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北京城,曾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都会。经过很长时间的变迁,到北京解放之前,北京城仍是明、清两朝故都的旧状。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军徐达攻下元代大都,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规划了城垣:缩短北面城墙近五里,其他三面城墙则加以修葺;把当日大都名称改称北平府,当作当时政府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并封其第四子朱橡在北平府为燕王。1403年朱棣继位为明代第三个皇帝,年号永乐,把北平府改为北京,又大力经营北京城墙和宫殿的建设,自1406年开始到1420年基本完成。北京城共有九个门。南面城墙正中的门叫丽正门,1436年(明正统元年)改名为正阳门,俗称前门;正南左边的门叫文明门,后改为崇文门;右边的门叫顺承门,后改名宣武门。东面城墙有两个门:南边的叫齐化门,后改名朝阳门;北边的叫东直门。西面城墙也是两个门:南边的叫平则门,后改阜成门;北边的叫和义门,后改为西直门。北面城墙两个门:东边叫安定门,西边叫德胜门。 明正统时,由于永乐时代修建的北京城垣,许多都是在元代城墙旧有基础上加砖修葺,月楼、楼铺也不完备,朝廷遂命太监阮安、督都同知沈清、工部尚书吴中平率领军匠夫役数万人,重新修建北京九门城垣、城楼,到1439年完成。到了16世纪50年代,明嘉靖时期,拟在北京城外修一道罗城,由于人力物力不足,仅修了南面城墙。正对正阳门外的城门就叫永定门,其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这样就把原来古代所谓行祭祀之礼的天坛、先农坛围在城区中了。这是突破周礼制度的都城规范的一次较大的变化。 正阳门建成后,到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被火烧掉。当时拟进行修复,因为明代在万历时期,政治腐败,贪污情况十分严重,太监权势很大,这个大工程就由太监主持。当时提出预算需用白银十三万两。管理工程的衙门工部营缮司郎中陈嘉言,在当时王朝里是比较开明的人,他认为这个预算开支太大、结果只用了三万两白银就报销完工,而陈嘉言则被太监排斥出位了。 1644年,清朝代替了明王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阳门箭楼又被火烧。在《乾隆实录》里记录着这样的事:箭楼重建时,乾隆皇帝曾令新换砖石,可是当时管理工程的大臣们并没有按此令施工,仍利用旧券洞进行修筑。修成后由于砖石斤量沉重,原来旧洞出现内裂现象,负责督工的大臣英廉、和珅等只好自己请求赔修,这是清代的规制。乾隆当时准将修建费用一半由英廉等负担,一半由政府国库开支。英廉等所负担的费用自然还是从老百姓身上榨取而来。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箭楼又一次被烧。据清《光绪会典》事例中记载,修复情况是这样的:箭楼原状是七间边檐进深,营造尺三丈四尺四寸,后楼抱厦廊五间,上檐后抱厦廊五间,估计修复需白银六万八干八百四十三两。1849年,清朝已衰落了,这是鸦片战争后的第九年,人力物力都感到十分困难。箭楼三丈四尺多长的大柁,已经无法筹办了。后来把西郊畅春园中九经三事殿中三文六尺长的大粱拆下使用,才把箭楼修复。这是被烧后第三年的事。 1900年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国主义者组织起来的八国联军借口侵入北京,劫掠焚烧,无所不为。最后清王朝投降外国,接受了《辛丑条约》,出卖了中国主权。在这场灾难中,帝国主义者把北京正阳门楼也放火烧掉了。这个事件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能忘记的仇恨。 正阳门的又一次重修,是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派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陈璧计划修复。当时工部的旧工程档案也被帝国主义者们烧掉了,旧图纸已经找不到了。只得按与正阳门平行的崇文门、宣武门的形式,根据地盘广狭,将高度、宽度酌量加大一些,修建了正阳门楼。据袁世凯等的报告说,正阳门正楼自地平至正兽上皮止,为清代营造尺九丈九尺。这个尺寸较崇文门高一丈六尺二寸,较宣武城楼高一丈六尺八寸。正阳门箭楼自地平至正兽上皮止为七丈六尺三寸,较正阳门正楼低二丈二尺七寸,后仰前俯中高。后来又从新计算,正阳门楼改为九丈九尺四寸,箭楼也增高了四寸。当日就按这个尺寸修复的。由1906年开始修建,至1906年底竣工。 现在的正阳门正楼和箭楼就是这次重建起来的。不过原来正楼与箭楼之间有瓮城联系着。辛亥革命后为了交通方便将瓮城拆除。因此现存正楼和后箭楼前后独立着。箭楼城台上西式短垣水泥栏杆,是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内务部总长朱启铃在1915年改建的。 清王朝时正阳门照例常备防御武器,有大炮、小炮、弓箭、鸟枪、长枪等。此外则是号杆、龙旗、云牌(传令品)等物。 现在旧北京城门、城楼中,明初的德胜门箭楼、西南角楼和清末重建的正阳门正楼及箭楼,都已列为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了。 (《文史资料选编》第9辑,1981年出版)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6 , Processed in 1.07448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