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的山名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铭珍

    北京的山,在北京城内的,都是人工培土筑成,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山,故宫后面的景山等。它的海拔高度也不过七、八十米。要说北京的山,还是说环抱北京城的连绵不断的群山最为壮观。峰峦迭障,千姿百态,是绝好的自然风光,京都的屏障。
    北京最高和最美的山
    北京的山是由不同的山脉组成的,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二。北京西山,属于太行山余脉,南起拒马河,北至关沟。京北的军都山,属于燕山山脉,山势沿东西伸展,从昌平伸展到延庆、密云、怀柔、顺义、平谷。
    北京的山,高低错落不平。据统计海拔在五百米以上的山,有一百六十多座。其中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有九十多座,海拔在两千米以上的有两座。北京最高的山是灵山,为海拔两千三百零三米。灵山高度比泰山高度还高。人们为观日出要去山东泰山,其实登灵山观日出,有和泰山同等的韵味。
    北京最美丽的山是百花山。百花山海拔一千九百九十一米,位于门头沟与房山县交界处,距北京城一百公里,有公路可通山顶。是新开辟的一个游览胜地。百花山山坡陡峻,岩石挺拔,植被良好,动物、植物种类繁多。夏季山上鲜花遍地开放,绿草如茵,色彩斑斓,山丹花、野丁香、映山红等数百种野花争香斗艳,犹如花的海洋。当北京城内进入夏天的时候,在百花山依然是春意正浓。一簇簇淡粉色的杏花、浓粉色的桃花,点缀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分外淡雅、妖娆。百花山上遍地生长着莎草,像天公为人类铺设的一层地毯。在草丛中间,生长着另一种野生植物——黄花菜,每当金针状的黄花盛开的时候,便给绿色的草坪上增添了无限的美姿。百花山上除了各式各样的花以外,还有桦树、松树、雪杉组成的大片林区。素有森林公园之称。在这个公园里还有许多灵禽异兽,他们是受国家保护的,不许人们捕捉。在这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里,可以任人游览观光。
    离北京城最近的山是石景山、八大处、香山、玉泉山。香山名胜颇多,鬼见愁高峻难攀,而人们以登上鬼见愁为乐,香山的红叶,更为吸引游人。香山以杏树满山,十里飘香而得名。
    在最近评选出的新北京十六景当中,有八景是在山区中。香山以香炉山高峻享名。北京人的故乡在龙骨山。明十三陵坐落在天寿山。颐和园在万寿山,万寿山从前叫瓮山,相传是古人在此曾挖取玉瓮而得名。乾隆皇帝为了为其母祝寿才将瓮山易名为万寿山。十渡在房山老鸹岭下,龙庆峡、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在军都山。
    北京的山,是物产丰富的山。门头沟山上盛产煤炭可供应北京人烧水、做饭、取暖,房山的汉白玉,当初筑起了紫禁城宫殿,如今建设首都,水泥、石料也多来自房山。良乡栗子、密云小枣是北京山区的特产,中外弛名。平谷、怀柔的花生、柿子、核桃等特产,当初因为交通不便,很多是运不出山的,如今不同了,这些土特产可以源源运往北京,并远销国内外。
    北京的山,是地球运动的结果,据专家考察认为,北京这块地盘在若干亿年以前,是一片海,后来大海底部地壳突起,并逐渐形成了山和山前的一片平原。在许多年之前北京曾有过火山,现在虽无活动的火山,但温泉还有不少。清朝乾隆皇帝在昌平汤山温泉,建有行宫,他很喜欢洗温泉浴。《日下旧闻考》载有他写的好几首温泉即事诗。诗云:“温泉浴罢娇无力,扶起身边有念奴”。又云:“济凉酌暖拟紫府,蒸霞吐雾疑赤城”。当年这些蒸霞吐雾的温泉是专供帝王享乐的,如今已成为人民的乐园。
