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桥的剧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畅

    提起北京的天桥,几乎无人不知,它在北京外城的南边(珠市口以南,永定门以北)。清代朱一新写的《京师坊巷志稿》中记载:“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有桥曰天桥,东南则天桥在焉,西则先农坛在焉。”在元代,这里是一带美丽的水乡,天桥正值大道上。明代嘉靖年前后(1522一1566年),北方民族常侵犯北京,明代朝廷命令修建北京的外城,因为经济上的限制,所以外城只建在了内城的南边。为此也就把天桥附近的河泊都填平了。可是,一到下雨天这里又聚成水泊,为了方便行人,天桥也并未拆去。到了1934年,天桥已被周围历年堆积的杂土、垃圾掩盖,桥栏杆再也无用而被拆去,年深日久,人们已经忘记这里曾经有桥了。

    自元代起,天桥就有市集,许多文士墨客常来游玩。到了明代,商市更扩大,每到端午节,许多达官贵人到金鱼池一带练习骑射,休息时就在这里饮宴。到了清代,心里仍是闲游的场所,尤其清代时南城多会馆,所以游人来天桥的更多。《大兴县志》中写道:“五月五日,天坛墙下,射柳为戏。金鱼池、草桥、聚水坛皆有树阴,可宴饮,相望不绝。”到了嘉庆十八年(1813年),再次把天桥的低地填平,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天桥一带不但有了较多的店铺,而且有了一些娱乐场所,如有说书的,玩杂耍的等等。因为这里卖的都是便宜货,所以来此地的农民、贫民特别多,由此时起,天桥就成为较低级的城区,各种失意落魄的人物,往往也流落在这里。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曾经把火车站设在天桥,并通行了火车,这给天桥带来了繁荣。以后虽然火车由永定门外绕行东方而停在正阳门车站,但因永定门外也有车站,天桥正值两个车站之间,更加促进了天桥市面的繁茂。

    进人民国以后,到1914年,才把天桥正式开为市场,其所以如此,还有一个很曲折的原因:

    前门(正阳门)外原来有一个瓮城(在城门之外再套一个有门的半圆形的小城,其功能是屯兵,是防敌军进人主城,旧北京城门多有瓮城之设)。瓮城中能避风(北京风沙极大),于是这里就成了一个临时的市集,十分热闹。1900年义和团火烧大栅栏老德记药铺时,不但在正阳门外引起大火焚烧百姓住户及店铺无数,而且把正阳门城楼和瓮城内的市场也烧掉了。宣统元年(1909年)瓮城两侧重修了许多正式的店铺,都安装了当时“摩登”的玻璃窗。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政府国务院计划在北京修造有轨电车,必须把瓮城拆去,并限周围的商号或迁移或拆除。于是这一部分迁移的商人就组织了一个集资股东会,把拆房的材料运到天桥路西的空地上,陆续建成了七条小街。其中北面的五条小街是算命、医治牙齿、买卖旧衣和旧货的地方,南边的两条小街是酒店和小饭铺。

    前述有名的京剧演员兼经理人俞振亭趁这个时机在香厂的北面搭造了一个戏棚(因为是芦席搭成的,所以称之为戏棚),请了一些女伶合演。这个举动又轰动了北京,于是天桥地区就陆续地开办了不少小戏院。

    民国三年(1914年),一位湖北汉阳人易哭庵先生著了于本《天桥曲记》,在序言中就写道:“天桥数十弓地,而男戏园二,女戏园三,落子馆三,女落子馆又三,戏资三大枚,茶资仅二枚。园馆以席棚为之,游人如蚁,窭人居多也。”文中所说的“戏园”是唱京剧或是河北梆子的,而所谓的“落子馆”是唱评戏的小剧场(北京人俗称评戏为“落子”)。现在我们知道当时的京评剧场有燕舞台、乐舞台、歌舞台、新舞台、吉祥舞台、升平茶园、振仙舞台、魁华舞台等。这些随着上海的习惯取名为某某“舞台”者,其实都是芦席棚,好一点的有一个木头造的门面。门口都挂着用朱漆水牌写出的戏目和演员的名字,作为广告。

    天桥,包括香厂的城南游艺园和新世界虽然也出过不少有名的演员,但是天桥地区的剧场简陋,观众贫穷,演员也不整齐 (大部分是尚未学成的童伶,或是因年老、伤残、艺衰等原因在大栅栏等地混不下去的落伍演员)。由于这些原因,使这地区的演剧身价远远低于珠市口以北的剧场。从民国元年以来,北京就有俗称"道儿北"与"道儿南"的两种剧场,"道儿北"是指珠市口大街及其以北的剧场,其身价高。而“道儿南”就专指天桥和香厂一带的剧场,身价低。道儿北的演员,除去穷困潦倒到毫无出路的地步以外,绝对不去“道儿南”唱戏,而一旦到了道儿南,除去极少数年青演员以外,就再也没有回到道儿北的希望。例如民国初年在道儿北曾经红极一时的秦腔旦角儿崔灵芝,其声名仅次于梅兰芳,在道儿南演出虽然火爆,但再也回不到道儿北了。当然也有少数先在道儿南后去道儿北的演员,但这都是一些有前途的年青演员。例如河北梆子的名演员李桂云,评战名演员新凤霞,包括相声名演员侯宝林,都是由道儿南升到道儿北的。

    到了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天桥还有七家剧场:在天桥路西约有吉祥舞台(不是内城东安市场的吉祥戏院)、振仙舞台、魁华舞台、升平舞台,这都是由男性演员演出的剧场。马路西边由北向南的是歌舞台、艳舞台和乐舞台,这都是坤伶演戏的地方。这时的芦席棚子大都换成了铅铁皮的屋顶。剧场门口虽然依旧简陋,但都漆得花花绿绿。因为四周居民用油灯,只有剧场用电灯,所以亮得格外耀眼,门口也总是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天桥的剧场和道儿北的剧场还有个特点,就是在戏园门口专门设人“吆喝”,“拉坐儿”。因为这里的观众大多不识字,所以虽有朱漆水牌的广告,他们也看不懂,向他们宣传的最好办法,只有雇人在门口大声吆喝,把里面演什么,谁演,有何吸引人之处等,都吆喝,甚至是唱出来。更有甚者是负责吆喝的人还把观众向剧场内拉。观众人场不买票,只在门口的钱板上放上应付的钱数就行。也有在剧场中“打钱”的 (即在演出中间收钱)。

    天桥的演员们没有道儿北的同行们富有,所以行头寒伧,常常是旧的还不合身。舞台当然很小,连桌围椅帔也是穷将就。

    1920年到1931年间天桥发生的三次大火以及1928年国府迁都后的萧条,都对天桥产生了影响。

    据1930年2月《北平日报》的调查,天桥市场共有店铺及摊贩773户,其中包括了9个戏园、说书馆7个,游艺及杂耍摊62个。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2:54 , Processed in 1.09667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