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这条皇城根下幽静的南北走向马路,两侧坐落着许多深宅大院,显示着这条马路的与众不同。以往和现在,这些深宅大院的主人,多是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士,追寻起来,有着许多值得怀念的往事。其中的38号院(西院),因曾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吴晗及其家人居住,而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并对主人公追求光明、进步的一生由衷地表示敬意。 一、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道路 灰墙大瓦的38号院(西院),是一座南北长、东西窄,坐北朝南的四合院,面积约200平方米。据传说清代为一太监宅邸,以后几经主人更换,50年代初吴晗入住。 吴晗作为清华大学教授,原来住在西郊清华园西院12号。在1949年11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第二届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吴晗当选为副市长,分管全市文教卫生工作,政务繁忙,考虑到工作上的方便,于1951年冬全家从清华园搬进城内居住。先安排住在西单头发胡同1号,不久就搬到了北长街38号(西院),在这里一直居住了十几个年头。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7年初吴晗被“扫地出门”,离开了38号院(西院)。以后这里曾作为机关办公用房和其他人士居住,由于多次改建、修缮,整体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经到房管部门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和现居住在这里的一位革命前辈的回忆,吴晗同志在此住时,北边一排正房,东西两边数间平房,中间部分为空地,种些花草。正房由客厅、侧房组成,正房的门是雕刻得很精致的圆门。客厅西南角靠窗户的地方,放置吴晗的书桌。客厅内西侧房是吴晗、袁震夫妇的卧室,东侧房是厨房餐厅。院子内西排平房为吴晗子女居住,东排平房为保姆居住,南排平房为书房。 作为北长街38号(西院)的原主人,吴晗的一生是光荣和伟大的;追寻吴晗的足迹,对于后人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吴晗(1909——1969),家乡在浙江义乌吴店苦竹塘,1909年8月21日出生,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吴晗7岁入乡村的学堂读书,1916年进入吴店育德小学。吴晗小时候很爱看书,特别爱看历史小说和历史书,被人称之为“蛀书虫”。吴晗12岁在金华上中学,1925年中学毕业,在本村的椒峰小学教书,成为小学校唯一的教员,国文、算术、常识全教。后又到家乡附近的一所小学教高小。但吴晗不甘心长期当小学教师,曾经想报考黄埔军校。1928年考入私立之江大学,1929年又考入位于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大学部。1930年8月,吴晗来到北平,到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馆员,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特别注意明史的研究。1934年夏天,吴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在清华大学当助教。1937年9月,不到30岁的吴晗应聘为云南大学教授来到昆明,1940年又到西南联大分校讲课。1943年7月,吴晗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抗日战争胜利后,吴晗回到北平,到清华大学任教授。1947年,写出《朱元璋传》。1949年11日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1955年2月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57年3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2月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二、勇敢地向反动统治者投枪 吴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痛恨国民党的卖国独裁统治,积极参加民主运动,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41年底,吴晗痛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用飞机从日本占领下的香港抢运私产和洋狗的无耻行径。他说:“南宋亡国前有个蟋蟀宰相,今天有个飞狗院长。”对学生抗议孔祥熙行径的爱国行动表示支持。 吴晗政治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是1943年7月经周新民、潘光旦介绍加入民盟,思想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此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争取中国的光明和进步努力奋斗。1944年夏天,吴晗动员著名诗人闻一多加入民盟,两位学者、一对共患难的战友,成为昆明民主运动中两名杰出的战士。 几年时间,吴晗从一个深受胡适“读书救国”的影响、专心致志做学问的学者,成为著名的民主战士,成为青年学生进行爱国民主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深受广大进步青年的爱戴。这思想上的变化是多么大啊!对此,吴晗认为,这变化源于“时代、历史”。 吴晗和敌人进行斗争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以笔作枪,以历史知识作武器,向敌人投枪。他撰写《论贪污》、《说士》、《贪污史的一章》等杂文,好似匕首,猛烈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既揭露了敌人,又教育了群众,在昆明的民主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课堂也成为吴晗向国民党反动派投枪的场所。他讲的明史课程,痛斥了明王朝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的斗争,东、西厂特务机构的恐怖统治和文字狱,歌颂了农民起义军对明王朝风卷残云般的冲击。他讲的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1943年下半年起,昆明的民主运动逐步开展起来,以进步师生为骨干,组织了一系列的演讲会、报告会等,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及其消极抗日的行径,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反对一党独裁。吴晗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他作为富有正义感的学者和民主战士的作用。 此外,吴晗还协同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以及进步青年,一同做团结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吴晗本人是个知识分子,而且是个知名的教授,长期生活在知识分子之中,熟悉周围的人和事,同大家有共同语言,便于利用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联系各种类型、层次的群众,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意图和方针政策,也能准确地把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及时汇报给地下党,作为制订战略、策略的依据。