    北京的山,还是革命的摇篮,早在1939年年初,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就在北京西山建立了平西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党的地下组织。诞生了平西游击队。如今人们游览妙峰山、灵山、卧佛寺、香山、潭柘寺、石经山、大房山时,也许会想到这里曾是共产党和八路军的联络站,交通线。当时,延安老解放区急需物资医药和人才,便从这里转移。不少有名的国际朋友也是从这里转道奔赴边区的。多少美好的回忆,引起人们对北京山区的留恋。久居市区的人们,不妨走出城去领略一下北京的山,观赏一下大自然的万千景象。
    人类的摇篮——龙骨山
    从北京饭店驱车沿笔直的长安街西行,到一个叫做五棵松的地方,汽车司机把方向盘一转,便向西南方向驶去,跨过著名的卢沟桥,又经千年古迹良乡塔,大约四十分钟,便到了北京西山山脉的一个小山峰:龙骨山。公路边上树立一个牌子,上写“周口店”三字,这里就是北京人的故居。在这里有距今五十万年前的北京老住户。附近山上有大约四亿多年前的石灰岩,由于历史上地壳变化的原因,地层形成了许多褶曲,又由于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解、击穿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岩洞。在离龙骨山不远的地方有著名的水帘洞、孙膑洞、张良洞、贾岛洞等。有的岩洞很大,里边可容纳一千多人,有的岩洞很深,钻进去走三五天也走不出来。有的山洞内还有水、有鱼、有兽、有草。龙骨山还不是西山的最高峰,岩洞也不是最大的。而是一个海拔二百米的小山,龙骨山上的岩洞最长的一百四十米,最宽的地方,四十米。然而这里在半个世纪以来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奇迹。
    北京西山出产石料。光绪《顺天府志》说:“黄龙山下前产青白石,后产白玉石。小者数丈,大者数十丈,宫殿营建多采于此。”紫禁城宫殿的基础台阶,天安门金水桥的白玉石栏杆就采集于此山。龙骨山上虽不产白玉石,但产大青石,可以用来烧制水泥和白灰。琉璃河水泥厂的灰料就以此为源。以前人们就在这里采石,有时在采石过程中还能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当地人把它叫做龙骨。龙骨是一味有名的中药。本世纪二十年代瑞典地质学家安特到这里调查地质,在工人的配合下对“龙骨山”的地质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这里是一个文化宝库。中国考古学家从1921年开始就在这里试验性发掘,他们很幸运,不仅采集到一些动物化石,还发现了两颗人牙。那时生活在5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世界上只有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找到的爪哇人。
    从1927年就在这里开始了正规的发掘。斐文中先生和他的助手们,1929年12月2日在龙骨山的岩洞里发掘出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据说那天下午四点多钟,太阳已经西沉,洞里特别暗,而且往下越来越窄,人们只好借助蜡烛的微光发掘,此时此刻,大家盼望已久的“北京人”头盖骨被发现了,斐先生当即喊道“人头?”伙伴们围拢过来看个究竟。头盖骨原来埋在土中,发掘时,虽然由于震动略有损伤,但经过修复,仍保持完整,丝毫也未影响研究。直到1937年,连续十年间,他们从洞穴中挖出26000多立方米的堆积物,从中先后掘出头盖骨五具,头部残片二十一块,下领骨十二块,牙齿一百余颗,肢骨十二件。但是,这些珍贵标本,在后来的战乱中失踪了。最后人们看到这些标本是1941年,那是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美国人办的协和医院里。据说后来又转移到东交民巷的美国驻华大使馆里。以后,就下落不明了。
    北京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调配专人重新恢复了发掘工作,又发现了“北京人”的五个牙齿,一块上臂骨,一块小腿骨和一个牙床。还发现了大批的各种野兽化石和石器。连同抗战前发现的化石都计算在内,大约包括四十多个人的骨骼。头盖骨五个,头盖骨碎片九块,颜面骨六块,下牙床骨十五个,牙齿一百五十二个,还有一些破碎的肢骨。
