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董家林古城遗址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西周初年建立的蓟城,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后人在同一地点反复修建城市,所以早期蓟城的遗址很难保存下来。而燕城因废弃之后再无任何人在这里建立大型城镇,故遗址得以保存至今,即房山董家林古城遗址,它是今北京范围内所见的最早的城市遗存。
    董家林古城址位于地势较高的董家林村,六十年代初,地面上部分地段还保留着约1米高的城墙。经考古发掘,确知北城墙保存较好,长为829米,南部被大石河冲毁,残存的东、西城墙北段,各约有300米。估计城市为东西长的长方形,像大多古代城市一样依河而立。城内现发现有夯土基址、祭祀遗址等。
    在古城址东南,今黄土坡村北的黄土台地上有一处墓葬区,自1973年至今考古工作者已清理墓葬近300座。墓葬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均为南北向。在M1193大墓出土的盉、罍各带有43字的铭文,内容相同,记录周王称赞“太保”的贤德,“令克侯于匽”,且有“土”有“众”,辖有六个族。这显然是燕(匽)侯的墓葬。在一些中型墓葬中发现有带“匽”字的青铜器,估计这些墓属于燕侯身边的贵族。
    有人以为燕国始封之前,这里已是商时某一方国部落的政治中心,燕国的始封只是鸠占鹊巢而已。许多考古学者(如李伯谦)已经指出,“这种看法是不能成立的”[12]。虽然董家林古城所在地区在商代是张家园上层类型的分布范围,可能是商时晏国的领域,但不能说这里就是商时晏国的政治中心——都邑的所在地,因为在“董家林古城内外迄今并未发现大规模的能与都邑相称的张家园上层类型的遗存,今后即使有该类型遗存的出土,那至多能证明这里曾是该类型的一个居民点,并不能说明更多的东西”。
    从更长的时段来观察,董家林古城所位居的今北京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是中原系统文化与北方系统文化交汇折中地带。在长期交往中,两者虽互有进退,但北方系统文化往往占有优势。在新石器时代的前仰韶时期,这里是上宅文化、雪山一期文化分布的南缘。龙山时期,中原系统的河北龙山文化曾据有此地,到了夏和早商时期,即进入青铜时代以后,本地区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大坨头类型的分布地域。在董家林古城西面不远的刘李店,1973年曾发现大坨头类型的墓葬两座,其特点与随葬物同密云凤凰山、平谷刘家河、昌平雪山相同。据考古工作者调查,夏家店下层文化基本上以北易水为界,与南面的先商文化——早商文化相对峙。早商而后,继夏家店下层文化大坨头类型而崛起的,是与其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张家园上层类型。张家园上层类型文化比大坨头类型文化向南分布的范围要广,其总体特征与晚商文化不同。以上情况说明,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早商时代,董家林古城所在地区基本上是在北方系统文化分布范围之内。
    而这一格局的改变,恰是从西周初年召公封燕、董家林古城的兴起开始的。据考古学家研究,西周早期,以董家林古城——燕都为中心,中原系统的燕文化的分布范围不超出大约30公里以外,至西周中晚期,中原系统的燕文化扩大到燕都周围70-90公里的范围,至春秋时期,已越过燕山山脉,基本上排挤、融合了张家园上层类型,战国时代,甚至一度推进到了今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地区。
    董家林古城的年代下限,根据护城河的遗物,可以看出护城河到西周晚期已失去其防卫功能,极有可能意味着城市功能的改变。城址内与淤满护城河的地层同时的遗迹单位内不见了高等级遗物,参考墓地内到西周晚期也已没有高等级的墓葬,而只有小型墓葬等情形,在西周晚期琉璃河城址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它已由燕国的都城变为一般的居民点。也就是说琉璃河古城作为燕国都城的使用时间是在西周早中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0 , Processed in 1.08890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