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五花八门的行业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果鸿孝

    行业乃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然而就行业本身讲,也受着时代的制约,有的行业在某个时代能够得以发展,可是时代一变,某些行业可能就要衰落或消声匿迹了。
    就北京这样一座古都而言,往日的行业实在不少,真可说是五花八门。然而由于行业的数目太多,因此这里无法详述,只能简单介绍一些今天业已在京绝迹或所见不多的行业。
    先说说属于修理及服务性质的行业。如锔锅和锔碗业、箍桶业、“窝脖儿”行、代写书信行、接生行。锔锅和锔碗两者虽然都是锔东西,但是由于所锔的对象不同,因此所用的工具,干活的方式也不相同。营锔锅业者推小车,嘴里吆喝,“锔锅,箍漏锅!”锔锅时,匠人将装有细碎铁屑的铁碗放于带风箱的火炉上加热,待铁屑熔成铁水后,倒于厚温布上,粘补漏锅处,再锻压即可补好锅。营锔碗业者也锔盆,匠人多挑挑子。挑子一端的木柜上拴着铜碗和铜盘。当锔碗者挑着挑子行进时,铜碗撞铜盘的“丁当,丁当”声便代替了吆喝声。挑子的另一端为一小木凳,专供匠人坐着用。匠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有金钢钻头、顶钻头用的小铁碗、小锤、小钳、油灰盒、帆布(干活时放于膝盖上)、铜铁锔子盒。匠人工作时是先在瓷器上打眼,然后扣上锔子,用小锤敲紧再抹上腻子就算完成了。
    箍桶业,过去京城用木桶、木盆极为普遍,桶有白桶与南桶之分,白桶乃木头的本色;南桶乃加朱漆。所谓箍桶,乃是用新竹蔑或铁条,将已散或将散的木桶、木盆重新捆紧使其不漏水。这行串街的匠人吆喝声为“攒筲!”
    “窝脖儿”行,乃是用自己的脖颈搬运物品的行业。昔日北京一般小户人家搬家或送嫁妆常用这行人。在清末,宫廷搬运贵重陈设有时也用窝脖儿的。干这一行的人不仅身体强健而且还有技巧。他们就是凭着自己的脖颈能窝起有十来斤的物品。凡有物品要窝时,得先由窝脖儿人估摸一下如何放法,然后将物品放于用线绳捆好的长方木板上,窝脖儿人一般在脖子上事先垫上一根裹有棉布垫的板条,然后蹲下身低头将物品窝起来,窝的过程中不能抬头,走起来却很快。干这行的人年长日久后,脖梗子上都隆起个大肉包,很多人被压成了个“骆锅”。
    由于过去北京城里文盲很多,因此他们要看信或写信都得求人,这样便有了代写书信的人。营这行的人多在街口,后来有了邮局又在邮局前设摊。他们多是贫穷的知识分子,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才干这一行的。
    书写前,先由寄信人述说要写的内容,然后由写信的先生按意书写,待写完以后要句句念给寄信人听,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当寄信人认为满意了再付给写信先生点笔墨费作为报酬。
    接生行业,清末乃至民国早期北京未设医院,以及医院未普及的时候,妇女的生产多在家里进行,这样生产时就要请接生婆了。接生婆俗称“老娘”或“吉祥姥姥”。营此业者多为中年妇女,其家门上悬挂有带红布的小木牌,其上写有“吉祥收洗”,“快马轻车”或“某氏收洗”等字样。产妇分娩前三四星期就得将接生婆请至家中,这叫作“认门”。临产时再请到家中,由她负责接生,剪脐带,包扎婴儿诸事。在认门和接生时,接生婆都要收些费用,费用可多也可少,这要视产妇的家庭经济情况而定。
    当婴儿出生第三天时,产妇家还要将接生婆请到家中,这时主人家已将不少的熟鸡蛋、枣儿、栗子、花生染成红色放于盘中,并置一盛有温水的大盆,一切准备齐全后,接生婆将盘中的鸡蛋、红枣等物放在盆里,且将婴儿抱起一边给婴儿洗着一边口中念叨:“先洗头做五侯;后洗腰一辈总比一辈高。……长流水,聪明伶俐,早儿立子(取枣和栗之谐音),连生贵子。”沐浴后将婴儿擦干包好。这时主人家让接生婆把洗盆中的鸡蛋及亲友们放于盆中的铜钱用手巾包走一部分以作酬劳。
    属于娱乐性的行业也不少,如卖噗噗噔的。售者除噗噗噔外还兼卖琉璃喇叭。噗噗噔有锤形也有葫芦形,这种用玻璃吹制的噗噗噎其底薄而平,色棕红。儿童吹时底部震动而发出清脆的声音。噗噗噔有大也有小。琉璃喇叭和噗噗噔的质料一样,只是它的管颈长,非大孩子难以吹响,声音也不悦耳,不如噗噗噔好玩。售这种玩意的一向担挑,挑上有许多冲上插着的细竹棍,所售的噗噗噔便倒插其上。噗噗噔和琉璃喇叭往往是正月里才有卖的。
