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1889年生于河北乐亭,1913年赴日留学,在日本积极参予反袁斗争。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917年陈独秀到北大任教,其创办的《新青年》随之移入北京。李大钊被聘为《新青年》编辑,并于1918年11月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文,明确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开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918年12月初,李大钊率先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马尔格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2月22日,李大钊与陈独秀在宣武区骡马市米市大街64号安徽泾县新馆北屋内创办了“五·四”时期的进步政治刊物《每周评论》。创刊宗旨是:“反帝、反军阀、反封建思想,支持群众革命运动”。使泾县新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喉舌之地。 泾县早在汉代就以设县,水东翟氏是泾县乃至安徽的文学世家,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王稼祥就诞生在这里;陈绍禹(王明)的祖籍亦是泾县,泾县可谓人才荟萃之地。泾县新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年间,为区别崇外长巷头条的泾县会馆,改称泾县新馆。清嘉庆朝广东乡试副考官、泾县人胡承珙曾为泾县新馆捐赠一笔巨款,使其得以修缮。清书法家包世臣亦曾住泾县新馆内,并在馆内写了《艺舟双楫》一书,为后人所传颂。《每周评论》在此创刊,大大提高了泾县新馆的知名度。自第26期,《每周评论》主编由资产阶级学者、北大教授胡适担任,自此改变了该刊的政治方向,创刊9个月后被查封,共出36期。 由于《每周评论》于1919年4月揭露了章宗祥等卖国罪行。4月20日山东各届10万人在济南演武厅召开国民大会,敦请政府废除中日密约,拒绝日本人承继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及铁路权。消息传开,北京各高校3000余学生于5月4日在天安门集会,声讨帝国主义国家“背公理而呈强权”的强盗行径。学生们高呼“还我青岛、保我主权”,冲破军警的阻挠,冲击赵家楼曹宅、痛殴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学生们的爱国之举,外国人见之均脱帽致意。 北京的“五·四”运动如星星之火,很快在全国20余省、150余市燃起熊熊烈火,大总统徐世昌及内阁钱能训等被迫先后辞职,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亦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李大钊除在泾县新馆创建《每周评论》外。亦于1919年7月1日与王光祈发起,在位于宣武区盆儿胡同55号浙江鄞县西馆内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该会宗旨:“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实学术、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气,以创造适合于20世纪思潮的少年中国”。 鄞县西馆是指与崇文区薜家湾先建的鄞县会馆相对而言。鄞县西馆是在浙鄞义地的基础上,于清光绪年间兴建的。会馆北面有民宅,东南西三面皆为荒郊,十分荒凉。“五·四”运动后常有革命者到附近的陶然亭集会,鄞县会馆才被革命者所重视,并经常在此集会。1920年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邓中夏、张中府曾在此留影存念,现会馆已改建成北京联合大学轻工工程学院。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与理论基础。并于1921年7月1日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的北方区领导。后于中共第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国共合作期间,代表中共协助孙中山先生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工作。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成为国际共运公认的领袖之一。1927年6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遗著有《李大钊选集》。
李大钊与会馆
|