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钟鼓楼与古代报时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郑毅

钟鼓楼与古代报时

【作者】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五辑》    【出版者】政协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出版日期】1994年12月   
 
   
    钟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两楼一高一矮,一横一竖,飞檐杰阁,翼如焕如,像两颗明珠镶嵌在古都中轴线北终端点。曾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钟鼓之声报时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是,鼓楼击鼓定更,钟楼撞钟报时,这在没有钟表计时的古代,对人们的起居劳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据“乾隆重建钟楼御制碑”记载:“朕惟神京陆海,地大物博,通阔别隧,黎庶阜殷。夫物庞则识纷,非有器齐一之,无以示晨昏之节。”在古代钟鼓之声,是催促文武百宫勤于政务,提醒百姓辛于劳作的号令。
    虽然“老北京”至今还对“暮鼓晨钟”有着许多美妙的传说,但是,对那古老的报时方法早已淡忘了。据《中国文化知识精华》载文:“古时分一日为十二时《左传》杜预注,这十二时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汉太初改朔之后,对于一昼夜有了等分的时间概念,以十二地支为纪”。古代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时辰,共计十二个时辰,十二时辰用地支十二个代号表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后世又分子时为子初、子正、丑时为丑初、丑正……,正好与现代24小时相吻合。
    钟鼓楼专司更筹,清朝时隶銮舆卫衙门。把每夜划为五更(五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每更等于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小时)。黄昏戌时(19时至21时)曰定更,又曰起更;人定亥时(21时至23时)曰二更:夜半子时(23时至晨1时)曰三更;鸡鸣丑时(晨1时至3时)曰四更;平旦寅时(晨3时至5时)曰五更,又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撞钟,其二至四更,则只撞钟不击鼓:鼓之击法,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俗称“紧18、慢18”快慢相间计6次,共计108响。钟之撞法每与鼓同,司此者为銮舆卫校尉。每晚戌时定更,司鼓校尉以“对灯”为号,钟声响城门关,交通断,叫“净街”。这时,皇宫乃至京城大小街巷的更夫,手拿铜锣、梆子和护身用的器具开始上夜,以报时和守卫都城的安全。对当时钟楼撞钟报时,古人曾有过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当午夜严更,九衢启曙,景钟发声,与宫壶之刻漏,周庐之铃柝,疾徐相应。请宵气肃,轻飚远扬,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
    击鼓撞钟为何定为108响呢!原来古人是用108响代表一年,明朝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四中解释说:“扣108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12月,24气,72候;正是此数”。古代以五日为一候,积六候为成月,故一年有72候。寺庙里和尚作佛事用的捻珠,上朝用的朝珠都是108颗,其数也因此而得。
    继己巳年除夕,陈希同市长敲响沉睡66年的大钟以后,春节除夕敲钟,为首都居民祝福,已历时4个年头。但那时,钟声都被烟花爆竹的鸣响淹没了,今年除夕,具有500余年历史,全国最大,最重,饱经沧桑的报时铜钟,已是第5次鸣响了。为了保护这一国家的瑰宝,没有延续古代的报时方法,只撞击12下,最后一响将落在24时正。 

钟鼓楼与古代报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14 , Processed in 1.09338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