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化寺音乐、壁画和藻井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文生

一、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智化寺音乐》有人说北京有三绝,其中之一就是智化寺音乐。据我国音乐专家研究认为:《智化寺音乐》至少源承于唐宋的宫廷音乐,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北京智化寺全部建成,明英宗的宠臣、大太监王振把宫廷音乐带入智化寺,而后经过寺僧们研习演练形成独具特色的《智化寺音乐》,历经550多年,智化寺虽屡经劫难,但《智化寺音乐》却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智化寺是一座佛教禅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始建于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是大太监王振“舍私宅”并亲自主持修建的。整座寺庙规模不大,但特色显著,小巧玲珑,庄严华贵。庄重典雅的黑琉璃瓦顶建筑,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画,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以及传承不断的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学术、艺术价值。
  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不仅权倾朝野,而且还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人,曾广建寺庙,大度僧道,发卖度牒,修建智化寺更是“穷极土木”。甚至把象征皇帝特权的宫廷音乐移入智化寺,并在寺内组成自己的演奏队伍,封闭研习演练,经过艺僧们的刻苦努力,把宫廷音乐和佛事乐曲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 《智化寺音乐》。
  《智化寺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袭至今保存最好的乐种,内容丰富的工尺谱本以及曲牌、曲目、乐器、艺僧等,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体,都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智化寺音乐由两大乐种组成,一为京音乐,一为禅音乐,两种音乐的曲目、演奏风格不同,演奏乐器也不尽相同,但根本的区别则在于内容的不同。京音乐主要由宫廷音乐、寺庙音乐和民俗音乐三大部分组成,禅音乐则是以佛教音乐为主,即佛事中的歌赞。现在广为传演的是京音乐。
  《智化寺音乐》虽说是在寺内封闭演练, 但还是逐渐被北京城内的一些寺庙效仿, 很快形成了以智化寺为首的音乐派系, 俗称“京音乐门”。 久而久之, 《智化寺音乐》因外传被改头去尾走了板。 为了保护《智化寺音乐》的正宗地位, 外传的部分就被讥为“怯音乐”, 《智化寺音乐》 则被称为 “京音乐”。
  《智化寺音乐》保存下来的最早音乐谱本,是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智化寺第15代艺僧永乾的手抄本《音乐腔谱》。还有水月庵朗坤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以及民国初年的抄谱,这些抄谱虽然不尽相同,但没有根本性变化,据调查资料证实:演奏技术、发音效果,各庙丝毫不差。所有抄本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写的。工尺谱完全不同于现代音乐的谱,它是我国隋唐时代产生的一种记谱法。根据谱本存谱统计,《智化寺音乐》现有各类曲目两百余首,曲目内容丰富多彩,除去为佛事服务的内容以外,还有描写宫廷生活的,如:“逍遥殿”、“水晶宫”; 更有不少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 如:“拿天鹅”、“放海清”、“小花园”、“锦堂月”等等。
