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不少以贵族府第命名的胡同,如:武定侯胡同、永康侯胡同、石大人胡同、定阜大街、石附马大街、遂安伯胡同等。笔者曾对遂安伯胡同做了一些调查考证并试析如下: 1、遂安伯胡同的得名。 明人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说:遂安伯胡同,在东城黄华坊。伯为古爵位,是五等爵的第三等,《礼记·王制》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五等。”查《中国人名大辞典》,有“陈志,洪武中为燕山护卫指挥佥事,从起兵,累迁都指挥同知,封遂安伯”的记载。《明史功臣世表》上说:“遂安伯陈志,永乐元年五月丁亥封,禄袭同前,八年五月率。子:春。孙:陈英、永乐九年八月壬辰袭,宣德二年四日镇永平,七年正月率。曾孙:埙,正统十一年二月丙寅袭,十四年八月没于土木,谥荣怀。” 由此看来,遂安伯胡同是因遂安伯陈志的府第在此而得名。 清人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一书,在说到遂安伯胡同可能是遂安伯陈志的故居时,又引用《宸垣识略》上称遂安伯“或作岁柏胡同”,我认为此说不大可信。因为: (1)遂安伯胡同到了清代又称岁柏胡同,不见其它文字记载,说者无据,只能解释为“岁伯”是“遂伯”的谐音。 (2)《宸垣识略》仅在“卷五·内城一”的附补上称“一等延周侯等在崇文内岁柏胡同”,而书前的内城图上并没有标明。相反,在内城“镶白旗”图中明确标有“随安伯胡同”显然,是把“遂”字误写成“随”字了。 2、遂安伯府第在哪里? 笔者从遂安伯胡同东口开始,逐一院落实地察看,并访问了几位在这里居住达五六十年的老者,推测出有三个院子有可能是陈志的府第,这三个院子门牌是9号、13号、19号。 这三个院共同特点是大四合院,院内地面较胡同路面低1尺以上(其中13号院要低1米),均在路北。正址均是前廊后厦、后边有罩房。在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为“垂花门”,东西厢者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和正房相通。正房两侧有耳房和跨院。50年代,院子布局仍相当完好,60年代以后,由于翻建房屋、搭盖小房,才逐渐变成了大杂院。 据介绍,这三个院子占地均在一亩以上,庭院宽敞,至今从院中高大的榆树、黑枣树,还可想见当年的规模。 这三个院子只有13号院有罩壁,70年代初盖房才拆除。罩壁是显示院子主人地位的特有之物,通常只有庙宇、王府和御赐府第才可修建。因此,可以说13号院的可能性最大。 13号院的罩壁为八字壁,面对大门独墙而立。路北的门,大门在东南角,进大门迎面又是罩壁,折而西为外字,符合标准的四合院格局。1969年挖空洞时,曾出土一些残破的石雕和大方砖,另外,还曾发现一块砚台。此砚台直径为14厘米,底部正中有饰纹,周围是四个篆体字,经仔细辨认为“典无极”,还有一字无法辨认,此砚台不知为何年之物,会不会是明清时院子主人的物品,这只好求教于文物专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