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商业及市场分布
【作者】 【来源】《》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3月 元初,在旧金中都城的东北郊营建新城,这就是今日北京旧城的前身--元大都城。大都城的营建,使昔日北京城的城址从莲花池水系转移到能满足新城用水的高梁河水系上来。同时为解决新都城的漕粮运输,又开凿了通惠河,使大运河直通大部城内的积水潭。随着南宋王朝的覆灭,都城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依靠大运河和发达的水陆交通,江南与全国和海外的商货,直达大都城内,“东至于海,西逾于昆仑,南极交广,北抵穷发,舟车所通,货宝毕来”。“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活跃了大都的商业。中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彼罗极力称赞了大都城商业的繁华:“汗八里(大都城)城内外人户繁多,有各地来往的外国人,或来人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城内的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滩。”“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契丹备省和帝国其它各省,凡有贵重值钱的东西都运到这里,供应那些被这个国家吸引,而在朝廷附近居住的大批群众的需要。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多。根据登记表明,用马车和驮马载运生丝到京城的,每日不下一千辆次。” 大都城内各种专门的集市有三十多处,主要市场分布在三处,一处是城市中心的钟、鼓楼及积水潭北岸的斜街一带,一处是城市西南部顺承门内的羊角市,另一处是城市东南部的枢密院角市。 钟、鼓楼一带西濒的积水潭,是大运河的终点码头,由此向东还有金代就开的直达通州的坝河,水运便札一派“触舻蔽水”,使钟,鼓楼及斜街一带成为大都城最大的商业中心。 元人熊梦祥《析律志》记载:“钟楼之制,雄敞高明,与鼓楼相望。本朝富庶殷实,莫盛于此。”“齐政楼(鼓楼),都城之丽谯也……此楼正居都城之中,楼下三门。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钟、鼓楼市场分布有段子(绸缎)市、皮帽市、珠子市、靴市、铁器市、鹅鸭市,米市、面市等。尤其是钟楼前沙剌市,“一巷皆卖金银、珍珠、宝贝”。“沙刺”义为珊瑚。羊角市相当于今西四一带,为大都城西部的商业中心。这里有米市、面市、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驴骡市等集市。枢密院角市相当于今东四南灯市口大街,为大都城东部的商业中心。“角市”所在的“角头”,系指“东南西北人烟凑集之处”的市场所在地。 此外,在十市口(相当于今东四)有杂货市,北有“柴草市,此地若集市,近年俱于此街西为贸易所”。附近还有车市。在顺承门一带有草市、柴炭市、果市、穷汉市,文明门一带有草市、猪市、鱼市、其他各门一带也有草市。在丽正门内的中书省前有省东市,因此处为统治机关集中之地,又设有文籍市和纸札市,带有浓厚的文化市场性质。 在齐化门外的东岳庙一带,因香火兴隆及“江南直沽海道来自通州者,多于城外居住,趋之者如归。又遭运岁储,多所交易,居民殷实”,市场得到发展。东岳庙也是北京城记载最早的庙会市场。至三月时,庙会兴盛,“道涂买卖,诸般花果、饼食、酒饭、香纸填塞街道,一盛会也”。 总之,大都城以钟鼓楼市为中心的市场,促进了大都城的繁荣,其市场布局及其特点一直影响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