《智化寺音乐》的演奏乐器,表面看与一般乐器无异,实际都是特制的。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打击乐器,有鼓、铛子、铙、云锣等;另一类是管乐器,有管、笙、笛等。管子是主奏乐器,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八孔管,《智化寺音乐》用的是九孔管,前七孔、后两孔。笙是定做的十七全簧,笛则比一般曲笛音高。一般演奏用管两支、笙两支、笛两支、云锣两副,再加上打击乐器。
  《智化寺音乐》的演奏艺僧都是从小培养,3~7岁出家入寺跟艺僧学艺,勤学苦练,规矩甚严。他们不同于寺内的其他僧众,地位不高,却很辛苦。入寺先诵读工尺谱,每日练习听音和发音,教授方法古老且严格。然后学乐器,在窄板凳上练习吹奏方法和打击姿势,每次练习按照行、站、跪、做等姿势各练一小时,直至能在寒天烈日下连续演奏四五个小时,仍然韵真声满、字正腔圆,才算合格。
《智化寺音乐》虽说是音乐佛事的一个乐种,但从其乐曲内容的整体看,京音乐与佛事本身的结合是松散的、灵活的和表面化的,其乐曲内容与佛事内容并无必然的联系。从另一种角度看,它毕竟是源自于宫廷音乐,是在继承了古代音乐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是乐器、乐谱还是乐调、曲牌、演奏方法等都比较多的保留了唐宋旧制,尤其是京音乐的曲牌大多来自具有中国古典乐曲特点的南北曲。随着社会的发展,京音乐本身也经历了从寺庙到社会,从宗教艺术游离宗教本身,从音乐佛事进入艺术领域,发挥过不同的社会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智化寺音乐》再也没有以音乐佛事的面貌出现,而是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古老音乐艺术,保护珍贵的国宝为出发点。国家文化、宗教部门给予应有的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文化界、宗教界著名人士丁西林、吴晗、班禅、赵朴初、老舍、梅兰芳等人都从不同角度给予重视和支持。在他们的倡导下,智化寺的著名艺僧又重聚智化寺排练演出,成立艺术团、研究会,举行传承拜师会,老艺僧收徒弟,接续《智化寺音乐》的香火,培养第28代传人,多次在国内外进行演出,震撼过欧洲,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智化寺音乐》也从此完全脱离了宗教佛事,真正进入艺术领域。二、智化寺壁画《地藏菩萨说法相》建于明代的北京智化寺,有一幅珍贵的明代壁画——《地藏菩萨说法相》。壁画宽4?7米,高3?14米,总面积为14?76平方米。壁画绘制在木板的板壁上,木板上贴有麻布,其上涂是草泥,草泥层上有粉底层,然后是壁画表面的颜料层。
  壁画采用对称式构图,画面有13个人物。正中央是地藏菩萨,左右是闵长者、道明和尚和辅助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冥府十王。画儿的上端空余处有云纹图案。整幅壁画构图严谨、笔法细腻、技巧纯熟、用色考究。尤其是地藏菩萨,服装飘逸,肌肤柔美,神情端庄秀丽,给人以出世超凡,和蔼可亲,清新明净的艺术魅力,可谓是明代壁画的精品。
  地藏菩萨是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在诸菩萨中以“大愿”著称。据佛经记载,他受释迦牟尼的嘱咐,发誓要在释迦牟尼入灭,弥勒菩萨未成佛之前,让“三途六道”的众生都得到解脱,他的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千百年来广为佛教信徒传颂。画中地藏菩萨端坐在善听上,右脚盘起,左脚下垂,右手拿锡杖,左手握如意宝珠。面颊丰满,慈祥庄严。菩萨两侧各立6人,近侍菩萨的是道明和尚和闵长者。这二人是地藏菩萨两胁侍。宋《高僧传》载:地藏菩萨为新罗国(今朝鲜)王族,姓金名乔觉,后出家,法名地藏,时人称之为“金地藏”。唐玄宗至德年间,他来到我国安徽九华山结庐苦修,由于道行高深,受到当地善信闵长者的供养,后来闵长者的儿子也从他出家,法名道明。金地藏涅睟后,人们认为他是地藏王的化身,将九华山奉为菩萨应化在中国的道场,闵长者和道明和尚也就成了菩萨的二位胁侍。