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内王府虽多,但至今仍存者无几,在屈指可数的几座王府中,因其主人的荣辱盛衰而颇具戏剧性的极大变化者,当推清初位列“八分”,号称“铁帽子王”的摄政王多尔衮的睿忠亲王府了。 一、“仰见突兀撑青空”
沿着皇史窚北侧的缎库胡同东北行去,走过狭巷,抬头遥望,就可见突兀而起的一座琉璃瓦覆顶的歇山式巍峨建筑。它原是明朝东苑小南城内的崇质宫,清初成为摄政王多尔衮的王府。多尔衮死后,因罪削爵,籍没家产,府亦废。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改建为“玛哈噶喇庙”(梵语,意为大黑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名“普渡寺”,沿着至今。 此处殿基高阔,础石距地面一丈有余,加之殿体宏伟,檐椽三层(被称为“金銮宝殿”的三大殿,仅为二重檐),矗立于狭巷陋室丛中,愈益显得雄伟庄重,简直是一尊巨灵神在撑空而立。 二、“七载金滕归掌握,百僚车马会南城”
这座突兀撑空而立的王府,清初曾是“龙虎聚会”、“叱咤风云”、“辟疆宇为一统”的实际权力中心。 清初词人吴伟业在《读史偶述》一诗中写:“松林路转御河行,寂寂空垣宿鸟惊。七载金縢归掌握,百僚车马会南城。”就反映了清军入关后,在建立和巩固清王朝的过程中,摄政七年的多尔衮,势倾朝野,炙手可热的情景。 多尔衮,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他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英王阿济格和豫王多铎是他同母的兄和弟;他的异母兄皇太极就是清太宗。多尔衮初封贝勒,天聪二年随太宗征察哈尔多罗特部,从征有功,特赐号“墨尔根岱青”,尔后便开始独掌一旗,天聪五年七月,后金始设六部,他以旗主贝勒兼掌吏部事,便显露出他识人、任人的才能,得到皇太极的赏识。24岁时,奉命出征蒙古察哈尔部,十分注意策略,顺利招降了林丹汗之子额哲,促使额哲献出传国玉玺,皇太极以“服膺天命”去掉汗号,改国号为清,建元崇德,做了皇帝。多尔衮也以殊功晋封为和硕睿亲王。他的智勇使他成为慓悍勇武诸王中的佼佼者。 崇德八年八月,太宗“暴逝”,并未留下继统人选的遗命,谁来继统这个问题严重地突然出现了。诸王中,太宗长子肃亲王豪格、太宗之兄礼亲王代善及多尔衮都有继承大统的条件,他们都掌握着相当大的军事力量,矛盾处理不妥,必定引起自相残杀,从而丧失在与明王朝和李自成义军三方激烈角逐中获鹿的可能。多尔衮此时如恃强夺位是有可能成功的:据传,努尔哈赤曾有过传位于九王(指多尔衮)的说法,他一直受到清太宗的“特加爱重”,并有进玺之功,政治条件较之他王优越。在军事力量上,他和阿洛格、多铎都各掌有一个整旗的兵力,再加上在镶黄、正黄二旗内的“亲党”力量,他最少可以控制三个半旗以上的兵力。这在诸王中也居于优势。而且他又善于“恩养”人,得到明降官将的支持。但他并未因此而接受满洲贵族中一些人的“拥戴”而冒险去夺取皇位,而是从进取中原的大局出发,拥立福临继承大统,从而消除了可能的分裂。 多尔衮以其雄才大略,拥立福临,排除分裂,巩固统一,即挥师南下,接受吴三桂之请求,在山海关一片石大败李自成并乘胜追击,一举夺取了北京。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一度取消了薙发令,为明庄烈帝后发丧,招抚明朝官吏,蠲免三饷加派,并命令八旗大军西征和南下,北京局势稍定,即派人迎接顺治帝入关,建立和初步巩固了大清王朝。 顺治帝冲龄践阼,何能掌握政权,实际上的统治中心并不在紫禁城内,而是在摄政王府中,因而形成了“百僚车马会南城”的炽盛。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死喀喇城,被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敬诚义皇帝,庙号成宗,并袝太庙”。“辟舆图为一统,摄大政者七年”,这正是吴伟业诗中所说的“七载金縢归掌握”之由来。 三、及身缘事遭削降,王府门前可罗雀
多尔衮摄政时间长达七年,对上他功高震主,福临对他又恨又惧;对下严苛,引发众怒。所以他刚死不久,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王公大臣率先讦他于前,他的近侍苏克萨哈、詹岱等人告发于后,经“讯实,藉所属家产人口,其养子多尔博,女东■给信王”。根据满洲八旗的“分据分养”制度,将其家产人口分给了诸王,多尔衮及其母、妻均“罢追封、撤庙享、停其恩赦”。树倒猢狲散,睿忠亲王府门前昔日盛况不见了,只剩下荒草颓垣,夕阳残柳,小犬哰哰和两根东侧西歪的旗杆了。 四、得昭雪睿王复旧封,赐新府淳颖嗣世袭
株连所及,英王阿济格在狱中被“赐死”,豫王多铎之子信亲王多尼,虽“行兵有功”也被黜为多罗郡王。池鱼之殃,就连皇后也难免,被降为静妃,改居侧室。 多尔衮之冤,直到乾隆晚年,才得以昭雪。乾隆帝反覆研读实录后认为他是受到“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之昭雪。”遂于四十三年下诏曰:“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依亲王园寝制,修其茔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袭罔替。”于是由其养子多尔博之六世孙淳颖嗣位世袭。因旧府已改建为庙,遂赐新府,位于东单北大街石大人胡同(今东单北外交部街胡同)里。 五、睿忠亲王府的新生
旧府自改建为喇嘛庙以来,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还有喇嘛居住,但因缺乏保护而日趋败落,“文革”期间曾被当做仓库,现是小学,已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初步整理。 石大人胡同之新府,于1929年由当时北平市政府社会局借给私立大同中学,1933年5月大同中学以3万5千元购得,遂成为该校校产。由于殿堂雄伟,亭台玲珑,与小桥流水相融而有“大同花园”之称。50年代初,政府接管后更名“北京市第24中学”至今,在40余年中,该校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人材,这正是:新旧王府今犹在,只是朱颜改。盛世煦煦多东风,古树新芽茁壮成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