东城区东交民巷甲39号     原美国使馆大门对面,半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外带悬挑阳台,面阔十七间的的西洋式楼房。券门券窗和门窗套饰带有美式建筑风格。南立面刻有"1918-1919"字样。
26
协和医院别墅群
东城区外交部街59号、北极阁三条26号     由多栋美国乡村独立别墅形式的住宅构成,灰砖清水墙,大门处用突出的三角门罩装饰。是完整地保留西洋风格的别墅群。
27
北京大学学生宿舍
1935年
东城区沙滩北街乙2号     这栋建筑是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体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早期作品之一,设计人梁思成。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形式已成为内部功能的自然反映。是研究国际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影响的重要实例。
28
京华印书局
1920年
宣武区虎坊桥北口     俗称"船楼",整个建筑像一艘轮船,平面呈三角形。采用当时很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以获得大跨度的工作空间,主要功能是印刷厂房。建筑外观的造形处理还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已很大程度地展示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表明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文化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和北京文化的开放性。这是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标志性建筑。
29
德寿堂药店
1934年
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75号     建于1934年。地上两层,灰砖清水墙,木结构,立面为近代折中主义形式,用砖壁柱竖向划分间数,用横向砖线角砌出檐口,二层出外廊,顶部做一间穹顶钟楼。后院为围合式建筑。用有限的空间充分满足商业功能,是近代商业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
30
孙岳墓
近代
海淀区温泉村显龙山     孙岳为著名国民革命军将领。曾与冯玉祥等人发动滦州起义、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孙岳墓占地八十亩,墓四周建半椭圆形月台。墓为黄土堆坟,墓前有墓志铭。墓南有纪念碑亭一座,墓东建有纪念堂,内有蒋介石、冯玉祥等人的题字石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38 , Processed in 1.11621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