菩萨两侧的其他十人是冥府十王,他们的职责是审理或处罚死后的众生。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地藏菩萨与冥府十王的关系在《地藏菩萨灵验记》中有记载。五代后晋天福年中(936-947),印僧智炻自印度来华,带来了地藏菩萨变相和本愿功德梵硖。变相图为:地藏菩萨持锡杖,有圆形背光,左右有十王像。智炻解释变相内容的缘起说,古时西印度有一位菩萨,立下誓愿要拯救六道众生,画地藏菩萨得到冥府十王城去下告敕,称他能救护一切苦难的众生。十王得到告敕,欢喜赞叹,齐向地藏菩萨像表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任壁画菩萨教化,我等当竭力辅助圣化。尊像听罢微笑,于是在本像中加进了十王像。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十王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神?,多为道家拥有,地藏菩萨与十王联系一起是佛道混合的产物,由于地藏菩萨誓愿救度地狱众生,十王又与地狱有关,因此佛教或道教徒往往将他们供奉在一起,相沿成习。画中十王双手持笏,面向菩萨拱手而立,身着同样形式的衣冠,只是颜色有别。
  此幅壁画历经五百年世事沧桑,到目前未见到修复保护的记录。从整体上看,除有几个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地仗层及颜料层脱落外,保存尚好。三、古代建筑雕刻艺术精品
  《智化寺藻井》藻井是天花中最高等级的一种建筑样式。古人穴居时,顶上开洞以纳光、通光、上下出入。以后出现房屋后仍保留这一形式。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智化寺原有三块藻井。分别镶嵌在藏殿、智化殿、万佛阁三组建筑顶部。后两方藻井样式、图案差异不大。藏殿藻井因下方建有转轮藏,构图上带有浓郁的宗教气息。
  藏殿位于智化寺二进院西侧,它是智化殿的西配殿。面阔三间。因殿堂正中立着一具转轮藏而得名。这里的“藏”为容纳收藏之意。它是一个八面的棱柱体,每一面上都有45个长方形抽屉,一共360个,可收藏360部经卷,恰好与一年的天数基本吻合。过去,人们围着转轮藏走一圈就表示读完了一年要读的书。这是佛教信徒们为了尽快成佛尽早登上极乐世界想出的一个很直观的简便方法。这里我们暂且不谈转轮藏堪称一绝的雕刻艺术,也不谈其佛教艺术,只讲转轮藏顶部中央的藻井。因为从整体来看,转轮藏的顶部处理是最好的。它不仅在大家一眼能看到的表面,运用镂空雕、高浮雕、中浮雕、浅浮雕等多种技法来表现佛法无处不在,同时还利用了观众视觉上的隐约模糊感觉在转轮藏顶部大作文章,使站在下面的人容易在心理上引起联想,从而达到佛法至高无上的目的。
  藏殿藻井是一个圆柱形的藻井,下方上圆。其结构自左右坨梁起向上斜出,斜板上遍绘佛像,上面琢卷云莲瓣各一层,再上有一圈圆板像个井口,板之隅角亦雕卷云,其上有小斗拱五层,中央置圆板,书七字真言,
藻井落架藏殿万佛阁藻井内里卷草、莲瓣以朱、青、绿三色间杂相饰,别以金线,对比强烈,配合协调,应属上乘。它的外沿是方形,以覆莲形式层层递升,至最高处突然变仰莲,一尊毗卢佛像背西面东端坐于莲心之上,面貌庄严丰丽,衣纹洗练流动,毗卢佛像顶部的天花中,饰以圆板式藻井。凸起的顶部与凹进的藻井,伸缩相对,相得益彰。极有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智化殿在二进院,即一般寺庙中的大雄宝殿。东西三间、南北九檩,面阔18米,进深14?50米,是智化寺的主要建筑。万佛阁矗立于智化殿北,与如来殿一底一楼。底为如来殿,即佛殿。如来殿佛像背后有东西二梯通楼上,即为万佛阁。在这两座建筑中,各有一个精美的藻井,均系斗八式平面方型。井框外边长4?35米,内边长4米。它们的制作工艺精巧,结构复杂,是明代建筑木雕的极品。每格之边缘,饰卷云、莲瓣、供科,空档内置“八宝”。内八角与井心之间的斜板上,环雕八条游龙,中央圆心一条矫健粗壮的团龙,盘绕垂首,俯视向下。整个结构,比故宫南熏殿的藻井还要大、还要美。但令人遗憾的是30年代藻井流失,至今已有70年。