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光绪帝从四岁入宫,至光绪三十四年驾崩,享年38岁。和短命如咸丰同治一样,光绪也是英年早逝。以前学历史时,深为光绪帝因懦弱以致新政未能推行而深感叹息。日前看一本《瀛台泣血记》的书,转而又非常同情他,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思想也很想成就帝业的好皇帝,只是处处受制于西太后而不能而已。该书中提到了光绪之死,并称光绪之死乃大太监李莲英因担虑太后先于光绪而崩其将失势,故对光绪先下毒手耳。而看别的书,则称光绪乃病死,或曰死于肾炎。究竟是病死还是投毒死,史上多为传闻。我想有兴趣的同志不妨考究一下。 针对光绪之死,我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目前围绕光绪之死,至少有五种说法,这五种说法均有出处,且言之凿凿。我将其整理如下,以供研究者参考。 一说:太后赐死 这是启功先生口述历史的一段,也提到了光绪之死,很显然,他认为可能是西太后赐给的毒酸奶致死,也就是说是西太后赐死的,这和太监李莲英下毒手又稍有不同。 启功先生:我曾祖遇到的、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件事:他在任礼部尚书时正赶上西太后(慈禧)和光绪皇帝先后“驾崩”。作为主管礼仪、祭祀之事的最高官员,在西太后临终前要昼夜守候在她下榻的乐寿堂外。其他在京的、够级别的大臣也不例外。就连光绪的皇后隆裕(她是慈禧那条线上的人)也得在这边整天伺候着,连梳洗打扮都顾不上,进进出出时,大臣们也来不及向她请安,都惶惶不可终日,就等着屋里一哭,外边好举哀发丧。西太后得的是痢疾,所以从病危到弥留的时间拉得比较长。候的时间一长,大臣们都有些体力不支,便纷纷坐在台阶上,哪儿哪儿都是,情景非常狼狈。就在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从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终在慈禧这边忙活。但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接着这边屋里才哭了起来,表明太后已死,整个乐寿堂跟着哭成一片,在我曾祖父参与主持下举行哀礼。其实,谁也说不清西太后到底是什么时候怎么死的,也许她真的挺到光绪死后,也许早就死了,只是密不发丧,只有等到宣布光绪死后才发丧。这已成了千古疑案,查太医院的任何档案也不会有真实的记载。但光绪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亲赐他一碗“塌喇”,确是我曾祖亲见亲问过的。这显然是一碗毒药。而那位太医院正堂姓张,后来我们家人有病还常请他来看,我们管他叫张大人。
二说:被太后气死 本世纪三十年代,埋葬光绪皇帝的陵墓被盗,据说被抻到宝床底下的尸身是光绪皇帝的遗体。八十年代清理这座陵墓时检验了那具尸体的骨骼,却未见中毒成分。 难道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气死的?
三说:正常死亡 当年申报记载,光绪帝从1908年的6月起,病情日渐加重,故各地名医一个又一个接踵入京,中医之外又有西医,虽多方诊治,却未见大效,11月初病势增剧,去世前第九日已不再召见军机大臣,用药由庆、醇两亲王商酌,可见病入沉疴,处在危殆之中。由此判断,光绪之死应属于正常性病亡。
四说:李莲英下毒手 这一说见于《瀛台泣血记》。
五说:袁世凯下毒手 电视剧《走向共和》在剧中提出了袁世凯害死光绪的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