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着晶莹的月亮,吟出多少歌咏月亮的诗篇? 中秋时节,天高气爽,玉宇无尘。八月十五中秋夜,一轮皓月当空,更加显得皎洁明亮,家家户户,合家团圆,欢渡中秋。 在北京地区,有一句描绘中秋月色的歇后语,这就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它除了生动地描绘了八月十五的月亮之外,而且寓意深刻。 “正大光明”一语,最早出现于宋朝《朱子语类》一书,该书卷八十一中有:“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其间平易明白,正大光明。”明朝人吕坤的《呻吟语应物》中,有“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一语。后来,明、清时期,凡府衙大堂上,往往高悬“正大光明”的匾额,以示大公无私、为圣为贤。 正大光明作为描绘中秋朗朗明月也是十分贴切的。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西、北有丛山环绕,又有永定河、潮白河流经其间,因而也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它虽属于大陆性气候,但与其它地方比较起来,显得四季更加分明。特别是立秋以后,来自西伯利亚大陆的含水汽很少的冷空气,进入北京上空,此时天空云雾很少,天空能见度高。另外,北京的秋季正是粮丰果熟、草木繁盛的时节,金风送爽,尘土不扬,大气也十分洁净,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中秋佳节,月轮正圆,高挂碧空,就自然显得格外皎洁明亮。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用来形容一个人心怀坦荡、无私,行为光明磊落。如:“我们的老书记办事丁是丁,卯是卯,那可真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让人从心里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