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1930年初一个24岁的美国人劳伦斯西克曼(laurence Sic?kman)从哈佛大学研究艺术史专业毕业后,根据哈佛与燕京大学交换学者的协议,来到北平燕京大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在当时的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供职。这个年轻的美国人同时还受雇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其主要职责是为之搜求东方艺术品。西克曼在北平看到一座座古建筑雄伟壮丽,众多的精美绝伦的东方艺术珍品令他为之倾倒。他依仗交换学者的合法身份、对东方艺术品的研究学识和大量的金钱,如鱼得水地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他出入琉璃厂,广交古董商,遍游华北各地,大量“收购”古董艺术品。和西克曼交往的众多中国朋友中有一个叫纪三爷的人,据说此人五六十岁,高高的个子,多年来专门为洋人充当掮客。纪三爷家离智化寺二三百米,对寺内的情况了如指掌。当时的智化寺破败不堪、寺风日下,寺内主持普远和弟子卖物租屋无所不干,甚至将寺中的许多古松柏都卖给杠房做了棺材。纪三爷深知洋人的兴趣,也知寺人的德行,他忙前跑后,竭尽之能。在他的引导下美国人西克曼来到智化寺“寻宝”,寺内的两块极品之作藻井当然逃不过西克曼这位艺术专家的眼睛。于是在智化寺建寺伊始就在两处最辉煌殿堂智化殿、万佛阁上方镶嵌了486年的藻井,被西克曼劫走,她们一个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一个在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到现在已经整整70年。
  近十几年来,我馆始终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今年3月,我馆与美国收藏我藻井的博物馆再一次取得联系,并发表文章通过报刊向社会广泛征集资料。第一、现在可以肯定,费城博物馆所藏之藻井是万佛阁藻井,纳尔逊博物馆所藏之藻井是智化殿藻井。第二、通过美国寄来的照片,可以分析出藻井的基本结构及建筑形式。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古建专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许先生对此藻井极感兴趣。通过照片分析测绘得知,万佛阁藻井共有八层。第一层:中央圆形为团龙雕刻,刻以龙云蟠绕,蟠龙衔珠,制作聿皇之极,为四色烁火,此为藻井最高一层;第二层:是一圈七踩斗拱雕饰实物,以此代替斗八藻井之八角井,其高20公分以支托压厦板和随瓣枋之斗拱;第三层:为上述八块斜板上雕升龙、降龙及卷云,兼具雄健流丽之美;第四层:雕刻为内八角内侧之卷云莲瓣以及外围八具三角形、八具菱形,内八宝雕刻,雕画金岔角云,岔角夔蝠等,设色为金琢墨,沥粉贴金等,以及四个三角形拱科雕刻;第五层:为南北方向各两条通长和其上四周方角条形云龙,云水雕刻,模仿上述三角形内拱科雕刻,为五彩平身科斗拱;第六层:为四周天宫楼阁木模,象征天庭世界。每侧7幢,四周28幢加角模4幢,共32幢。每侧正对藻井中央轴线处为三滴水角重檐楼阁;第七层为卷云卷水雕刻。到此藻井全部置于殿内大柁之上。大柁之底原为三排佛龛,下部为宝装莲瓣。30年代拆毁时,诸龛连带卸下,龛盒堆置至今,佛像已无,此为藻井最后一层第八层。许先生认为万佛阁斗八藻井结构上属于叠涩与木斗拱并用型。它不同于应县净土寺大殿内藻井(全斗拱,占空间,少雕饰),不同于大同观音阁薄伽教藏,不同于应县木塔(无斗拱,斗八为虚),更不同于景县景福寺大殿和南溪旋螺殿之如意斗拱(无力量,无力度感)。智化寺藻井真可谓巧夺天工,创造藻井装饰之极至也。通过充分、扎实、细致的调研活动,利用大量时间完成了该殿测绘工程图、彩画、设计和藻井放样设计等工作,完整地揭示了藻井全貌。遗憾的是,智化殿藻井资料目前掌握甚少,从现有极少资料中可以分析出这个藻井的边缘处理与万佛阁有明显不同,其他不同点需进一步考察分析。
(作者为北京文博交流馆馆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3:58 , Processed in 1.09322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