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柳丛 崔永福 

    在中国古代,男人女人都是不能随便剪头发的。《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在三国时,有曹操割发代头的故事,说明头发的重要。男人留长发,就要讲究卫生。朝代不同,处理头发卫生的方法也就不同,各个时期对各自的处理方法称呼也不同。远的不讲,明代即称剪发为“篦头”,清代称为“剃头”,辛亥革命以后,人们的头上没了辫子,于是又称之为“剪头”或“推头”,直到解放以后,“理发”一词才时兴起来。明朝时,有“篦头匠人”,用一块方布包着简单的工具,奔走于富贵人家,替人篦头,被称之为“篦头的”。在皇宫内,则有专门的篦头房,“近侍十余员,专为皇子、皇女清发、留发、入囊、整容之事。”
    到了清朝,为了所谓“消除前朝”影响,在全国闹起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运动,强迫所有的男人剃光脑边头发,只允留一根辫子拖在脑后,一改以前各朝留满发盘在头顶上的习惯。据说,这拖在脑后的辫子,因似马尾,有“愿为大清牛马”之意,所以清朝大臣及各级官员等也都穿马蹄袖袍服。因为要剃头,便有了“剃头挑”。“剃头挑儿”担在肩上,一头儿是一个座凳儿,下面连着个抽屉,里面装有理发工具;另一头儿是供洗发用的热水及脸盆儿、手巾之类。剃头匠人担着挑儿,手里拿着一尺余长的镊子状的金属“音叉”,俗称“唤头”,以铁棒在其中间拨动,发出幽长的颤音,用以招徕顾客。为用热水方便,剃头的挑子的一头儿,(即放脸盆的那一头儿)还要置备一个小火炉,只要出“挑儿”,火就得生着。因而便引出了“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用以说明事情的双方,只有一头儿表示热情、关心、主动,而另一头则表现得冷淡、漠然、迟缓。“剃头的不打唤头——没想(响)了。”借“想”与“响”谐音,变成“没想儿了”,说明一件事没有希望,没有成功的可能了。
    现如今,留光头的人少了,剃头匠也随着人们开始时兴“理发”而改称为“理发师”。而同时借用“理发”一词的歇后语也产生了。“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儿学起。”巧妙地借用“头”字,转为“开头儿”的“头”,比喻一件事要从零开始。
    与剃头有关的歇后语还有:
    “剃头的骂街——头儿着的。”旧时称领导者、组织者为“头儿”,比如衙门中的班头、工头儿等等,如有“剃头的砸挑子——不给头儿干了”。“猪八戒剃头——道儿太多。”是借猪脑袋凹凸多,故剃出头来颜色深浅不一,出现许多道道儿。此语褒贬不一,用于夸赞一个人精明强干有心计,则说:“猪八戒剃头——道道儿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办事水平不高,但好出点子(又称为馊点子),也可用“猪八戒剃头——道道儿太多。” 

 

 

 

 

 

 

 

 

 

 

 

 

 

 

 

 

剃头挑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9 22:00 , Processed in 1.09962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