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柳丛 崔永福&nbs

    张恨水先生的小说《啼笑因缘》中,曾对民国初年的北京天桥作了生动的描绘:“……四围乱轰轰地,全是些梆子胡琴及锣鼓之声。三四家木板支的街楼,楼面前挂了许多红纸牌,上面用金字或黑字标着什么‘狗肉缸’*‘娃娃生’,又是什么水仙花、小牡丹合演《锯沙锅》。门楼边牵牵连连,摆了许多摊子。……穿过茶棚,人声喧嚷,远远一看,有唱大鼓的,有卖解的(注:杂耍、马戏为解、如跑马解),有摔跤的,有弄口技的,有说相声的。左一个布棚、外面围住一圈人,右一个布棚、围住一圈人……”。由此可见旧日天桥这个大众化娱乐场所的一般概貌。
    天桥,在北京城南的前门和永定门之间,它的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先农坛。过去,这个地方曾有一座高高的石桥,是明、清两代皇帝到天坛祭天时的必经之地,故称天桥。据有关书籍记载,天桥一带早在元朝时就是一个市肆,明、清之时更加兴盛起来。辛亥革命之后,因为拆除了正阳门侧的荷包巷,商贩纷纷迁往天桥,集资盖起了七条街巷。北边五条街巷有医卜星相(镶牙、补眼、点痣、看相、算命等),还有买卖估衣的浮摊及钟表、洋货、鞋靴等行业的店肆。南边两条街巷是饭铺和酒馆,以后又陆续办起了五个戏园子、六个落子馆,名称有歌舞台、乐舞台、燕舞台、升平茶园、
    *昔日秦腔、晋剧里的生角演员多以“红”为名,如“香油红”、“舍命红”等,著名晋剧演员丁果仙艺名即为“果子红”。这里提到的“狗肉缸”,当是“狗肉红”之误,只因《啼笑因缘》原本误排,以后的翻印本便以讹传讹了。振仙舞台等,成了一个从日用百货到饮食娱乐,各行俱全的综合市场。这里卖什么东西的都有,而且买什么都比城里大字号的便宜。所以当年劳动人民都把逛天桥当作一种有趣的消遣和娱乐活动。郊区的农民进城,也非要到天桥走一趟不可。
    天桥是旧日北京最大的“露天娱乐场”,这里的民间艺人很多,各有各的固定表演场所,露天演出名曰“撂地”,当时杂耍中最著名的有绰号“八大怪”的云里飞(滑稽京剧)、大金牙(拉洋片)、焦德海(相声)、大兵黄(卖药糖)、宝三(武术)、蹭油的(卖去污油肥皂)、拐子顶砖、赛活驴与其妻唱莲花落。在他们之前,庚子(1900年)前后及辛亥革命前后,还有两代“八大怪”,但连现在活着的高龄老人大约也未及目击。这些艺人,特别是摔跤、练武、盘杠子的,在开场献技时,大都口中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他们或自述师承、或介绍其表演项目等,把观众招引到里三层、外三层,观看的人多了,也把众人的胃口吊足了,然后才肯正式的练几下节目。因此也就有了“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这句歇后语,用来比喻那些只在口头上表态、做不出实事的人。不过,据体育界人士讲:摔跤、练武的运动量相当大,不可能终日从早到晚地表演,艺人为了缓和紧张的情绪和繁重的体力消耗,用说话来辅助表演,并作为调节手段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天桥的把式还是有说有练,但有时不过是说的多练的少而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0 00:17 , Processed in 1.12631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