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外大栅栏,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但在明代并无大栅栏这个名称,只有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因那时北京的商业中心是在前门北侧的棋盘街一带。据明人蒋一葵的《长安客话》记载:当时的棋盘街“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毅击,竟日喧嚣”,可见,当时这个商业中心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空前繁华。 但到了清代定都北京以后,那位顺治皇帝鉴于汉官汉民与满州八旗贵族杂居一地,不断引起争端,于是,他下了一道“手谕”,“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居。”这样一来,便把商人由内城的棋盘街,赶到了外城的前门大街,市场也就此迁移。因此,清代中后期,前门外逐渐成了商业中心,取代了棋盘街。 到了清乾隆年间出版的《帝京岁时纪胜》及光绪年间出版的《宸垣识略》,开始出现了大栅栏这条街名,其址就是原来的廊房四条。 北京在街巷设置栅栏,是在明代弘治年间,当时是为了防止盗贼,并便于追赶。到了清代继续保留了这些栅栏,并又有增加。光绪年间,北京内外城设置栅栏达1,700余处。后又对不少栅栏进行了重修。由于当时的廊房四条是商业的一个集中地,商贾富户深怕那些巡视的官兵“巡历不周”,盗贼作祟,于是修了一座较之别处为大的栅栏,从此这条街也就叫成了大栅栏。 大栅栏成了商业中心以后,一些著名的店铺相继开设于此。有明代即已开业的六必居酱园;清代康熙年间开业的著名国药店同仁堂;嘉庆年间开业的马聚元帽店、内联升鞋店,以及后来拥有四个门面的八大祥之一——瑞蚨祥绸缎皮货庄等。另外,旧北京的一些金店,银楼、钱庄、银号也多集中在这个地方。北京最初的戏园、茶楼也大都建在大栅栏。这条并不太长的街道,从封建社会到民国年间,竟成了某些奸商巨贾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倒买倒卖的好地方;也成了那些王公贵族,豪绅富户糜烂生活的消遣地。 如今的大栅栏,仍然是北京的商业中心之一,它不仅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也增加了不少新的行业,但已一改旧现,成了北京市民和外地客人所欢迎的一个社会主义商业基地。
历史上的大栅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