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漫话崇文门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沈信夫

    北京四大城区之一的崇文区,无疑是由崇文门而得名的。崇文门原为元大都的十一个城门之一(当时名文明门),是南城三个门最东的一个。明朝改建北京城,将十一门改为九门;文明门的位置虽然未动,但改名为崇文门。清朝沿用此名,直到今天。这中间有许多遗闻铁事。

  元大都城是用土夯成的(上古叫做"版筑"),下宽上窄,巍然屹立。开始建筑于1267年(元至元四年),完成于1276年(至元十三年),整整十个年头。因为是用土夯成的,于是产生了如何防止雨水冲刷城土的问题,后来用千户(官名)王庆瑞建议,"以苇排编,自下彻上"。就是用苇帘子自下往上覆盖,像人穿蓑衣一样,简称苇城或蓑城,并在文明门外设立了阴场。《析津志》载:每年都要"收苇以蓑城",达"百万"(担)之多。今天崇文区内的草厂头条到十条,南、北、中芦草园(原名芦苇园)等地名,都与元朝的收苇场有关。后来由于元朝发生皇位之争,守城一方恐怕对方用火攻城,乃撤去苇帘。

  元大都为什么开十一个门,南三北二,东西各三?正史上无记载。元末明初写成的《农田余话》(著者不详)说,"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哪吒城三头六臂两足"的形状。稍后的张昱也写道:"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哪吒城。"似此,十一门是采用传说中哪吒形象的象征了。进城三门是"三头",北城二门是"双足",东西各三门是"六臂"。"幢幢十一门,车马如云烟"(清乃贤著《金台集》),可见大都是非常热闹的。至于把大都设计为十一个城门的"刘太保"就是刘秉忠。他当过和尚,法号子聪,做官后改名刘秉忠。元朝最高统治者是信佛教的。刘由一个叫海云的和尚介绍,见到了还未继承皇位的忽必烈。刘跟着忽必烈打云南,伐南宋,很受忽必烈重视。忽必烈夺得皇位后,封刘为太保,参与国家大事。刘秉忠虽是佛教徒,但精心研究道家的学说,对于《易经》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宋代邵雍《经世书》中的"先天象数"都津津乐道。建筑大都城时,尤其在规划设计方面,他是主要负责人之一。所以,他为迎合元朝最高统治者"国运绵长"的狂妄、迷信心理,为发挥自己的理论,施展自己的抱负,从城门数目的设计上,来宣扬毫无根据的"神道设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刘死后葬在卢沟桥。

  元朝的文明门,在当时又叫哈达门。《日下旧闻考》引晰津志》说:"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因名之。"哈达大王为何许人,已不可考。"哈达"又讹传谐音为"哈大"、"哈德",直到解放前还有哈德门牌香烟。在元朝,哈达门这种称呼,已超过了文明门。一些知识分子在写作时,认为"哈达"、"哈大"不够文雅,一方面利用它的谐音,一方面利用文明门在南城东端的地理位置,写成"海岱门"。明朝人蒋一葵写的《长安客话》说:"泰山、渤海俱都城东尽境,元时以'海岱'名门取此。"海,即渤海、东海;岱,即岱宗,岱宗即泰山。唐大诗人杜甫《望岳》就有"伤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这两个地方都在东方,解释的较有道理。到了清乾隆时,杨从清著的《北京形势大略》又说:(崇文门)"又曰海岱,言山陬海皆梯航纳贡,税课司在焉。"这只是从明朝人史玄《旧京遗事》上"京师九门,皆有课税,而统于崇文一司"一语而来。由于祟文门有个总课税司,就把"海岱"解释为"山陬海耀",这是极为牵强的。但不管对"海岱"二字的解释如何,明清的文人雅士,甚至最高统治者都往往不用"文明"、"崇文、而用"海岱"。如明人卓明卿《登崇文楼》诗:"城头初夜净氛埃,海岱分明望眼开,紫气半空时入座,秋声万里此登台。"登上海岱门,秋高气爽,紫气东来,眼开万里,何等雄壮!清人著的《白华堂诗录》:"海岱瞻门高,风尘苦身贱。"以自己的"身贱"衬托、歌颂海伤门的高耸。因而从元到清不断有达官名士,居住在崇文门一带。如《宸垣识略》载:元朝御史王俨在文明门外东南里许,筑有别墅,"园地构筑,甲诸邸第",更有一座"水木清华亭",尤为出众。当时人许有壬记云:登上此亭"北瞻闉阇(城门),五云杳霭;西望舳舻(指通惠河上船只),泛泛于烟波浩渺、云树参差之间"。可见当时文明门附近的盛况。死后被赐溢为"文正"的雍正进士、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的刘统勋(按清朝的溢法,"文正"最难、最少),雍正赐他御制诗是"海岱高门第",意思说刘是住在海岱门的一户高贵人家。《水曹清暇录》又记有名书法家张照(字得天)也住在崇文门外,"展宇宏深,有楠木厅",极为讲究。不过,清朝时代的崇文门,已不是元大都的南城城址和明朝初期的都城最南端,而是变成较为热闹的内城了。

