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动物园的西北角,丛林环绕之中,有一座临水而立的奇特小楼,那典型的西洋建筑风格分外引人瞩目。楼前的牌子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畅观楼记事
畅观楼建于光绪年间,是清末乐善园中最高的一组建筑,也是北京地区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慈禧太后西式行宫,其建筑风格为欧洲巴洛克造型。畅观楼坐北朝南,三面环水,背靠青山,楼南小溪之上建有汉白玉小桥一座。桥南两侧摆搁铜铸雄狮、猛肌各一,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为清代北京地区铜铸之精品。过桥松林正中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先生纪念碑遗址…… 辛亥革命后,畅观楼曾作为北平农事实验场及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馆的一个组成部分。袁世凯当政时期,畅观楼一度成为国民党先贤在京秘密串联抗袁人士组织政党内阁、实现真正共和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畅观楼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许多名人先贤驻足的痕迹。 著名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先生民国初年曾寓居此楼。 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以及伟大的民主革命家黄兴曾先后多次踏足畅观楼……
宋教仁字避初(亦作钝初),号渔夫,1882年4月15日生于湖南省桃园县上香冲,1903年考取武昌文普通中学堂,由于接触很多爱国志士,开始萌生革命思想。第二年,与黄兴等人创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并任副会长。参加湖南长沙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学习法政。1905年6月,参与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刊物,宣传革命。他不仅在刊物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还明确提出“爱国主义”这一概念,把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反清斗争和反帝斗争归纳于”爱国主义”,在当时这种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年8月20日,由若干小团体联合而成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宋教仁先后担任司法部检事长、湖南分会副会长、同盟会庶务等职务,进行了有关政治、经济法律方面的大量研究,为日后制定中华民国的基础法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胜利,湖北军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就是由宋教仁起草的,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法律文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担任法制院院长,主持制定了临时政府的诸多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正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与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根本区别,《临时约法》的制定与颁布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1912年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宋教仁在唐绍仪担任总理的内阁中担任农林总长,由此来到北京,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如今北京动物园里那个特殊的角落。 但是,宋教仁并没有在畅观楼居住,他住在鬯春堂,距畅观楼并不远,就在南面不过一二百米的距离。 鬯春堂的“鬯”字实际上与“畅”同音同义,是一座完全中式的建筑,采用的是内庭宫殿式样,周围的回廊有24根立柱,廊内四墙装有豁亮的玻璃窗。整座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与北面的畅观楼遥遥相望,一个像身着皇家盛装的中国世袭贵族,一个像服饰华丽的西洋宫廷美女,相映成趣。 在这里宋教仁开始研究制订全国农林事业的发展规划,还没有等到计划实施,唐绍仪便在袁世凯的排挤下被迫辞职,宋教仁等同盟会的内阁成员也不得不随之辞职。此后,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党务方面,为推行议会道路开展大量活动。经过他的广泛宣传、奔走活动,最终由中国同盟会及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5个政党联合组成了国民党。 1912年10月,宋教仁离京南下,安排部署各省的选举工作。1913年初揭晓的参众两院选举结果表明,国民党在席位上占据了绝对优势。正在南方的宋教仁异常兴奋,匆匆踏上了返回北京的旅途。一路上,他到处发表演说,宣传鼓动组织国民党内阁。3月20曰,宋教仁欲乘火车自上海返京,在上海北站突遇刺客,被子弹击中腰部,因伤重不治,于3月22日去世。临终之前,他委托黄兴代笔,致电袁世凯,希望这位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幕后操纵刺杀他的主谋正是那位道貌岸然的袁大头!但是,相当一部分革命党人此时还对所谓的“合法斗争”抱有幻想,孙中山“兴师讨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党内的大多数人接受。直到袁世凯开始下手清理国民党人,并公开大肆镇压革命党的时候,孙中山一再提倡的开展武力斗争的意见才被采纳。但是机会已经错过,“二次革命”很快失败,革命党人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及数年的时间之后,才重新恢复了元气。 参与谋杀宋教仁的凶手们自然没有好下场,武士英、应桂馨、赵秉均先后被袁世凯杀人灭口;洪述祖潜逃出京,躲到青岛潜伏,直到1917年他以为风头已过,贸然前往上海。被宋教仁的儿子和秘书捕获,1918年4月在北京以绞刑处死。袁世凯则因皇帝梦的破灭,于1916年6月6日暴病身亡。 令人惋惜的是宋教仁,这位胸有治国安邦雄才大略的栋梁之材,仅仅活了32岁。 1916年6月,为纪念宋教仁,人们特地在这里建造了一座高约2米的宋教仁纪念塔,可惜纪念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只剩下一座低矮的塔基。 今年4月15日,适逢宋教仁诞辰120周年,缅怀先烈,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成功的经验是靠失败的教训积累出来的,正是无数像宋教仁这样的革命者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