同时,也由于吴晗的学术水平和在民主运动中的表现,在师友学生中有相当影响。地下党充分利用了他的这些长处,发挥了他别人一般难以起到的作用。 1944年,民盟云南省支部机关刊物《民主周刊》创刊,吴晗任主编。《民主周刊》是在当时昆明进步学生中有相当影响的刊物之一,对于争取抗日民主、反对卖国独裁起了积极作用。 1945年初,吴晗以民盟青年委员的身份,协助联大地下党在联大组成青年的群众性的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吴晗还指导“民青”编印《渝风》杂志。 1945年5月3日晚,吴晗发表《论“五四”运动》的演讲,要求青年学生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向黑暗势力攻击。5月4日,吴晗参加了昆明各界青年纪念“五四”大会和会后的示威游行,并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 在“一二·一”运动中,吴晗积极筹备、参加昆明四所大学的时事晚会,积极参加各项宣传活动,全力支持学生罢课,做好教授们的工作,带领教授罢课。吴晗撰文《“一二·一”惨案与纪纲》,矛头直接指向蒋介石。文章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违纪犯纲的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正是蒋介石自己。文章笔锋犀利,说理透彻,确实起了投枪的作用。 1946年7月11日、15日,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被特务暗杀。正在上海的吴晗得知后悲痛欲绝,奋笔疾书《哭公朴》、《哭一多》等悼文,以简洁的文笔,真挚的感情,沉痛悼念李公朴、闻一多,介绍两人的精神、品质、风貌,勾画两人的伟大形象,揭露了反动派的法西斯行为。此后,吴晗奋笔疾书,写出了许多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文章,比如《论法统》、《论暗杀政治》、《论中立》、《论文化杀戮》等。 1946年吴晗从西南联大复员后回到北平。他在党领导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一系列民主运动中,与广大进步学生休戚与共,并肩战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吴晗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民盟华北总支部和民盟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任北平市民盟的主要负责人,北平和清华的民盟组织经常在清华大学吴晗家中开会,研究开展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46年12月,“沈崇事件”激起全市师生的极大愤怒,吴晗在清华学生会召开的群众大会上,痛斥美军的暴行。吴晗还主持发表民盟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抗议美军强奸北大女学生沈崇暴行的宣言。他还参加北平各大专院校举行的抗暴示威大游行。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勒令解散。吴晗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领导北平市民盟组织,拒不接受解散命令,转入地下坚持斗争。 这一时期,吴晗发表了《记南北朝》、《驳蒋介石》等文章,批判了某些人关于“中国时局前途的三个去向之一”是建立“南北朝”的说法。 三、前进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1948年11月,吴晗来到解放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会见,使他在政治思想上、阶级立场上发生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他决心为创造美好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切。12月,吴晗向党中央呈送入党申请书。1949年2月,受党组织委派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吴晗满怀深情,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深得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全国解放后吴晗长期担任民盟北京市委主任委员,在团结民盟盟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他在任北京市副市长(1949年11月至“文化大革命”前)期间,为首都文教事业的发展、学术活动的开展、古籍整理、文物古迹保护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4年,吴晗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重编改绘杨守敬《中国历代舆地图》的艰巨工作。1956年,吴晗等6人向国务院呈送报告,要求发掘十三陵,获得了国务院的同意。1959年,吴晗亲自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出版,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他还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著作。1961年10月起,吴晗与邓拓、廖沫沙一起,为中共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撰写的《“三家村”札记》专栏文章,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和歪风邪气,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他编写的历史剧《海瑞罢官》“破门而出”,并由北京京剧团演出,引起强烈反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晗被揪斗、毒打,并被“四人帮”投入监狱,1969年10月10日被迫害致死,终年60岁。1979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北京市委为吴晗彻底平反,恢复政治名誉。9月14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吴晗、袁震夫妇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党和人民对吴晗作了公正的评价,历史对吴晗作了公正的评价。 吴晗六十年的人生,是不断进步、不断沿着历史潮流前进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吴晗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是革命者的道路,他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一个严肃勤奋的历史学家、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一个卓越的民盟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吴晗一生中最后十几个年头,是在北京度过的,是在西城度过的,确切的说是在北长街38号(西院)度过的。人们怀念、敬仰吴晗,也自然对与吴晗朝夕相伴十几年的北长街38号(西院)充满了敬意!
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吴晗生平及其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