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土话中几句与满族有关的歇后语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瀛生

    汉语诸方言中皆有歇后语,都很生动,而北京土语中的歇后语更有特色。歇后语的产生有政治、经济、民族、社会、民俗及其他诸背景。北京地区远自唐代幽州即为众多民族杂居之地,历辽、金、元、明、清诸代,北京或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为帝都,为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多样充足的背景和条件,故北京话的歇后语不但丰富多采,而且独具特点。北京虽非满族故乡,但自清初满人入关,人数众多,而且在政治、经济及其他方面占重要地位,历时既久,于是北京土语中形成了不少与满族有关的歇后语,限于篇幅,列举数则为例。
    (1)奶茶铺的炕——窄长。人们讥讽某物过窄过长,即长度过大于宽度,以至不成比例时,常说这句歇后语。原来清初满族入关时,同来的有大量八旗蒙古族人,这些人喜欢奶茶,吃奶饽饽。为应此需,街上出现了不少奶茶铺,为满蒙旗人而设。因地面狭窄,就在店堂内筑一长而极窄的炕,以供众多顾客列坐饮食。由这种印象,日长天久,产生了这句歇后语。
    (2)上坟的羊——豁出去啦。人们说“拼了”、“豁出去了”、“无法挽救了”时,常用这句歇后语。原来满族人入关后,多将关外祖坟迁葬于北京郊区。满族人上坟,必须杀羊以祭。《儿女英雄传》中安太太祭何氏夫妇亡灵即用此礼。那时城内居住的满人时常用车拉着食盒,牵着一只羊,到城外坟地杀羊以祭亡灵。这一景象是人们常看见的,一见此景,人们即知此羊准死无疑,是无法挽救的了,只有拼出一条命,豁出一死。
    (3)纸糊的驴——大嗓门儿。北京人谓人“大呼小叫”、“大声叫喊”,常用此歇后语。原来满族旧俗,人死后,家属将其衣物焚烧,并杀其生时所乘的马,楦皮以祭。后来满人日益贫困,无力烧真物,于是出现了“冥衣铺”,用纸糊衣物马驴等无不毕肖真物。冥衣铺糊出马驴来,极似活畜,只是不管怎么相似,终于是个空膛,纸糊的马驴颈内是个大空膛,就成了大嗓门儿了。用此语讥讽人大嗓吵人。
    (4)天灯杆子绑鸡毛——好大的掸子。“掸子”与“胆子”谐音,北京人讽刺某人“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常用此语。原来满族人家自古就在庭院立一极长的木杆,是祭天神用的,满语称此杆为Somo,人们俗称此为天地杆子、祖宗杆子。入关后,祭天之俗渐衰,而改为过年时在天地杆子上挂一油灯,称为“天灯”,于是天地杆子就改成天灯杆子了。人们想,此杆极长,如顶上绑上鸡毛,以杆为柄,就成一把大掸子了(北京惯用鸡毛掸子)。利用“掸”与“胆”二字谐音,形成了这句歇后语。
    (5)弓箭师傅数弓码儿——一五一十。清代满族男子至十余岁即学习步射和骑射,一入弓房(学习射术之处)先学步射。学时,学习者听弓箭师傅喊口令,两腿骑马蹲裆式蹲稳,两手握拳,两臂自体侧微弯上举,至头顶上方两拳口对拢。这时弓箭师傅喊满语数词由一至十:“emu、juwe、ilan、duin、sunja、ninggun、nadan、jakun、uyun、juwan”。喊时拉长声,有意拖延时间,使受训者多坚持。喊声清晰,一板一眼,毫不含糊。由此形成了这句歇后语,谓“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全始全终”、“全盘托出”等时用这句话。
    (6)内务府摆席——吃不了兜着走。北京话谓“担当不起”、“了不了”等义为“吃不了兜着走”,例如说“你要是这么办,惹出漏子来,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清代宫廷有不少宴会,如帝后万寿宴、大婚宴、宗室宴及其他。宴席由内务府办理。席面很特殊,一支烤得半生不熟的羊腿(带骨)、四大盘糕点、四大盘水果,王公及够品级的大臣参加宴会者每人一份,量很大,但只能吃块点心,吃个水果,半生的烤羊腿无法下咽,此外酒(米酒)倒是任意喝。与宴者吃不了这许多东西。有个规定,散会后,允许与宴者将吃不完的东西带走;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
