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 元朝政府在官方刻书机构与管理制度上,十分严密。中央管理的刻书机构有秘书监的兴文署,掌雕印文字。置令丞并校理、楷书、掌记多人,雕字匠40名,印匠16名,刻经、子、史版本,流布天下。艺文监是为用蒙古语翻译和校定儒家著作而设,下面艺林库掌藏贮书籍,广成局掌传刻经籍、圣训等及印造之事。大医院的广惠局或医学提举司刻过《圣济总录》等医书。太史院下设印历局,专掌历书的印刷。并规定“诸告获私造历日者,赏银一百两。如无太史院历日印信,便同私历造者,以违制论。”可见元代历书的印制是由太史院印历局所垄断。早在至元初年,(1264),元世祖忽必烈设置国子监,以儒学大师许衡为集贤馆大学士,国于祭酒,承袭来、金以来刻书旧制,刻过经、史及小字本《伤寒论》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朝定鼎之前,北京就有私人刻书的记载,太宗(窝阔台)十三年(1241)年做了燕京行台郎中的姚枢,出资刻了《论孟或问》、《家礼》、《书蔡传》、《春秋胡传》等多种书籍。又因为《小学》书流传不广,让他的弟子杨古按照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记载的毕升发明的泥活字排印法,摆印了《近思录》、《东莱先生经史论说》和《小学》类字书,这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元代书坊刻书也日趋兴盛起来,《析津志》载:“文籍市在省前东街”即今东长安街一带。大都书肆所刻的书除时人诵读的经史文集之外,还有大量的民间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高丽的汉语教科书《老乞大》讲到,在大都购买的书籍中有《三国志评话》。《朴通事》也说:“我两个部前去买文书去来。买甚么文书去?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燕山(窦)氏活济堂是专门刻印医书的书肆,可见元大都已有专营某类图书的专业书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