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信仰民主主义转向信奉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得到煅炼和成长,终于在1921年7月1日诞生。 北京是中共北方局的活动中心,会馆亦再次成为革命的营垒。中共北方局活动地点初设在四川潼川会馆内,后遭敌人破坏而迁至四川叙府会馆。 潼川会馆位于宣武区北半截胡同20号,初为清乾隆朝官员孟邵私宅,而后改为潼川会馆。潼川会馆由三大院落组成,占地面积有2000平方米,约占北半截胡同的四分之一。潼川会馆内有亭台楼阁、假山迥廊,颇为雅稚,是文人墨客的聚会常所。 潼川有大批的中共党员,1925年,潼川党员贺诚、左道之、谭卫根、王蕴中、左治生、谭襄城、蒋瑞琪、杨蕴璞等,利用潼川会馆做掩护,在该馆内成立了梓光社,并创办了《梓光》杂志,在中共北方局书记王荷波的领导下,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 1927年10月18日,反动军阀查封了赤色刊物《梓光》杂志,梓光社成员纷纷转移至外地,梓光社被迫解散,中共北方局遭到严重的破坏。王蕴中因未及逃走被军警捕于潼川会馆内,并与中北北方局书记王荷波等18人被捕,英勇就义。 潼川会馆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北京另一所四川叙州会馆仍在坚持革命活动。叙州会馆位于宣外后铁厂胡同,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初仅一院一园,清咸丰二年,张启辰集资将叙州会馆扩建成三大院落,并建有敬贤堂,祭祀叙州先贤。 1924年赵世炎自法国回京,出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与孙炳文、任锐等将叙州会馆辟为中共北京地委一个密秘活动场所。潼川会馆地党组织被破坏之后,叙州会馆的重要作用则更为突出。 会馆是新文化运动的战斗堡垒,亦是中共北方局的秘密活动常所,由于会馆独特的管理制度有别于民宅,为历次革命的孕育和诞生提供了温床,并为革命斗争提供了必备的场所,其历史功绩千秋不朽、万古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