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胡同中的“龙”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云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我们中国人都非常喜欢龙。其中北京人对龙似乎更加宠爱。那是因为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八方文化集萃京城,各地的龙也就在这里落了脚。比如北京的食品、工艺品、节俗中都有龙字的。别的不说,就在北京这块方圆之域内,带龙字的地名就达二百多个,也许这该算得上是全国之最了。好,现在我就给您讲几条带龙字的胡同。
    位于东城区和平里附近有一条不大起眼的小胡同,南半截叫上龙南巷,北半截叫上龙北巷。四周的人们将其统称为上龙巷。据说明朝这条胡同中有一口专供皇帝饮用的水井。紫禁城离这很远,为什么要用这里的水呢。原来,那时北京城中水井里的水大多是苦的,而这口井中的水却非常甘甜清凉,所以每天早上宫中的水车子就来到这里,装满了水,推回宫去专供皇帝饮用。因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所以水井就叫上龙井。胡同也因此而得名。今天如果您来到上龙巷打听,这里的老住户便会告诉您那口上龙井就是今天南巷和北巷的交界处。
    上龙巷是因水井得名。很巧,在西城厂桥附近也有一条胡同是用一口井而命名的——龙头井街。这街上原有一口井,旧名为“人头井”,说是由于井水清澈,打水人一低头就能特别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脸,好象照镜子一样。清代中期有一年大旱,北京水贵如油,城里的井十有八九都干了。而这人头井的水却是一天比一天足,人们奇怪极了。一天,附近庙中的一个小和尚来打水,模模糊糊地发现井水里有个龙头在水波中晃来晃去,好象正吐水呢。消息传到皇上耳朵里,皇上便派官员察看。来人趴在井口上向下一望,果真见到了一个龙头。官员大吃一惊,这时忽听喜鹊叫声,抬头一望,见一支喜鹊正落在古庙的鸱吻上。这官员恍然大悟,原来是庙上鸱吻倒映在井中,形似龙头。可这一来二去,龙头井就叫开了,井所在的这条胡同也成了龙头井街。
    龙,在封建社会中是代表皇帝的,只有皇帝用的东西或住过、到过的地方才有“龙”。位于南池子在街路西有条飞龙桥胡同。这条胡同是以桥得名的。据《明英宗实录》讲,当年英宗非常喜欢这里的幽静,所以从复位后便常来这里游幸。后来他命名在此建起了一座嘉乐馆。馆中的正殿叫龙德殿,正殿后边的玉河上,横跨一座飞虹桥。桥的南北各有两座牌楼,南边的叫“飞虹”,北边的叫“戴鳌”。此桥系白色石块砌成的,桥栏上精雕龙、狮、蛙、鳖、鱼、虾、海龟等,并凿有水波纹饰,图案甚为壮观。当时盛传,此桥所以用的石料,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从海外买下,磨好载运回来的,建到最后,桥前右边还缺一块方石,可料已用完,工匠们只好自己找料磨补,可试了几次,全没成功,最后只好作罢。在飞虹桥的北面有一座假山,山下有秀岩洞,山上有乾运殿。当年飞虹桥一带雕栏镂阁、水波荡漾,四周空地皆种瓜蔬,风景独特,宛若村舍。古人有《渡飞虹桥》诗云:“鲸海遥涵一水长,清波深处石为梁。手铺■甃连驰道,倒泻银河入苑墙。晴绿乍添垂柳色,春流时泛落花香。微茫迥隔蓬莱岛,不放飞尘入建章。”
    清建立后不久,龙德殿一带逐渐废圮。但飞虹桥却还存在,只因“虹”与“龙”相近,又加之明英宗常去,所以飞虹桥就被人们叫成了飞龙桥。民国年间此桥被毁,后来这里形成了一条胡同——就是今天的飞龙桥胡同。
    在宣武区陶然亭公园的西侧还有一条带龙字的胡同——龙爪槐胡同。唐朝时这里曾有座兴诚寺,寺内有一株百年国槐,枝干盘曲,皮鳞幂披,宛如一条腾身舞爪的巨龙直冲云霄,人们称其为龙爪槐,后来兴诚寺被俗称为龙树院。明名忠臣杨继盛因弹劾奸臣严嵩被害后,其灵柩曾停在这里。清代道光年间,僧人海昌因崇拜杨继盛的气节,集资重修了龙树院,并将杨继盛的牌位供奉其中,一时间京师许多名流前来瞻仰。龙树院的名气一天天地大起来。从兴诚寺,到龙树院再到龙爪槐胡同,都是因为这里曾有一棵酷似盘龙的千年古槐。
    带龙的地名在北京多的是,什么青龙桥、二龙路、龙泉寺、龙门台、龙山岩等等,其中最能反映出北京新旧变化的要算是崇文区天坛路东北侧的龙须沟了。昔日的龙须沟,秽物四溢,蚊蝇丛生,人过此沟“皆掩鼻而过”。解放后,市政府对这里进行了综合治理。现在的龙须沟已是花草遍地,房舍俨然的居民区了。龙须沟,成了新旧北京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北京人喜爱龙,因为龙能给予我们新的寄托和新的期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13:35 , Processed in 1.15946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