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成门内白塔寺对面的锦什坊街,是一条经历了数百年的古老街道。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著录了明代东、西、南、北、中五城三十三坊的胡同,其中隶属西城的金城坊,辖地在阜成门街商,境内胡同如礼拜寺、王府仓胡同、武衣库、孟端胡同、马市桥、金城坊胡同、水车胡同、麻线胡同、盆儿胡同、广宁伯胡同等,都在今天的锦什坊衙附近。其中的金城坊胡同,当即锦什坊街的原名,盖金城坊、锦什坊,音近而讹传之故。按金城坊始建于元代,曾见于《元一统志》和《析津志》,距今至少已六七百年。 锦什坊街长约二里,北头在阜成门大街,南头接鸭子庙,和东边平行的沟沿大街汇而为一,是为太平桥。如上所述,锦什坊街两旁的胡同很多在明代以前即已有之,如路东的大麻线胡同,原名麻线胡同,有清代顺承郡王的府邸,本世纪二十年代,郡王后裔售于张雨亭(作霖),称大元帅府,今为全国政协。大麻线胡同对面是王府仓胡同,讹传为顺承王府储粮之地,其实明代金城坊内已有王府仓胡同,与请代顺承郡王根本无关。 锦什坊街百年以上的老店,当推北头的永升斋鞋铺和南头的西鼎和酱园。永升斋在巡捕厅胡同(今民康胡同)口外路西,三间门面,内设懒凳,所制千层底布鞋,质量不逊于大栅栏内联陞。西鼎和酱园在东养马营胡同口外路西,以什香菜最有名,丝细味醇,似在天源号之上。 近人番禺沈南雅先生(宗畸)《东华琐录》中有一则和锦什坊街有关的传说,情节似武侠小说,大意是;锦什坊衔一回民,推车卖酱羊肉为生,自幼习武,力过人。一日雨后道路泥泞,独轮车行走维艰,回民乃用双手持车的两端,如端盘之状,连车带肉拔地而起,越过泥坑,面不改色,态甚从容。附近有某君,亦精于武技,欲与回民角力,乃以拇指食指捏铜钱数十文买肉,令其自取。回民割肉毕,伸手取钱,如蜻蜓撼柱,纹丝未动,某君两指一张,铜钱粉碎。次日某君来访回民,正值回民外出,锅中肉尚未煮烂,某君口衔长杆烟袋向灶点火,烟袋一拱,肉锅立即移动少许,点完烟抽回烟袋,肉锅已经恢复原状。这一传说如果使平江不肖生知之,一定会写入他的《江湖奇侠传》和《拳术见闻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