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某人在某件事上“装糊涂”,无须多做解释,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若直说别人“装糊涂”,既显得乏味又过于直率,对方也不容易接受。所以,北京人说对方“装糊涂”时,总说成是“装傻充楞”,多数人又说成是“装蒜”,更巧妙一些呢,则说对方是“水仙不开花儿”,那后面的意思不言自明,自然就是“装蒜”了。因有“装蒜”即为“装糊涂”之意,所以北京人忌讳别人说“把蒜装进衣袋”或问“您口袋里装着蒜吗”? 大蒜,古代称为葫。相传是在公元前139年至公元前119年间,西汉时期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西域带来蒜种到内地种植的。因为稀少,皇帝视为新鲜物,便首先在宫苑中开始种植,每到收获季节,皇帝高兴,便把所获大蒜头赐给文武大臣以及宫廷王侯。天长日久,一传十、十传百,蒜种多起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蒜的收获量也就多起来,成了国内“花椒、大料、葱、姜、蒜”不可缺少的重要调味品。因为大蒜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所以在我国、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不食用大蒜的人很少。《本草纲目》中说:“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大蒜”。实践表明,人生食适量的大蒜,不仅可以调剂口胃,更有杀菌去毒的效用,对防治肠道传染、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等均有奇效。 我国人民很早就对大蒜的功能有认识。早年,北方民间就曾流传着这样个故事:有一家农民,不幸死了妻子,只留下一个十来岁的儿子,父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倒也不错。后来,经别人撮合,给他找了继妻,成了他儿子的继母娘。谁知继母偏心眼儿,对她自己的亲生儿子百倍疼爱,对前妻留下的孩子却十分讨厌,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日后独霸家产,便想法把前妻的儿子整死。可又不好直接下毒手把他杀死。想来想去,她便把两个孩子叫到面前说:“从今儿个起,你们分别去看管咱家的两块地,谁看管什么就吃什么,不许回家吃饭。”她叫自己亲生儿子去西瓜地,前妻的儿子去看管大蒜地。她想,大蒜太辣没法吃,日久天长,前房的儿子准饿死。亲生儿子看管西瓜地,每天有西瓜吃,自然占便宜。可是没多久,她到地里一看,可不得了,亲生的儿子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快要断气了;而前妻的儿子呢,又白又胖。原来,西瓜虽甜,但养料缺少,又利水利尿,孩子吃多了又没别的粮食吃,自然要瘦下去。而前妻的孩子饿了就煮大蒜吃,既杀菌又有营养,天长日久,自然又白又胖。 北方人懂得大蒜的功效,所以农家多种植,每到麦收之前除留足自己用外,便把大蒜挑到市面上去卖。市民也总要掏钱买几辫挂在房沿下,待日后慢慢地揪着吃。 水仙为南方花卉,其根茎外型与大蒜差不多。水仙产地的花农每年十月将水仙的球茎种在地里,来年五六月再挖出来阴干,连种二三年之后,球茎长大了,里面有了花芽,再经水泡便可开花。在北京地区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初泡水仙,二月之后,正好春节前后开花。但水仙对温度要求较严,白天温度在15℃、夜间不低于5℃为宜。过低自然不发芽,温度过高,水仙只长叶子不开花,等到叶子枯萎时,根部依旧留下像蒜头大的球茎,养花人白忙活一场,养花儿不见花。这才引出了“水仙不开花——装蒜”这句歇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