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门西边路北有一幢长方形的10层办公楼。那个院子30年前原是北京大学第4院的所在地,北洋政府时期是旧“国会”,明、清两代,则是饲养为宫廷服务的大象的“象房”。 养象,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三国时代,“曹冲称象”是大家熟知的故事。唐朝《酉阳杂俎》笔记中也有关于饲养的记载,有个名叫独孤绶的人还写过《驯象赋》。到了明朝,宫廷更是大量饲养象为帝王家服务。御马监(原北京图书馆一带)就是养象的地方,刘若愚的《明宫史》记载里边养过九只母象,各居一房,不够时则由外象房递补。外象房建在宣武门内即今天10层办公楼的地方,它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从那时起附近“象来街”的地名就一直流传到现在。明朝养象是要象参加皇帝朝会时仪仗队的活动。象要学会各种礼仪,学会驾驭驮宝,必须有个演习的场所,叫“演象所”。“演象所”就在西单的双塔寺(现已拆除)。每年农历六月象要到宣武门外护城河内洗澡,吸引成千上万的群众去看热闹。仕女们浓妆打扮,文人们结伴同行,护城河畔万头攒动,人山人海,观看象在河中喷水游戏。养象活动一直持续到光绪时候。 从象来街一直往东南走,就是虎坊桥了。这是明朝宫廷圈养老虎的地方。明朝饲养老虎有好几个地方,主要是皇宫内部的虎城——太液池之西北隅。老虎养在地下井里,上面筑有小墙,老虎在下面咆哮跳跃。除虎城外,虎坊桥就是最大的养虎地方(今魏染胡同一带)。附近的铁门胡同就是当年虎圈西边铁栅栏所在。老虎也要参加朝会活动,所以有些老虎也是驯服了的。《明史·江彬传》记载正德皇帝经常“搏虎为戏”,老虎未经驯服,皇帝当然不会去接近它们。 由象来街往东,紧邻宣武门有条未英胡同。明朝皇帝喜欢饲养老鹰,相传这条胡同原来的名字是喂鹰胡同。这样看来,北京南城象来街、虎坊桥一带,在明朝时候还是个动物饲养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