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马旭初:文艺和文物属于全人类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黎园文化

  马旭初 出身于古建世家,清史专家单士元先生曾赠书四字"哲匠世家"。明代营建北京皇宫,清代兴建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丰泽园、天坛、北海……都有马旭初的先人。
  正是受了家族的熏陶,
马旭初老人对古建筑情有独钟,多年来一直参与北京古建筑的修复、技术咨询和指导。他还组织成立了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创办了国内唯一有关古建园林的学术性刊物《古建园林技术》,传授和辅导古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马旭初:文艺和文物是属于全人类的

  黎园: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顶棚装饰形式,明清时期是以龙字为装饰的图案,叫二龙戏珠藻井,除了装饰作用,藻井还是镇火的吉祥物,原隆福寺正觉殿的藻井是天上的星宿藻井,一共是1472个星宿,被誉为中国的瑰宝,全世界仅此一个。这架藻井在文革时期遭到人为的破坏,请您介绍一下修复这架藻井的情况。

  马老:我先说为什么要修复它呢?一般藻井上都是龙,美国曾经买走我们一个智化寺的藻井,这个藻井是明朝的,是二龙戏珠藻井,那是七七事变的时候流落到美国的,现在在美国博物馆。而隆福寺正觉殿的这个藻井上是星宿,是唐朝的星宿,曾经用红外线照过,1472个星宿的名字都有,这是相当独到的,价值连城。文革以后,我从西黄寺院儿把破坏的藻井拣起来,当时已经成碎片了,后来根据尚存的旧有照片,找老木厂的老匠人修复起来,和原来一样完整,现在陈列在古建筑博物馆。


 

 

 

 

 

 

 

修复的星宿藻井

  黎园:这说明古建筑并不仅代表建筑本身,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实在太有必要保护了。像您修复的这个星宿藻井,它除了作为建筑文物本身的价值,同时还反映了唐朝的天文学。假如天文学的书籍失传,那么唐朝的星宿通过建筑这一方式就保存下来了。文化、艺术、书法,绘画等都反映在古建筑中,我国还有许多传统文化均通过古建筑保留了下来。

  马老:还有中国的戏楼,北京最古老的戏楼有多少人知道呢?大多数人只知道湖广会馆和正乙祠,很少人知道阳平会馆。阳平会馆在前门外的小蒋家胡同12号,是明代三层结构,看戏的包厢都是菱花隔扇,这个戏楼戏台的台板下边有一口井,这口井有三个作用,一个是为演“水彩戏”,如水帘洞;二是唱戏的时候有水音;三是防火。这个戏楼从清同治年间再未用于唱戏,一直作为中药铺的仓库。现在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黎园:这些戏楼就是当代的中国歌剧院、中国音乐厅,对它们的修复和保护对于研究我国的戏剧发展史都有非常高的价值。而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它反映了我国先进的建筑技术。这样精巧合理而实用的结构,说明我国古代就有高科技,只是现代将高科技这个名词泛化了,无形间高科技成了电子等国外技术的代名字,却忽视了我国积淀了几千年一直在运用的高端科学技术。用这么好的技术,除了修复古建筑,对于现代建筑学来说,更是巨大的财富。您对修复古建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您四处奔走呼吁各界修复古城墙的行动就被传为佳话。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马老:谈到修缮古建筑,有一个原则,是以旧修旧,以旧复故。比如老城墙,86年以前,从崇文门到东便门角楼,这段城墙已经残缺不全了,城墙周围私搭乱建,破坏相当严重。我不能看着不管呀,电视等媒体也配合报道这件事情,才逐步开始恢复老城墙。当时倡导北京的老居民捐献城砖,但是至今也没有砌得完整,因为缺少城砖。

  黎园:运用古代技术不能制造出新的古城砖吗?

  马老:现在即便用古代技术制造出城砖,砖的质量也不如以前了,用现在的砖修复古建筑,往往会出现返碱现象。为什么返碱呢?因为过去的砖要晒土,经过三冬两夏才晒出来。过去的水质也好,现在,尤其是北京的水质碱太大了,这是用古代技术制造的砖会返碱的原因。

  黎园:所以保护古建筑不仅仅是建筑专家们的事情,通过研究、保护古建筑能够反映出很多事情。对于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对全世界、全人类的贡献啊!希望我们的呼声能够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自觉的认识到古迹的价值,不要再破坏它。像您这样致力于修复古建筑的专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我们不仅仅要爱护古建筑,也要爱护像您这样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专家。我听说过一件事情,一些文物部件甚至散落到了厕所,您从厕所将这些文物捞起来洗干净,用于恢复古迹,这件事情特别令人感动。

  马老:我当时从茅坑里拣出的是斗拱,这种斗拱,一个老的八级工一天才能做一套,文物修复抢救都来不及,还能这样毁坏吗?被冲到厕所里,洗洗能用,我是尽力而为,茅坑脏吗?我觉得思想脏是最可怕的,威尼斯宪章里有一句话,文艺和文物是属于全人类的。

  黎园:文艺和文物的保护如此重要,应该引起传媒人的重视。

  马老:我觉得媒体的呼声很重要,古建筑并不过时,比如古建筑上刻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对联,这些做人的道理也反映在古建筑中,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明,因此传媒大力宣传保护古迹可以使大众认识到古建筑的重要性必要性。 (采写:黎园文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8 11:30 , Processed in 1.09382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