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城婚俗的“嫁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树军

    “嫁妆”,是娘家陪送自己出嫁他姓的女儿的,故也叫“陪奁”。陪奁是实用性的,也是礼仪性的。
    “嫁妆”,是娘家为出嫁的女儿送的物件。这是女家聘姑娘办喜事的开始。按礼仪程序,有条件的要治筵招待亲友一至五天不等。讲究的富户有“前三后二五”的安排。即第一天“添箱”,第二天“送妆”,第三天为聘女,第四、五两天为庆祝。但一般人家只安排聘女正日这一天,至于贫户之家,也就没有了治筵庆贺的各种举动了。
    有钱人家预备妆奁嫁妆要够“抬”(由十六抬至一百二十抬不等。六十四抬为全份,三十二抬为半份),抬多在吉期前一天送往男家,抬少可以当日送去。嫁妆的多寡一般是根据女家家庭经济状况决定的,中等之家大多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贫者则为十六抬、十二抬、甚至八抬、六抬。有的则是根据男家过礼的抬数决定的,有相应还礼之意。如果男家过礼为八抬,女家则陪奁十六抬,原则上以增一倍之数还礼。
    抬的样式是长方桌似的,有如过去的茶桌、油桌,四面用红围子挡上,上面四边有荷花栏杆,红漆雕花,也是两人一抬。这与过礼时用的食盒不同,嫁妆有如小轿,两边各有两根抬竿,双手或双肩抬着。通常是些樟木箱子(内放四季衣服、鞋、帽)、“子孙箱”(内放平日喜爱的物件和储蓄钱)、八仙桌、梳妆台之类的家具摆设。但必须有座钟一架,盆景一对,帽镜一座,掸瓶一个(内插毛掸),烛台一对。此外,脸盆、脚盆、尿盆、“子孙盆”(洗骑马布的),是必须要有的。那时称女人出嫁有三宗宝,即“夜净儿”、“子孙盆”、“长合灯”。如系富户可多至百八十抬,鼓乐前导,充溢于街巷,多引人注目围观。所送妆奁,除循例不陪送剪刀外,余者必求周全。首先是花梨、紫檀、硬木螺钿镶嵌的家具,例如:顶箱立柜、架几案、方桌、圆桌、琴桌、炕桌、炕几、太师椅、方凳、绣墩,以及西式沙发、靠椅之类。其次是古玩、字画、挂屏、座钟、挂表、金银首饰,各种化妆、生活用品,无不应有尽有。甚至将陪送姑娘的买卖商号(只抬一块商号匾额),房产(只抬一块瓦),土地(只抬一块土坯,上压红贴,写着亩数、顷数)也排进嫁妆行列。正如当年老北京童谣所唱:“月亮月亮照东窗,张家姑娘好嫁妆,金皮柜,银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锭儿粉,棒儿香,棉花胭脂二百张……。
    嫁妆送至男方门口时,男方照例出来四人至八人迎妆。势派大的还要有鼓乐吹奏。
    大宅府第,妆奁到后,当即由媒妁二人挈同新婿前往女家“谢妆”。这个礼节很简单,新婿进至上房中间,循例向上三叩首,即礼成,也不必客套寒暄,即可走出来,登车而返。女家虽由其父母或尊长在旁立候,然而并不接送,也不招待烟茶。
    小户人家嫁女,嫁妆自然较少,若再少不够时,可雇“窝脖”扛往男家。老北京人谓扛肩的为“窝脖”,他们在肩、脖之间放一根木棒,上面放着内盛嫁妆的箱子,一路不停,一直送到男家。“窝脖”的“窝”法是:先将物品摆在一长二尺五寸、宽一尺七八,用软线绳捆好的长方木板上,然后请两人抬起,放在“窝脖”的肩上。窝脖人蹲身低头将物件“窝”起。行走时,他一手扶大木板边,一手前后甩动,二目向前平视,迈大步急行。到目的地后,下肩时也由两人抬下。据说,这个行业干久了,窝脖人都留下残疾,脖上有个大包。当时有这样的顺口溜:“天下事,有谁当?千斤万两我来扛。埋头负重,都为人忙。扛上去,血汗淋淋;放下来,明月一肩。”这段顺口溜如实反映了窝脖这种艰苦的劳动。窝脖“窝”去的嫁妆不管多少,必须在前一天送到。送妆的娘家人必须是近亲,方能按着新娘的习惯安妆。 

抬嫁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8:42 , Processed in 1.08452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