    登上龙骨山,目睹“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再到这里的陈列馆,看那些沉睡了几十万年而被发掘出来的标本。也是一种享受。
    陈列馆的遗物证明,“北京人”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为了生存,他们在山上采集植物的果实、根,猎取野兽充饥。有的野兽很凶猛,还得同它们进行斗争。北京人的洞穴内有许多鬣狗屎,专家们认为鬣狗和北京人可能交替居住于此,每当鬣狗来了,就得经过一翻激烈的搏斗。鬣狗也并不是好惹的,它的咬力非常强,连牛骨也能咬碎,但最后还是“北京人”得胜了。他们打死鬣狗,吃了鬣狗的肉,还把鬣狗的骨头用石头敲打成为盛水的容器。在灰烬中发现了很多被火烧成的各种颜色的鼠类骨骼。这说明北京人,不仅吃野牛、巨兽,也吃老鼠。但多数用来充饥的还是海猪、鹿、骆驼等。
    北京人是很聪明的。他们的大脑大约相当于现代人的三分之二,他们可以站立和奔跑,用以打击野兽,他们把石头磨成石刀,削砍树木。他们手持木棒和石头,穿林过涧,跟踪兽迹,本领高强,可称是好的猎户。他们用火烧烤兽肉,烤熟了吃,他们发现熟肉比生肉香美。他们用火取暖、照亮,还用火驱逐野兽,还会管好火源,保护火种,既不能使火熄灭,也不使它蔓延成灾。有一处灰烬堆高达40米,大约是二十万年到五十万年的堆积物。人类用火,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北京人用火遗迹的发现,是已知的世界上人类用火历史最早的证据。
    鲜为人知的火焰山
    北京城外,还有一座山叫火焰山,知者很少,即使是老北京,身临其境者也不多。
    火焰山在京西一百余里处,海拔一千米。大约在二百万年以前,此处曾发生火山爆发,冒出强烈的火焰,使这里的岩石都熔化成浆,火焰山因此而得名。
    火焰山产石料,最有名的是花冈岩,石质坚硬,是作房屋基石的好材料。这里还出产石灰和煤炭。早年明清皇宫还常派官员来这里选购建筑材料和取暖用煤。只是那时山区交通不便,运输颇为困难。
    火焰山上出产火石。古时没有火柴,当地百姓用火石与一块叫做火镰的铁片撞击,引燃火绒,继而点燃火种,取暖、照明、烧水、煮饭。
    火焰山下有泉,其水甚清。山峰高峻,溪水长流,溪旁古柏参天,野花遍地,景色秀丽。火焰山上有贾岛峪,相传还有石室,为唐代诗人贾岛居处。《房山县志》称:“火焰上,在城西三十里,双峰高峻。北倚长沟峪,南俯长流水,西起蔡树鞍,东临贾岛峪。山南产煤亦富。其脉东南,又分二支。一支曰黄山,一支日金山。有金山院,有池,四时不竭,号曰金山香水”为房山八景之一。
    火焰山的居民,就地取材建设自己的住宅,他们用石头砌筑墙壁,屋顶也是石头板铺成的,比石棉瓦还要平整耐火。
    北京的火焰山,现在已经是有其名无其实了。因为山区的气温通常比市内低3—4℃,夏天成了避暑胜地,春天也姗姗来迟。然而那满山的绿草红花却生机盎然,催人奋起。
    北京也有一座老山
    提起老山,人们就不禁想到老山前线,老山英雄,老山兰,老山的猫耳洞,老山的炮火硝烟。然而您可曾知道,在北京西郊也有一座老山。
    北京的老山是燕山山脉的一个山峰。其位置在石景山区,古城往北约5华里处,今田村路,早年此处是荒山野岭,很少有人来往,门头沟人向北京送煤,北京人去妙峰山敬香,往往要路过这里。老舍先生小说《骆驼样子》中样子被抓了兵,逃跑时,也曾路经此处。
    建国后,这一带沿山坡铺设了公路,建起了一幢幢的房屋,成了近郊的城市布局,使如今登上老山的人们,大有身在老山不见山的感觉。
    老山有三处有名的公共场所,一是石景山游乐场,二是老山摩托车场,三是老山自行车训练场。
    在我国著名的摩托车训练基地老山,一座乳白色的盘型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刚刚建成的第十一届亚运会自行车训练场。