    (7)海子的鹿——愣着。清代皇室遵守祖制,以狩猎习武练兵。入关后,失去了当初在关外时的狩猎环境,于是就选定南苑海子草深林密之处为皇家猎苑,由关外运来许多狍鹿等兽,栖息繁殖于这一地带,皇帝不时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将士于此狩猎。鹿生于山林,为觅食和逃避敌害,无时不处于机警状态,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奔逃。可是被放养在海子以后,到处皆食物,更无虎狼的侵扰,日长天久,机警之性尽失,吃饱了没事,就呆呆地愣在那里,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讽刺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四体不勤,成天闲呆着,即用此语。
    (8)麻秸杆儿打狼——两头儿害怕。满族人猎取禽兽是用刀枪弓箭,只有打狼用坚实的木棍(也可用铁棍)。这是满族人根据长期狩猎经验,知道对付狼使用棍棒胜于使用刀枪弓箭。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人们假设,手中拿的不是坚实的棍棒而是一根麻秸杆儿,此物亦呈长棍状但极脆易折,不堪用以打狼。执此物遇见了狼,狼见人手执长棍,不知虚实,有点儿害怕。而人也是心惊胆战,明知手执之物极不可靠,只可硬着头皮假作欲击之状。这时,人与狼双方都害怕。人们遇事双方不知虚实而都在担心着,用此歇后语。
    (9)瘸子打围——坐着喊。满族自其先世即以围猎方式猎取野兽,俗称打围。许多人形成一个包围圈,中心有大旗指挥,人们整齐地前进,包围圈即渐缩小。那时山林里野兽极多,包围圈一小,即将许多野兽包围在圈内。这时狐兔等兽四处奔逃。人们齐声呐喊,弯弓驰射,枪扎刀斫,猎取兽类,每次打围可获大量兽类。人们设想,假如有个瘸子参加围猎,他腿脚不利,难以奔驰杀兽,只能坐着空喊,不能实际行动。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说人只空喊而不行动,只动嘴而不动四肢,即用此语。
    (10)上驷院抹白矾——满漾。清代管理皇家马匹的机构称为上驷院,内设专职兽医师多名(满、蒙古、回三族人),为马医疗病症。马有一种病,其症状是鼻腔内产生脓性分泌物,不断自鼻孔流出(现代兽医学称此症为“鼻疽”),清代兽医师称此症为”鼻湿”。其满语名称书面语写为manggiyan,一入口语,即说成manyang(这是依满语书面语与口语间音变规律而来的,兹不详述)。汉语北京话谓向容器内倾倒液体物(如水、酒、茶、油等),倒得过满,至于“满而溢”时,说“漾”(《新华字典》“漾”字有此释义),常说“满漾”,这与满语的manyang谐音。上驷院兽医师医此病症的疗法是将白矾干烧成粉,将此粉涂入马的鼻腔中(可能是利用其收敛作用)。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上驷院抹白矾——满漾”。例如有人往茶杯里倒茶,倒得过满以至于“满而溢”了,旁人就说“嘿!瞧你这茶是怎么倒的,真是上驷院抹白矾啊!(下隐“满漾”)”。
    (11)粮食店搬家——斗(都)是你的。后金和清初所编的八旗汉军以及八旗满洲所属的包衣佐领和旗鼓佐领中的汉族成员,绝大部分是明代辽东汉人。明代的辽东是一行政地理区划,西起山海关,东达抚顺,北至开原,向南包括辽东半岛;明代的辽东归山东省按察使司管辖。后金和清初满人最先接触的是辽东汉人,接触最频繁的也是辽东汉人。辽东汉人是教满入学习汉语的老师,所以清代前期满人的汉语是辽东口音。明代辽东口音与现在辽沈一带的口音相同。“都”字作“皆、全”之解时,辽东话和北京话都读“dou”,而不读其本音“du”。但在辽东口音这个“dou”读上声,北京口音则读为阴平。“都”(dou)读上声,即与“斗”字谐音。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其语音明确证明此语或是清初在北京形成的,或者甚至是从辽东带来的。所说的“斗是你的”,义为“全是你的”。例如数人分物,最后剩下一些全分给某人了,就说“这些全(或都)是你的”。说粮食店搬家斗是你的,原本是说“量粮食的斗由你拿着”。“都”(dou)字如果照北京音读作阴平,与“斗”不谐音,这句歇后语就不成立了。