    卖模子的,做这行生意的分两种:一种是售泥模子,模子用粘土烧制呈棕红色,具有儿童喜欢的各种小动物及戏出人物形象。孩子玩时先和好泥,然后再往模子里塞,待塞平之后便往沙土上一磕,于是便出来一个自己所要的泥制形象,这就是过去孩子们常说的“磕泥饽饽”。另一种乃是木制模子,用它制作点心和蒸食,其中有“喜字饼”、“寿字饼”、“福字饼”及寿桃之类。用木模子蒸出来的蒸食规矩美观,惹人喜爱。
    吹糖人行业,营者肩挑,挑前为一带架的长方柜,柜下方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内放一微火小炉,炉上有一盛着糖稀的铁勺,糖稀乃麦芽糖溶化而成,勺上加盖。架分两层,每层均有数个小孔,便于插放糖人,架边挂着装有小苇棍的布袋,架下设有两 个抽屉,内放木模子及滑石粉。挑后为一木柜,内放未溶的麦芽糖块和苇棍等物品。制作时,先用小铁铲取铁勺内一点糖稀,用两手沾滑石粉揉揉,然后用嘴衔一段,吹吹起泡后,即放入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子里,模子有数种,常见的有孙猴、耗子、金鱼、灯笼等。售者将糖稀放入模子后,留下一段含于嘴内,然后用力一吹,除掉模子就成了所要的模型。模型做好后,便贴在短苇棍之上。有的模型如孙猴还要敲开猴背注入些糖浆,又在猴的臀部敲一小孔,让浆流出,孔的下方置小糖碗一个,并制一小糖勺用此?(kuái)食从猴肚子里流出的糖浆。这东西称作“猴拉稀”,最博得儿童的喜爱。
    “耍猴栗子的”,也叫“耍呜啼啼的”,此乃一种街头表演的傀儡戏。表演者肩负重挑,挑的一头为小戏台一个,以蓝布围起;另一头则是个大圆笼,里面装有木偶、道具及锣鼓。表演以前先敲锣,待人群围拢后,表演便开始了。表演者钻入布幕里,演唱伴奏均为一人,什么“铡美案”、“王小打老虎”、“猪八戒背媳妇”等都是剧目。往往是演出当中停下来,表演者从布幕中钻出向观众收钱。
    属于日用品性质的行业,如售卖煳(hú)盐的,营此业者多在庙会或小市上陈摊,摊后拉有蓝布一块,上挂宣传煳盐洁齿好处的广告画,并在摊桌上摆放着许多包好了的煳盐。煳盐是在牙粉没问世前的一种刷牙剂。它是将食盐焙煳,然后加入香料和冰片、薄荷之类的药物,并使其成细末。由于食盐有消炎作用,所以用煳盐刷牙于口腔颇有益处。
    售卖“支锅瓦儿”这一行的人,常于冬季出没于胡同之中。“支锅瓦儿”一付3只,每只截面都呈半个梯形。制法简单但很费工。其制法是用瓦刀将砖打成截面为半个梯形的砖块,然后块块磨光。它的用途是放在火炉上支锅用,因此称“支锅瓦儿”。有了它不仅美观而且使火焰能得到充分地燃烧。
    卖夜壶者,在北京也可称之为一行人。夜壶也叫“便壶”,北京人还给它起个文明词叫“夜静”。售者多于夜里挑一付平竹筐,里面放着用泥坯烧制状圆而扁的夜壶。“卖夜壶哟!夜壶”的吆喝声往往打破夜里胡同中的宁静。过去北京城的男子多喜此物,尤其是冬日屋中寒冷,有了它就可不必离开温暖的被窝而便溺,真可说是方便无比。当初在北京买卖铺学徒的,一进铺子就得给掌柜倒夜壶,这已成了一项不成文的法规。
    卖绒线的,营此业者所售之物乃妇女常用的针线、绦子、顶针、网子、绒绳等等。他们手摇铜制的“唤娘子”小鼓,每当妇女在家听到清脆的鼓声,便知卖绒线的到街了,营此业的多为南直隶人。
    “打瓢”售货者,往日北京沿街串胡同售卖炊具及日用杂品者以打瓢召唤主顾,因此称之为“打瓢的”。“瓢”乃是半个大葫芦。售卖者挑着两个大圆笼,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炊具,如铁勺、铁铲、筷子、笊篱、擦床儿、案板、擀面杖等等。所售杂品种类也很多,如木掸子把、鞋拔子、刷子、“抓痒挠”等。
    属于吃食行业的有卖“羊霜肠”的,这一食品在今天的北京已经很少见了。此物为羊肠子中灌羊血,由于肠子上带油酷似秋霜,故此叫霜肠。卖者分生熟两种,串胡同卖生羊霜肠者肩背一椭圆形圆笼,买多少卖多少,喜食肥的可多要带霜的,买到家先用开水一紧,然后清汤一永,放香油、芝麻酱、腐乳、醋、辣椒油、香菜。熟羊霜肠售者多在胡同口或牌楼边等处搭棚设摊。煮一大铁锅按碗出售,所售的为浑汤,作料有辣椒油、醋、香菜或青韭末等,任凭顾客选放。
    叫卖槟榔糕的,槟榔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药。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的槟榔,然后制作成小块出售。售卖者背着盛有槟榔糕的木制匣子,并带着一个布口袋。买时可收现钱,也可用妇女梳落的长发换取,其布袋即装头发用的。售者的吆喝为“乱头发换槟榔糕!”