    老山自行车训练场是亚运会自行车赛前训练的唯一场所,它的建成还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自行车训练基地。这个训练场占地15984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跑道周长250米,最大坡度39度,最小坡度10度,可同时容纳12辆自行车训练。
    北京老山的岩石,多为红色,如同被火烧过了一般,老山上的元宝枫、火炬树、柿子树、红果树到了秋天,火红一片,不亚于香山上的红叶,然而香山上的黄栌树,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是移植到老山来,到了秋天叶子却不变红,科学家认为这与海拔高度有关。
    图样山曾经有山
    在今西安门内大街光明胡同附近,有一条小巷,名叫图样山。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此处确实是一座山。当时称作兔儿山,又称小山子、小蓬莱。
    据史书记载,明清时,帝王重九登高,或幸万岁山(景山),或幸兔儿山。兔儿山高五十丈,东西延缘而升,皆叠怪石,间植树木,山上有旋磨台,鉴戒亭,清虚殿,还有飞龙喷泉。在《金鳌退食笔记》中,记载有兔儿山的景观:“兔儿山在瀛台之西,……俯瞰都城,历历可见。”既然登其山可以俯瞰都城,可见其山之高。在清康熙二十一年绘制的《皇城宫殿衙署图》,在西安门内标有兔儿山的位置。
    清代末年,在经营三海的过程中,由于对兔儿山的维护有所忽略,逐渐被荒废了。在近年出版的北京地图上,仅有“图样山”的地名,而不见兔儿山之所在了。
    佛教名山——石经山
    北京西郊有白带山,因为山上有石佛洞,有石经,后改称为石经山。有名的云居寺就在石经山上。
    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辽代建筑的释迦木塔中,发现了辽代南京印经院刻印的十二卷《契丹大藏经》的残本。这是早已失传的珍本。
    在北京云居寺的一万四千多块石刻佛经中,人们发现有一部辽代刻的《契丹大藏经》,十分完整,用汉字书写,字体工整,行格疏朗,排列整齐,版式统一,校刻甚佳。与应县木塔中发现的《契丹大藏经》相对照,两者同出一源。
    公元947年,辽大同元年,太宗耶律德光建国号大辽。辽建国以后大力汲取中原文化,崇信佛教,在当时的京都南京(即今之北京)建设寺庙,修筑佛塔,大力宣传佛教,刻印佛经。《契丹大藏经》就是在辽代的京城——南京刻印的。应县木塔和北京天宁寺塔、良乡昊天塔、云居寺的镇经塔、戒台寺的普贤塔等,都是辽代修建的。应县木塔中发现了辽代南京印经院印在黄纸上的《契丹大藏经》十二卷残本,云居寺石洞内发现了辽代僧侣刻在石板上的佛经《契丹大藏经》。这说明两处发现的《契丹大藏经》是出自同一个版本。
    《契丹大藏经》的发现,对于研究辽代历史、政治、经济以及佛教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的奇石假山
    在北京名胜古迹中,大多数置有假山奇石,北京园林之美就多以石取胜。在这些奇石中,最贵重的品种是太湖石。太湖石产于江苏太湖,有白色、青黑和微黄三种。太湖石大的高数丈,可以装饰假山,形状如剑戟,如峰峦、如屏障,也有的如人、如兽、如禽的。在北京园林中真正以太湖石叠山的只限于皇宫和皇家园林,如紫禁城、中山公园、北海公园、顾和园等。
    北京北海公园,是太湖石最多的地方。这个公园的琼岛,在金代称为琼华岛。金定都燕京后,先后用了几十万名工匠来营建它,岛上的太湖石,是1141年派金兵从北宋都城汴京的园林中拆下迁移到这里来的。
    宋朝皇帝徽宗爱石成癖,为搜求湖石,他命石匠携带锤凿工具,潜入湖底采石,用大船运往开封。为了搜罗这些太湖石,皇家在苏州设置了应奉局,专门指挥采石,载石船只日夜川流不息,每年耗费黄金万两。在北海公园琼岛上奇形怪状的太湖石,就是金兵灭宋之后,从宋代的都城拆运到燕京的。这已是八百年前的事了。
    北海公园快雪堂有一块大的太湖石,高约五米,重约百吨,远看近看都很象升起在天空中的白云。清朝乾隆皇帝,喜欢这块太湖石,在上面题了两个字叫“云起”。据说这块太湖石,是北京最精美的。
