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紫光阁和乾隆的“十全武功”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吴空

    中南海紫光阁是今天我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但在历史上,紫光阁有过它昔日的辉煌。
    紫光阁位于中海西侧,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初为皇帝阅射之地,名曰平台。“台高数丈中作团顶小殿,用黄瓦,左右各四楹,接栋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悬级而降,面若城壁……”。后来废台建阁,到崇祯时面貌已大不一样,“阁甚高敞,树阴池影,葱翠万状,一佳景也。”以上记载可参见高士奇的《金鳌退食笔记》。
    到了清朝,紫光阁做为皇帝殿试武进士和检阅侍卫大臣较射之所。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后,每年十月十八日左右,皇帝在紫光阁前考试武进士马步箭、弓、刀、石科目。并由皇帝钦定一甲三人,二甲五人,三甲前列十人的人选。入选者,择其优秀充当御前侍卫。康熙帝曾留有紫光阁阅射诗一首,中有“队引花间入,镳分柳外催”之句。
    清高宗乾隆时期,西征南讨,国运达到巅峰。紫光阁的地位就更为重要,达到了它的显赫时期。乾隆自诩的“十全武功”便与紫光阁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十全武功”,即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两次征服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征伐缅甸,一次征伐安南以及廓尔喀两次受降等。今天看来,这“十全武功”,有镇压人民起义,征讨邻国的一面是不应赞许的,而平定国内叛乱,打击外国的入侵,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则是有历史意义的。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就奠定于乾隆时期。
    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尤其是平定准噶尔和平定回部之乱,是乾隆皇帝最为重视的。为了宣扬他的西征武功,表彰成功诸将士,乾隆于廿五年(1760年)命重新修葺紫光阁。并于翌年新正,举行了落成典礼。
    今天的紫光阁,大体上是乾隆二十五年和乾隆四十一年重修时的原貌,体量宏伟高大,阁面阔七间,前抱厦间面阔五间,是两层重檐楼阁。阁前有四百余平方米宽敞的平台,白石栏子,雕龙望柱,更衬托着阁的雄伟。阁后建武成殿,并以抄手廊与紫光阁相联结,形成了一个典雅、肃穆的封闭院落。
    乾隆对修葺紫光阁十分重视,对紫光阁的陈设布置作了精心的安排。从他的有关御制诗中也可窥见一斑。
    首先,“勒壁画图思伟绩”。他把平准平回诸战役,绘成战图多幅于阁中。更把这次战役中有功之臣一百人画像图形,陈列于阁中。并亲自为其中勋绩显著者五十人撰写赞文。其余五十人由儒臣缀辞,据知拟写撰辞的儒臣有傅恒、尹继善、刘统勋、阿里衮、舒赫德、于敏中等。乾隆在御制五十功臣像赞序文中说:“兹者事定功成,写诸功臣像于紫光阁,朕亲御丹铅,各系以赞。不过誉,不尚藻,惟就诸臣实事录之。”他还在一首御制诗中写道“阁就胜朝址,图标昭代勋。格惭虞帝羽,数过汉时云。”认为紫光阁图功臣像是胜过汉代云台廿八将,唐代凌烟阁二十四人的盛举。在御题赞文五十人当中首推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傅恒并没有督师就征,但在赞襄军务上成为乾隆的辅弼。西征用兵之初,举朝文武诸臣,不愿劳师动众,远途兴兵,唯有傅恒极力赞成。因此乾隆题傅恒赞文中有“定策西师,惟汝予同,酇侯不战,宜居首功”之句,借用汉相萧何不战居首功以比拟。户部尚书兆惠、捐躯西域的兵部尚书班第列为功臣赞文第二、三名。其余不赘述。乾隆对绘制战图及功臣像十分重视,亲自指定画师,那些画师画头像,那些人画衣纹、着色都规定得十分具体。功臣像有立轴、手卷两种,绢本设色,立轴诗堂左右各题满汉对照的赞辞。手卷因未发现实物,不知全长多少,从已发现的立轴看,纵约150厘米,横约95厘米。
    其次,“诘戎求世德,宝训揭鸿文”。把乾隆十七年和乾隆廿四年两道谕旨,勒石立碑置于紫光阁内正中,乾隆这两道谕旨,是鉴于满族入关以后,八旗子第日益崇尚浮华,喜文厌武,弃满语习汉语者日众。为了继承发扬满族的骑射传统,乾隆在谕旨中告诫子孙不要忘本。他在谕旨中先推出先世圣训,“我祖宗躬亲劳瘁,勤求治理,榘护相传,罔敢逾越。以立万世之丕基。至今感受无疆之福者,皆仰遵明训所致也。我朝满洲先正遗风,自当永远遵循,守而罔替。”立碑正是要“我后世子孙,庶咸知满洲旧制,敬谨遵循,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敦崇淳朴,屏去浮华,毋或稍有怠情。”这两道谕旨立碑,立于紫禁城箭亭、紫光阁及八旗教坊等处。