    (]2)炒肝儿兑水——熬肺。汉语有熬、炒、煮、烩等之分,满语一律说炒。满族人自古崇信萨玛,跳神求福,供品除打糕外,必杀猪煮肉上供。祭神后,将猪肝、肺、肠、心等切碎煮熟,加淀粉勾芡,实即烩下水。满人进关将祭神煮肉之俗带到北京,从而北京出现了“炒肝儿”;用炒字,仍依满语炒、煮、烩不分的习惯。北京话说人因事不顺畅而心烦为“熬心”、“熬肺”。由此联想到炒肝。如果将勾了芡的炒肝儿锅里兑上水,芡一被冲开,就成了一锅熬杂碎了,由此形成了这句歇后语,形容人心烦,例如“这几天就为那件事,我心里别提多熬糟了,简直是炒肝儿兑水,(下隐熬肺)”。旧时烩下水以心肺为主,肝、肠较少,近年只剩下肠,变成烩肠了。
    (13)翻穿着皮袄——装羊。“羊”与“佯”同音,说“装羊”实际指的是“装佯”。《新华字典》“佯”字的释义是“假装”,并举出“佯死、佯攻、佯作不知”为例。总之,“佯”是“假装”的意思。满族人是世代的猎人,其居地白山黑水之间,盛产貂、狐、灰鼠、银鼠、天马、猞猁等兽,满族人冬服即穿这些裘皮;以游牧为业者,如蒙古族人则穿羊皮衣。满族人只有给长辈穿孝服(丧服)才穿羊皮,而且穿法特殊,是把羊皮衣翻过来穿,白色羊毛在外面,皮袄的布面反在里面。人们看见这样翻穿羊皮袄的景象,觉得好像是人在装羊。恰好“羊”、“佯”同音,于是形成了这句歇后语。遇见有人故意装糊涂,明知而装不知,奸诈人装善良,作了坏事假装与己无关等等,而用此语。
    (14)板子上的挂钱儿——白搭。满族人在西墙和北墙上各设一木板(以三角形木架支着),称为祖宗板子,简称板子。板子边缘处贴着白色挂钱儿下垂着。挂钱是一长方形白纸,上刻满字huturi(义为“福”)或ferguwecuke(义为“灵”)。此物既是白色纸,又贴在板子边,向下垂着,于是形成了“白搭”。北京话谓“徒劳”、“白费事”等为“白搭”,由此形成了这句歇后语。
    (15)树梢儿上挂蔼杭——高眼。满语谓习射所用的靶在书面语写作aigan,口语为aihang,“蔼杭”就是aihang的汉字音译,靶的中心称为“眼”。将蔼杭悬挂在高高的树梢儿上,就成“高眼”了。北京话谓人“眼力高明”、“有鉴别力”、“料事如神”等为“眼力高”,俗说“高眼”。例如有人精于鉴定文玩古器和书画,识别珠宝翠钻之真伪和成色等,就称赞此人“高眼”。又如有人精于分析问题或形势,从而能料事,也称此人“高眼”。
    (16)竹板儿弓——一个劲儿。满族人自古即以弓矢为狩猎工具和战斗的武器,所以极精于制造弓箭,深懂弓的弹射力,弓的弹射力称为“力”(即以“力”为弓强弓弱的单位)俗称“劲儿”。弓以竹板为胎,为加“劲儿”,而在竹板内面镶上水牛角。单是竹板而未镶水牛角的弓,其弹射力为“一力”,俗称“一个劲儿”;所镶牛角越厚,弓的“力”(即“劲儿”)即随之而增,最强的弓为十“力”(即十个“劲儿”)。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北京话谓人“胸有成竹”、“坚持己见而不为人所动”、“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等为“一个劲儿”,例如“凭你说破了嘴,他也是竹板儿弓一个劲儿。别指望他改主意。”
    与满族有关的老北京歇后语很多,这里面大有文章,切勿等闲视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07 , Processed in 1.26339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