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柳丛 崔永福&nbs

    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记得小时候,每当听到“咣咣”的敲锣声,就知道吹糖人儿的来了,总要磨着奶奶去看吹糖人,有时也买回一个“糖耗子”或“猴拉稀”来。糖耗子是最便宜、最简单的糖人儿,只见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下有炭火,保持一定温度)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不知怎么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津津有味,十分有趣。
    吹糖人儿的小贩既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来讽刺那些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成本虽低,而获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需要做极大努力和长期等待,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吹糖人的小贩为什么以打铜锣来代替吆喝呢?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的糖人也是用模子吹出来的,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作了皇帝,“印”、“胤”同音,而封建时代,对皇帝的名称是要避讳的,百姓绝对叫不得。吹糖人儿的再吆喝“香印”怕犯忌讳,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05 , Processed in 1.08289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