    这块碑于今尚存,已由紫光阁内移至院中,文革时,曾被人以“四旧”弃掉,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将碑找回,立于原处。周恩来总理曾把这块碑概括为“下马必亡”碑。
    第三“始末亲筹笔,其观勒壁文”。乾隆把有关西征的全部御制诗勒石刻于紫光阁武成殿的回廊壁间。据《日下旧闻考》记载,“两庑各十有五楹,石刻御制自乙亥军兴讫己卯成功诗二百二十四首。”从现存的实际情况看,记载不符。回廊实际共三十二间,应是两庑十有六楹。除一间为垂花门外,其余三十一间均有石刻。诗起止时间也不同,实际是从甲戌(乾隆十九年)五月“恭奉皇太后驻跸避暑山庄”杜尔伯特三车凌谒见开始,至辛巳(乾隆廿六年)正月《紫光阁写功臣像及诸战图毕集宴落成爰赋六韵仍叠四章》为止。从他的诗,特别是诗注中可以看出西征用兵的始末。乾隆还把紫光阁诗墨拓本分赐给各地巡抚、总督等,宣扬西征的业绩。
    第四:“爰开高阁以图形,并弆灵斿为守器。”乾隆还命令把西征将士的得胜灵纛收藏于紫光阁楼上,如兆惠、富德等所用纛幅均有名书其上。还把俘获的军器也藏于紫光阁楼上,大多是甲胄、鞍辔、弓箭撒袋之类,军器上书有所获者姓名,以志永久。
    第五“紫光佳话从今纪,丰泽恩筵合此移。”按清朝典制,每年新正皇帝例行赐外藩和蒙古王公宴。过去多在南海丰泽园,从乾隆廿六年以后,就移往紫光阁,直到清末。
    紫光阁修葺落成后,乾隆皇帝于廿六年正月初二,举行了盛大的筵宴。参加者有画像诸功臣大学士傅恒以下及文武大臣、蒙古王公台吉等一百零七人。回部郡王霍集斯等,叶尔羌诸回域入觐伯克萨里等,以及哈萨克汗阿布赉来使苏勒统卓勒巴喇斯等十一人。由大学士傅恒献爵,皇帝遍赐诸臣酒,“金巵手赐按名呼。”并将缎疋等物分赐入宴诸臣。这次盛典也被绘图留存。
    同日,乾隆皇帝还在紫光阁茶宴,以紫光阁落成赐宴为题联句,吟诗联句除乾隆自己外,有有功之臣傅恒、兆惠、富德、阿里衮、色布腾巴尔珠尔、扎拉丰阿等,还有大学士来保、史贻直、梁诗正、于敏中等共廿四人。这次联句收入《乾隆御制诗集》中,并有单独的册页、拓本。
    乾隆皇帝在紫光阁如此精心布置,并举行盛大活动,名为宣扬西征将士的业绩,实际上真正的目的在于宣扬自己,把紫光阁做为他武功显赫的丰碑。但是从军事上讲,他的武功真正那么成功吗?很值得研究。准噶尔部之失败,先由于内乱,后又瘟疫流行,死于瘟疫及避入俄罗斯者过半,致给清军以可乘之机,回部霍集占兄弟长期居住在准噶尔,脱离了回族群众,以致叛乱后众叛亲离,自取灭亡。在这种情况下,清廷用兵五年,耗银二干余万两,出征统帅将士则一再失误,或遭挫,或失良机,这已显露出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征兆。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又把紫光阁抱厦拓宽,陈列了平定金川的战图,并依平西之例,再图形一百功臣像于紫光阁。以后,举凡乾隆“十全武功”各役,多有绘战图和功臣像之举,都收藏在紫光阁中。所以乾隆的“十全武功”是始终与紫光阁密切相连的。紫光阁实际上成了清代的军事陈列馆。紫光阁收藏的战图、功臣像及其他文物,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可惜的是,紫光阁中收藏的文物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侵略军司令部驻在中南海后,遭受了浩劫,损失殆尽。如功臣像,现国内只有天津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两幅,而其他均已毁坏或流失,或被劫往海外。如平准第一功臣傅恒像,曾于1987年刊登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目录中,后以一万七千六百美元成交,现收藏者不详。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德国柏林国立民俗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及一些私人手中均收藏有功臣像,但和功臣像总数相比,差距甚大。平西战图和平定台湾战图则在德国汉堡国立民俗博物馆收藏。
    紫光阁到了清代同治、光绪时,曾一度做为皇帝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但国势日微,已不足道了。到了民国时期,紫光阁建筑残破不堪,在1938年6月还曾被雷击毁一角。
    紫光阁由盛而衰,是三百年来中国由盛而衰的缩影。建国后,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重修紫光阁做为我政府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场所,则又是我国国势日益兴隆强盛的象征,紫光阁这座古老的建筑,又有了新的含义。 

紫光阁与乾隆的“十全功夫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21 , Processed in 1.09415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