    售煮咸栗子的,往日在北京的茶馆、澡堂子或胡同中常听到“咸栗子多给!”这一吆喝声。栗子是京郊所产的,先经过精选,把坏的个小的去掉,选中的大个栗子洗净后,再用小刀在栗子上划个十字口,然后将栗子放入大砂锅里加盐、花椒、大料、桂皮、豆蔻等佐料一起煮熟。由于栗子上划有十字口,所以香料和咸味都能浸入其中,吃起来又香又烂,卖时先用小木勺往小碟里舀,然后论碟而售。
    北京尽管是个文明的古城,但往日它还是有许多阴暗的,甚至丑恶的东西存在。一些无耻之徒所从事的坑、蒙、拐、骗行业就是这阴暗与丑恶的明证。放印子钱就是属于这一行业的一种。旧社会北京专有这么一些人从事这一行当。他们凭借手中有些钱,且在某一地段和有势力的人有所交往,因此常常乘人之危放给人家一些钱,以便谋取高额利息。借印子钱的人以拉洋车的车夫、轿夫、杠夫、打执事者、拉排子车者、小生意人为多,同时也有中等人家遇有天灾人祸一时周转不开,也要借印子钱。借时双方先讲明条件,找好保人,并要写字立折。放印子钱者一般是采取“九五出手”或“九八出手”,这即是放出10元时,只给借者9.5元或9.8元。利息以每天5分为最少。由于放债人或其代理者,天天要拿着折子到借债人处收取利息,并要求借债人按上指印,因此就有了这“印子钱”的名称。旧社会放这种钱不知坑害了多少人,因此人们又管它叫作“阎王帐”。
    街头设赌,干这一行的花样颇多,仅举一种人们称作“押宝”的为例。营此业者在街头或胡同口平放一张有沿的木板,板上贴着一张白纸,纸上画着6个格子,各格中照骰子上的点分别画有1至6点。等到赌者分别将钱压在选中的点上后,庄家(经营此业者)先看看赌者所押的点及钱数,然后将放有3只骰子的铁盒摇来摇去,再扣下铁盒,最后将盒拿起即可露出骰子的点数。赌者押的点与骰子点相同者为赢,不同者为输,若押中两点或三点可兼赢。中两点称“对子”,中三点称“饱子”。庄家在押宝时嘴里还唱着“押来押,押来押,对子你赢俩,饱子你赢仨,瞧着公道再来往上押!”实际上此种把戏哪有公道可言。庄家的骰子里都灌有水银,水银在骰子中可自由流动,庄家让它出什么点就能出什么点,只需在手上偏偏角度就够了。
    瞧香的,即“巫婆”。北京人很少称巫婆而称瞧香的。由于昔日迷信成风,对于疾病成因及治疗法缺乏起码的知识,因此才使不少人,尤其是妇女们将治病的希望寄托于神灵,于是这种瞧香的便出现了。
    一般是有病人家将瞧香的请至家中,先要以上好的方式进行招待,然后要照她的嘱咐设上香案摆上供品,她先磕头,接着她便胡言乱语装神弄鬼起来。这时主人家也要下跪向神许愿,最后瞧香的取点香灰充作仙药,让病人服下治病。二三十年代北京患痨病(结核病)的人颇多,不少人不明病源而想借瞧香的仙药治病,但其结果往往是病情愈加沉重以致无法挽救。
    坑、蒙、拐、骗的行业当1949年北京新生后,基本上可以说是绝迹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30 21:08 , Processed in 1.12424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