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作家吴昌龄撰写的《花间四友·东坡梦》第四折:苏东坡向好友佛印和尚问禅,佛印回答他说:“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砂锅璺到底。”“璺”字(音问)也写作“纹”,原指器物上的裂纹或裂缝。砂锅是由陶土和沙烧制而成的,很薄脆,不裂则已,一破则裂纹到底。此歇后语利用“璺”与“问”的谐音,表明对事情追根究底、寻根求源的探索精神。 “打破砂锅——璺到底”这条歇后语由来已久。清朝人石成金对其还曾在《传家宝》中作了一番有意思的注释,其曰:“予闻老人云:打破砂锅璺到底,盖沙瓦之锅,一有破损。则璺到彻底。谓人之言行,无论大小、俱当慎重……这就是璺字的本义了”。至于砂锅,清朝人李光庭《乡音解颐》里,还有一首咏砂锅的别致小诗:“铸铁熔铜巧作锅,搏砂伎俩试如何?叩同瓦缶金难拣,炊到香粳玉惯磨。打破可能归净土,陶成直欲罄恒河。算来亿万千窑户,作传无人志橐驼。”在这首诗的前面,李光庭尚作小注:“相传作砂锅者多驼背,或曰俯伏搏砂,岁岁遂成伛偻。”可见砂锅制作者之辛苦。砂锅种类繁多,起码分为白砂锅和黑砂锅。黑砂锅除燉肉菜之外,尚可用来燜饭,煎中药。在北京主要产黑砂锅,北京人又称砂股子,以京西南大灰厂一带出产为佳,至今在京西云岗附近还有砂锅村。但砂股子却很少出产了。 北京歇后语中,提到砂锅的还有:“砂锅砸蒜——一锤子买卖。”比喻某人办事不留后路,不留余地,不顾后果,也有孤注一掷之意,比如说:“我呀,‘砂锅砸蒜——一锤子买卖’只这一回,好歹以后不干了。”还有“砂锅安把儿——怯勺。”讽刺某人缺乏生活经验,知识不足,做事外行。“卖砂锅的棉袄——缺领儿。”卖砂锅的,旧时多担挑串街吆卖,为了担起来方便,便于两肩替换,所以所穿上衣都没有衣领。此语多形容一些言行没礼貌、不懂规矩者。“卖砂锅的撂挑儿——小心翼翼”。“卖砂锅的砸挑儿——赔本图痛快”。或“卖砂锅的摔货——好听那个响儿。“响儿”为北方土语,即声音,都是突出砂锅易裂易碎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