    紫禁城御花园,有一座叠石假山,叫作堆秀。筑于明万历年间,倚墙叠山,是当年皇宫中最高的石山,是供皇帝、皇后、妃嫔登高观景用的。这座假山的选石甚奇,筑造甚精,山上太湖石奇形异状,有自然形成的十二个石兽,即十二属相,形象生动,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是大自然的杰作,当时的皇帝、皇后、妃嫔们登上堆秀山,寻找自己属相的石兽,作为一种雅兴。在假山的西面有一堆样子象公鸡的石头,它雄赳赳、气昂昂地傲立于怪石之中,当时人说看到鸡形石,可以迎来吉利。
    在御花园的御道上,有一块放置在汉白玉雕架上的怪石,石面上有一个石纹人影,头戴道巾,身穿紫衫,长袖下垂,双手拱起,面对前方点点星斗,躬身下拜。不知是谁给它起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名字,叫诸葛亮拜北斗星,其实,它是海滩上自然形成的巨大的“鹅卵石”,与诸葛亮先生毫无关系。自从被人发现,进奉给皇上,它才成了上等珍品。
    在这块奇石对面,还有一块海参石和木化石,都是自然形成的。
    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出巡江南,他对江南园林格外有好感。到了晚年,命人为他在宫中兴建了一座乾隆花园,这座花园一进门,便是一座太湖石的叠山照壁,院内太湖石假山环列,在苍松翠柏下面点缀了几块秀石,疏疏朗朗,显得格外清秀、幽静。石桥小溪,流水翠竹,一派江南景色。
    乾隆爱石头,还表现在他对禁苑的修建上。颐和园,清初叫清漪园,园内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最有名的一块,叫青芝岫,放在乐寿堂前的庭院中,这块大石头象一座屏风,高四米、宽二米、长八米。下面是一个石座,就象立在当院的一个照壁。山石上雕满海水花纹,极为典雅。但是它本来的名字叫“败家石”,为什么叫败家石呢?原来这块石头是明代掌管皇帝车马的官太仆米万钟的遗物。米氏一生爱石成癖,这块大石采自京西大房山,原想运到他的私家园林海淀勺园,用了四十匹马,雇了一千多人,经过七天才运出山,又走了五天才到良乡。米万钟为了运这块大青石,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石头运到良乡,他把家财都消耗完了,只好把它丢弃在良乡郊野路边。当时人称它为“败家石”。一百年以后,乾隆皇帝去西陵祭祖,路过良乡,发现了这块奇异的大石头。他问大臣:为什么这么好的奇石丢在路边?那大臣回禀皇上说:“这是一块灵石,是明代米万钟发现的,他买了来,往家运,可是这块灵石认为米家是大材小用,就蹲在这里不走了”。乾隆于是传下圣旨,叫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点着香火,参拜灵石。下令限期十天把灵石运往清漪园,指定放在乐寿堂院子里。那时乐寿堂的院墙大门都已修好,可是石头太大,进不了门。乾隆又下令破门而入。据说乾隆的母亲为此还曾大发雷霆,说是“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石不祥”。乾隆对皇太后说:此石样子似灵芝,会给皇家增添瑞气,象征着人寿年丰,江山永固。皇太后这才转忧为喜,乾隆称心如意,亲笔写下“青芝岫”三字刻在石上,还留下了“雨留飞瀑月留光”的诗句,这块石头如今成了一件珍贵的国宝。
    太湖石产于南方,叫做南太湖石,它不远千里来到京城,确实不易。北方能不能产太湖石呢?北京房山县周口店地区,出产一种奇石,称为北太湖石,它的石质、形体,大体和南太湖石相似,在北京街头和一些机关单位的庭院里,近年来至少有上百处修筑叠石假山的,所用石料多采于房山,即所谓北太湖石,也有采于昌平的,叫云片石。
    有名气的石头,不仅是游客的观赏之物,而且还有它的文物保护价值哩!自然浑厚的叠石,神似真山,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注意精心观赏假山奇石之妙,应该说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3:25 , Processed in 1.11820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