  经过是这样的:明燕王朱橡原来封在北京,在夺取了他的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以后,年号永乐,决定把首都由南京迁到北京。于是从1406年(永乐四年)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北京城。1420年(永乐十八年)建成。改建后的北京城,第一,把元大都的南城城址,向南移了0.8公里。原来大都南城城址,约在今天天安门广场北段,南移后成为现在的样子。同时把北城拆去,东西城也拆了一部分,另建了北城。现在的安定门外和蓟门桥附近,还有元大都土城的遗迹。第二,把土城改为砖城。元大都的土城虽然披上"蓑衣",但苇帘子终不能抵挡雨水,所以在元朝一代,部分"城崩"的事经常发生,只在忽必烈时代的至元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内,就"城崩"八次。每次修理,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所费不货。明朝改建的砖城也略呈梯形,下宽上窄,每行砖与每行砖之间,往上稍有凹进,以利雨水下流。第三,把元大都的十一门改为九门,南城三个门照旧,只把城门的名称改了,如文明门改为崇文门,直到今天。

  到了公元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计划在整个北京城外,再建筑一道外城,结果困于财力物力,只在南城外筑成一条东西狭长的城墙,就是今天的东起广渠门、西到广宁门的外城,又叫罗城。这样一来,昔日北京城最南面的崇文门,就成为内城。街道店铺,住户人家,出人此门的官吏商人,日益增多。

  清朝人关以后,在城建上沿袭明制。它为了调剂在京满人官吏的收入,"京师九门,皆有课税,而统于崇文一司"(见明史玄《旧京遗事》)。起初在《户部税则》中规定,行李不在纳税之列,"然而外吏人都,往往有应纳税之物,如续绸缎布等"。于是"征私钱以为免税之资",甚至"虽无货亦征之矣"。关吏"又四出巡逻,得之指为漏税,加倍罚之"(以上均见《天咫偶闻》)。清朝陈康棋《郎潜纪闻》载:"吴江陆中丞以山东布政使陛见,关吏(指崇文门税局)所索过奢,公实不能与,乃置衣被于外,携一仆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税为!'既入,从故人借衾褥,事竣还之而去。"课税时,手续繁多,盘问备至,延误时日。一般小商贩,也须排队等候。天长日久,小商贩想出一个办法;根据自己货物多少,把税款插在帽沿上,走到关口,关吏取下银钱,立即放行。清人查嗣瑮曾有一首诗说:"九门征课一门专,马迹车尘互接连。内使自取花担税,朝朝插鬓掠双钱。"这钱即归关吏私有。崇文门税局收入甚多,为了防止其他官吏忌妒,以"献鲜"为名,每年三月。向皇帝及大臣送黄花鱼,十月送冬笋和银鱼,成为变相的分赃。当时又规定城内不许开"烧锅",凡外来酒类皆由官方指定的酒商出售,在祟文门指定了十八家,由它们统一收售,统一纳税,俗称"十八家酒店"。酒税是很重的,一般酿酒小作坊,为了维持生计,往往在夜间胸前挂着装满酒的猪尿脖,偷偷爬过城墙,以避交高税。这就是"背私酒"的。背私酒是非常辛苦和危险的。他们用脊背贴着城墙,用双脚和双手紧紧蹬着和扒着每行城砖微凸出的地方,一点一点往上"爬",到了城上再用绳子把身体系下去。封建统治者的严重剥削,逼得人民九死一生地去谋取生路。所以当时称祟文税局是"鬼门关。

  明末以来,崇文门外是比较热闹的,大小商贩,车水马龙。护城河水清滢,河上架有桥梁,河中游有画舫,两岸种着树木花草。绿柳迎风,红花邀月,秀丽非常。明人董喧有《夏日出文明门》诗:"文明城外柳荫荫,百啭黄鹏送好音。行过御沟(护城河)回望处,凤凰楼阁五云深。"过桥不远为花儿市,"每月逢四日有市,日用及农器为多。其北四条胡同,则皆闺阁装饰所需,翠羽明珰,假花义髻之属,累累肆间"(见《天咫偶闻》)。沿护城河往东,为太平宫,俗称蟠桃宫,每年三月,"都人治酌呼从,联镳飞鞚,游览于此","人眠芳草地","箭洒(投壶游戏)绿杨坡"(见清初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清末人震钩也说"太平宫庙市最盛","地近河埂,了无市聒,春波泻绿,软土铺红,百戏竞陈,大堤入曲,衣香人影,摇扬春风,凡三里许"。冬天,护城河上又是一番风景:"寒冬冰冻,以木作床,下镶钢条,一人在前引绳,可坐三四人,行冰如飞,名曰拖床。积雪残云,景更如画。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都人于各护城河下,群聚滑擦,往还亦以拖床代步。更将拖床连接一处,治酌陈看于上,欢饮高歌,两三人牵引,便捷如飞。较之坐骥乘车,远胜多矣"(见《帝京岁时纪胜》)。后来护城河水日渐淤塞,清政府及民国军阀又不加倍浚,往日胜景,一去不返。崇文门到蟠桃宫的交通,则改为骑驴;驴识道,不乱走,不用人牵,到目的地自有驴将行人接去,绝无差误。这种情况,一直到解放前夕。

  今天,崇文门城墙已经拆除,护城河水改为暗沟流通。沿着城墙墙址,地面上铺成宽阔清洁的柏油马路,车马行人,昼夜不息;马路两旁,高楼耸立,绣帘翠幕中住着万户人家。地下筑有环城铁路,四通八达,电掣风驰,每天吞吐着几十万人次。这里与七百年前的元大都时相比,那是天壤之别了。

(《文史资料选编》第31辑,1986年出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6 , Processed in 1.06601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