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多么富有诗意的货声! 货声一称市声,就是街头巷尾小贩叫卖之声。北京人常说“卖什么吆喝什么”,“吆喝”是大声呼唤的意思,小贩吆喝其所售物品,广而告之,以招揽主顾。“吆喝”实际是货声的同义词。 北京一年到头,由春至冬,三节一年,时间不分晨夜,天气无论晴雨,货声不绝于耳,四季食物,应时用品,应有尽有,居民足不履闹市,就可从容置办。老北京对于种种货声,耳熟能详,倍感亲切。不仅小贩是这样,一些百工技艺也莫不如此,如修理桌椅板凳的、磨剪子抢菜刀的、锔盆儿锔碗儿的、收拾雨伞旱伞的,都各有其货声。其中磨剪子抢菜刀的除吆喝外,还用手拍打铁片“串头”,以招引顾客。粘扇子换扇面的在其肩挎小木箱上缀以铜铃,行走时起到“报君知”的作用,是无言的货声。 货声基本上都是开门见山,卖什么吆喝什么。但也有些小贩的货声,并不吆喝其所卖之物,而是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或揭示其形状,或突出其特点,夸张渲染,听者闻声而知物,不直呼其名而所售之物已呈现于主顾的心目之中,这种叫卖招揽顾客的效果,较开门见山式的货声,有过之而无不及。略举数例,以破岑寂。 密云陈穆卿先生(鸣銮),一字牧青,别号黍谷山樵,风雅能诗,晚年息影京华。其咏蜜桃诗云:“不将根叶渡扁舟,隐却真名语用尘。喝了水来喝了水,令人心醉到深州。”又咏柿子诗云:“督师惭败柿园中,秋老忠魂到处逢。涩了换来涩了换,卖时天气近初冬。”前诗根叶指桃根桃叶,后诗督师惭败指明末孙传庭事,都是诗人的用典,和货声无关。惟有诗中的“喝了水来喝了水”、“涩了换来涩了换”两句,诗人不加雕饰,直接以货声入诗,不言桃柿,而深州水蜜桃与不涩的甜柿子,已经跃然纸上了。 又如蒋癯叟先生咏萝卜桃儿诗:“隔巷声声唤赛梨,北风深夜一灯低。购来恰值微醺后,薄刃新剖妙莫题。”卖水萝卜的小贩,寒风凛冽中彳亍街头,一声“赛梨咧辣了换”,不言萝卜,而萝卜的妙处已表白无遗。 入夏玉米新熟,小贩煮之而卖,每当日长昼永,午睡初觉,忽闻一声“五月鲜儿来!活秧儿嫩的来!”不言玉米,玉米馨香已扑入鼻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