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华门大街路南,即现在的儿童剧院。真光戏院建成于1921年,它与开明戏院、新明大戏院鼎足而三,被称做是二十年代的三座新式剧院。真光与开明两家戏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是做为一个欧式剧场的整体来加以设计与建造的,所以它有着旧式剧场或改良式剧场所不具备的完整性。 真光戏院的外观与内部装饰明显的受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折衷主义”建筑的影响,一方面在“分割”、“柱式”和“线脚”上基本采用了欧洲十六世纪巴洛可(Baroque)的样式,另一方面又加进了十九世纪末欧洲盛行的以钢铁为骨、大的半圆形玻璃窗这样的建筑。 剧场是完整的,它有划分得很明确的前台、后台。虽然划分的比例未必完全得当,但它与旧剧场的“无设计”显然不能等同。 舞台有真正的镜框台口,而且台唇伸出不多,这是与改良式舞台最根本的区别。可惜是舞台内部的空间也很小,只有5米的深度,上部也没有可以吊装布景的舞台塔,这是一个缺陷。 观众席分上下两层,共可坐800余人,观众厅内部也是一种以巴洛可式为基础的、“折衷主义”的装饰,颜色是淡蓝灰色与白色相间,这也是北京第一座有着自己的较完整的色彩设计,而不是跟着传统程式或建筑法式盲目模拟的剧场建筑。剧场内有一个面积很小的前厅。剧场内也有着规规矩矩的男、女分设的厕所,总算是结束了在剧场外夹道中如厕的历史。 剧场的缺点是,舞台太小,而且,观众席的建筑为了支撑楼座,竟然安置了六根柱子,极大的影响了观众的视线。 真光戏院落成时,北京的市面并不好,剧场每星期只能上演四天左右,有一度甚至只有星期二、六、日这三天营业。演员都是极著名的好角色。剧场刚刚建成时,梅兰芳在这里和正在吉祥戏院大红大紫的昆剧名演员韩世昌唱"对台戏"。据说自民元以来,能和或曾和梅兰芳唱对台戏的,一个是韩世昌,另一个是坤角刘喜奎,偌大北京仅此二人而已。其他如尚小云、贯大元、小翠花等也都常在真光演出。 真光也是比较早实行对号人座的剧场,总之,这个剧场十分注意对文明习惯的宣传和实施。二十年代后期,真光改名为真光电影院,改演头轮美国片,很少演戏了。1944年6月,中国剧艺社聘请了伪满洲映画厂的演员,在这里演出苏联剧本《怒吼吧!中国》北京的大多数剧场及电影院,其时均无冷气之设,到了夏季剧场内温度高得可怕。但真光戏院有较多的电扇,这又胜过旧剧场甚多。从1924年一直到1949年,真光电影院基本上是一个电影院,许多北京人已不知道它还曾做为戏院而存在过。1949年后,它被改为“北京剧场”。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04:22 , Processed in 1.07586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