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味小说拉杂谈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石继昌

    综观京味小说,当以《红楼梦》为个中巨孽,作者酋雪芹是京城八旗子弟,语言流利,文笔典雅,早已众口一词,不待饶舌。然而,《红楼梦》毕竟是二百多年前的语言,和后来的京味相比,尚有雅俗之分。《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也是八旗子弟,成书在同治、光绪间,晚了《红楼梦》百余年,人物语言已接近晚清,尤其是书中张舅太太、金凤母女的对话,更是妙语连珠,如见其人。早年新文化运动,钱玄同先生提倡普及国语,就对《儿女英雄传》倍加倾倒,据说钱先生对书中某些生动的对话达到背诵如流的程度。
    清朝末叶,社会上已有推行京话的措施,发起其事的是宁河王小航先生(照)。先生本是戊戌新党,为普及教育,待创官话字母,主张京话应定名为官话,官者公也,官话就是公用的语言,和北京的市井土语应有所区别。他制定的官话字母,开后来注音符号的先河。清政府为推行官话,在京师各通衙设立宣讲机构,向市民宣讲官话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北京的各种报纸,如《正宗爱国报》、《京都日报》、《公益报》、《群强报》等,改变过去文风,从时事评论到杂文小说,一律使用近似当时口语的白话文,蔡友梅的《新鲜滋味》,燕斋的《燕斋闲话》。鲍世兴的《白话左传》,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上述白话作品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语体文不同的是:这些作者都是地道的北京土著,使用的是市井流行的京味十足的语言,尽管话之者认为这些作品失于俚俗,然而正是这些俚俗,恰足以体现出清末京味的真实风貌。
    时有署名“湛引铭”(暂隐名)、“尹箴铭”(隐真名)的作者,在《群强报》等副刊每日连载。《白话聊斋》按《聊斋志异》的篇目敷演成文,但非据原书直译,中间加叙时事风光,插科打诨,饶有逸趣。据笔者记忆所及,《白话聊斋》大约写了数十篇,每篇一两万至五六万字不等,有的家庭将其装订成册,五六十年前的街头冷摊,还可偶然一见。这些老北京味极浓的作品,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殆已寥若晨星,徐剑胆的《阔太监》,徐存羽的《宝马神枪》,分别连载于《实报》与《新北平报》,当属此类作品的殿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07 , Processed in 1.10190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