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内的西北隅,有一水面,名为积水潭。它的名称很多,人所共知的有:西海、海子、北湖、莲花池、净业湖、西水关等。但是,有一个名字却鲜为人知,它又叫“西涯”。 “西涯”这个名称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法式善经过多方考证,得出的“至于西涯,则今之积水潭无疑”的结论。法式善(1753-1813),本名运昌,清高宗把他的名字改为法式善,是满语勤勉的意思。字开文,又字梧门,号时帆,蒙古乌尔济氏,隶属内务府正黄旗。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国子监祭酒,官至侍讲学士。法式善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清史列传》称其“凡官撰之书,无不编校”,曾参与《皇朝文颖》、《全唐文》的编纂。他精于史学,尤长文学,喜好书画。他的著作有:《清秘述闻》、《槐厅笔记》、《阳庐杂录》、《备遗录》、《存素堂稿》等,并汇集当时人的诗歌为《湖海诗》六十卷。他在北京的住处就在地安门的北面。 法式善考证“西涯”,是从研究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入手的。因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法式善非常敬慕李东阳,他不仅为考证李东阳的号,经过多方查找资料,写出了《西涯考》一文,而且还先后写出了《明大学士李文正公畏吾村墓记》、《修李文正公墓桐记》、《明李文正公年谱序》,并且亲自纂辑了《明李文正公年谱》。法式善发现李东阳的墓地二十亩,已成为“民产”,“今更不知畏吾村中有所谓西涯墓者”,“乃捐俸百金赎之”,进行墓桐的修缮,还自号为“小西涯居士”,可见他对李东阳的敬慕之深。 法式善在《西涯考》一文里,除考证了李东阳号西涯,是因为他的赐第在李阁老胡同,旧住处在德胜门西、北安门外,均在积水潭附近,故“公因以自号”。大量的篇幅是考证了积水潭在明代和明代以前亦名“西涯”。李东阳在《西涯杂咏十二首》里,有海子、桔槔亭、杨柳湾、稻田、菜园、莲池、响闸、钟鼓楼、慈恩寺、广福观等。法式善根据:《燕都游览志》云:“积水潭,在都城西北隅,东西亘二里余,南北半之,俗呼海子套。”又云:“海子南岸旧有海子桥,亦名月桥,俗呼三座桥。”又云:“银锭桥在海子三座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胜处。”又云:“德胜桥在德胜门内。西有积水潭,水注桥下东行,桥卑不能渡舟。湖中鼓枻人抵桥,俱登岸,空舟顺流,始得渡。复登舟东泛,绿柳映阪,缥萍漾波,黍稷稉稻,■(左田,右勺)■(左田,右勺)原田,高城数里古色,如一薛荔墙。”又云:“三圣庵,在德胜门左巷,后筑观稻亭,夏日桔槔声不减江南。”《明一统志》云:“大慈恩寺在府西海子上,旧名海印寺。”《长安客话》云:“海子桥北旧有海印寺,宣德间重建、改名慈恩。”《宸垣识略》云:“明嘉靖碑海印寺东为广福观,西为海潮寺。”法式善引证的资料很多,这儿只摘其中一段,所引内容与李东阳的《西涯杂咏十二首》诗内所描绘的景致完全吻合。所以,法式善得出结论:“至于西涯,则今积水潭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