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宣武区下斜街附近的宣武医院,是目前北京很有名气的医院,以医治脑神经疾病为拿手,设有神经、中医、西医等门科,有职工一千多人,为首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解放前,北京宣武医院的院址,却是广安门大街上较有名气的土地庙。 很早以前,在现在的宣武区长椿街、下斜街一带,人口没有如今这么稠密,也不象如今这样,高楼林立。只不过是一条古槐夹路的小街,附近还有几处“义地”,乱坟岗。较大的元代建筑则有“老君堂”和“长椿寺”。“老君堂”建成时间很久,所以这条街道原名称为“老君堂”,后来,“老君堂”改称为“土地庙”(庙址即现在的宣武医院),庙前由广安门大街延伸出来的一条斜街,也就被人们称为土地庙斜街了。 土地庙在清朝之前,由于市民的迷信思想严重,信神信鬼的人多,所以当时土地庙的“香火”很盛,时常有人到庙内烧香磕头送香钱。同时,这里又是北京地区较大的庙市,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则开庙市。许多商人和小摊贩,在庙前的道路两边出售各式各样的商品,乡间艺人则举办各种杂耍。而最多的,则是出售鲜花草木。这里离丰台较近,右安门外旧时是有名的种花“十八村”,离此几里之遥,所以,每逢庙期,许多“花儿匠”便推车担担儿,来此卖花儿,成了很大的花卉市场。土地庙则成了花市的中心,也借机捞了许多“香火”钱。 清末民初,土地庙便渐为荒废,土地庙每月的庙会也渐渐地少起来。解放后不久,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便在“土地庙”建起了宣武医院,土地庙被高大的楼房所代替。 北京地区旧时庙多,几乎是一巷一庙、一街一寺,而最多的是关帝庙和土地庙。古庙多为木结构建筑,防火设备又差,极易着火,一旦火起,庙产皆无,连里面的神像也要被烧光。北京土语往往把“烧”说成“荒”,所以就产生了“土地庙着火——慌(荒)了神”一语。借以形容某些人遇事后慌手慌脚,束手无策。 与庙有关的歇后语还有:“土地庙瞪眼——妙(庙)极(急)了”;“五道庙打雷——神小脾气大。”(五道庙多建于近郊农村,一般只有一间小屋,是庙中规模较小之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