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主教堂搬家——拿着架子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柳丛 崔永福 

    提起天主教堂,人们眼前立时会浮现出一座尖耸的、上面带有十字架的西洋式建筑来,它青砖到顶,孤独地竖立在高高的围墙内,于威严之中显示出阴冷。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多数北京人对天主教堂都有一种不好的印象。人们不会忘记以往西方帝国主义对北京城的掠夺,也不会忘记在那悲惨的年代里,天主教堂内某些西方传教士所进行的不光彩勾当,更不会忘记义和团的猛士们攻打北京城内西什库教堂的壮举。
    天主教又称“罗马公教”或“加特力教”,是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16世纪,为扩大天主教的影响,欧洲的天主教耶稣会曾派遣一批学识渊博的教士到东方来传教,其中有一部分人来到了中国,把西方先进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介绍到中国,对推动中国的文化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北京,有一位值得怀念的天主教传教士,他就是意大利人利玛窦。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利玛窦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先在南京、杭州一带传教,不久北上来到北京。他一面传播天主教义,一方面又深入社会,向人们介绍欧洲的种种最新科学知识,同时认真搜集整理中国的农业技术知识和社会制度等资料,向欧洲人民广泛传播,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到了晚年,利玛窦和中国人的关系更为融洽,他十分尊重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平时宽衣博带,束发峨冠,显得十分亲切。加上他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又与朝廷命官以及闲居京师的文人墨客往来密切,所以受到中国人的信赖,有的人甚至对他推崇备至。当时的大画家李日华曾写了一首赞美他的诗:“云海荡朝日,乘流信彩霞,西来六万里,东泛一孤槎。”清朝初年诗人尤侗也曾写诗纪念利玛窦:“天主堂开天籁齐,钟鸣琴响自高低,阜成门外玫瑰发,杯酒还浇利泰西。”利泰西是中国人对利玛窦的敬称,而诗中提到的天主堂,就是指利玛窦在北京创建的第一座天主教堂。这座教堂位于宣武门内,自建成后屡经修缮,清代称为“南堂”,是一座十分宏伟的西式建筑。与“南堂”相对,北京城内还有东堂、西堂、北堂三座大教堂。东堂在王府井大街北边的八面槽路东,是清朝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建造的。北堂原在北海西岸,清朝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建造,当时称作“救世堂”。到了清朝末年,慈禧常在北海的静心斋休憩,她认为“救世堂”离皇宫太近,有碍皇威,下令将其迁移。经与法国公使商议,拨给西什库地20英亩,并补偿迁移费7500英磅,建成北堂,这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西堂在西直门内大街路南,建于雍正元年。如今,东、南、北堂仍然存在,南堂经过修葺,已成为北京天主教爱国会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天主教堂的建筑,尽管造型及内部格局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在教堂的最高处,都要安装一个很大的十字架作为教堂的象征。按教规,教堂如果迁移,十字架是一定要跟着迁移的。“天主教堂搬家——拿着架子”中指的便是十字架。此语听起来形象,生动,易懂,形象地描绘了一些人装腔作势、盛气凌人,摆架子吓人的行为,让人感到十分贴切。 

 

 

 

 

 

 

 

 

 

 

西什库教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18 , Processed in 1.10264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